天天看点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自古以来,剿灭南方政权看似容易,其实要满足许多条件。举例而言,前秦征伐东晋兵马达到八十三万,堪称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最庞大军队,结果却是在淝水之战中被八万东晋军队大败,损失惨重以致于一蹶不振。

再比如后世的金朝对南宋的征伐,同样也是屡战屡败,在过江之前金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夺去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但是过江之后金军是处处被动,被看上去不堪一击的南宋军队打的痛苦无比,差点被南宋反攻把河北都丢了。

再比如,蒙元征伐南宋,死了两位大汗,损兵折将超过百万,历时四十五年最后还是靠着汉人兵将才勉强击溃南宋军队。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但是相比之下,西晋,隋唐和宋清的统一江南之路似乎很是容易,不妨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成功的案例。

先来说一下西晋对东吴之战,西晋政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腐朽政权,但是对东吴时期西晋还尚未腐化,不过面对的难度也相当大,首先东吴具有战略要地——西陵,而且东吴水军非常强大。

在中国古代的水军历史上,东吴水军是有名的强大水军,东吴的船只制造技术是空前先进的,赤壁之战之时曹操水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主力战舰都是从刘表处缴获的荆州水师的战舰,后来周瑜先生赤壁之战过后,吴国国力上升开始建造更大的战舰,如果说刘表的主力舰是巡洋舰,那么东吴的主力舰就是航空母舰。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东吴的主力楼船有五层楼高,可以搭载三千人,在当时是绝对的霸王级别的战船,上面设有拍竿,一般的船只估计只要撞上去就撞碎了。这就是长江上的大和武藏,东吴水师这种大舰船有名号的就有十余艘。

以这些巨舰为核心的东吴水军战斗力冠绝一时,但是西晋通过分进合击的策略,以六路大军进攻东吴,化解了水军优势,王濬先生在益州打造战船,船高五层楼,长度一百二十步,可以搭载两千余人。

并且上面可以跑马甲板很宽,修筑有城楼装置可以远望,其实规格和东吴大型战舰差不多,但是,他的数量远远超越东吴,通过修筑更多更大舰船的方式西晋最终顺流而下最终毁灭东吴。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唐平南方之战,唐朝在南方的主要对手是萧铣,说实话此人的名气确实不大,主要是虽然他占据了西南的半壁江山,但是他心胸狭窄而且目光短浅,杀戮了自己不少功臣宿将,导致被唐军轻易击溃,唐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扫平了萧铣。

再比如北宋平定南方之战,当时南方十国割据,能和北宋抗衡的国家根本没有,外加上北宋对这些国家怀柔分化各个击破,北宋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包括江南国家,说实话,根本没算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

比如说北宋消灭后蜀基本上是兵临城下后蜀直接投降,再比如北宋对南唐的进攻甚至连同为南方国家的吴越都出兵相助,当然吴越最后也宣布投降,归一北宋,北宋的进攻可以说是非常简单。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再比如清朝,南明朝廷内部不仅是纷争不断,根本不堪一击,外加上整个江南地区最开始处于无政府状态使得清军轻易就夺取了南京,不过在夺取南京之后,清朝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对南方的进攻之中遭遇了南方民军和南明永历政权的广泛抵抗。

当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整个清廷的战略密不可分,因为清廷是直接拿下了东方,属于从东向西进攻,实际上这种进攻方式是不利于中国地形的,比如后世的抗战日军也是由下游对上游进攻,一路由低到高的进攻模式直接让日军的消耗陡然增大。

实际上清军也面对这个问题,所以在广西和四川的大部分地区都遭遇了失败,不过最终清朝凭借占据江南地区的绝对经济优势弥补了这一问题,三藩之乱中清廷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不过清廷还是占据了经济主动权这也说明南方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江南财政过重,使得江南的战略地位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一特点,让清朝可以区别于其它朝代统一全国。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而在这些朝代之中,真正面对统一的南朝政权取得了快速胜利的,只有隋朝。

隋朝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迅速的消灭南陈一统天下,其实在我看来是因为隋朝掌握了灭江南的四大要素。

消灭南方政权战略上的四大要素小编个人觉得是:

1.夺取巴蜀,这样就能顺流而下势如破竹直取金陵

2.夺占荆襄,这样就能三面进攻,并且保证下游的用兵畅通。

3.南朝掌权者昏庸或者内乱,内部不稳才能有机可乘。

4.要有得力战将统领。

小编稍微解释一下,首先第一和第二个条件保证了战船可以顺江而下,夺取巴蜀和荆襄之后就控制了上游地区,上游嘛,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机动力不言而喻,最典型的战例就是曾国藩灭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十三王几十万人围攻曾国荃的两万湘军却久攻不下,除了太平军自己的问题之外,关键就在于曾国荃可以通过长江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使得太平军的围困形同虚设,最后围攻南京之战,太平军更是无力抵挡,控制了长江的湘军彻底切断了南京的一切补给,使得南京彻底成为了孤城。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其次,进攻南方政权抱着毕其功于一役,妄图在某一地形成战略决战的心态是大忌,曹魏、前秦、金国、蒙元前期都是集结重兵重点进攻,结果分别在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采石之战、庐州之战之中被打的大败,损失都极其惨重,基本上丧失了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能力。

一般只能趁虚而入,红楼梦说的好:“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比如南宋是自从贾似道当政之后,便在对元战事中越来越力不从心,以至于后来损失十三万精锐一蹶不振,南陈之所以后来不堪一击与侯景之乱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后来的太平天国,前期也是势如破竹,战必克攻必取,然而天京事变之后,自相残杀,高级将领死伤惨重,军心战力一落千丈,最后被湘军彻底消灭。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反观成功的案例,隋文帝杨坚采取了八路进攻的策略,以绝对优势兵力全面进攻使得国力优势充分体现出来,避免了长江天险的阻碍,后世蒙元则是在形成战略包围之后发动进攻,最后攻灭了南宋,乃至最后解放军的渡江战役也是全线发动的。

而要全线进攻,就必须占领荆襄,只有占领荆襄之地才能控制长江中游地区,所以历代以来,这一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谁能拥有这四个条件,那么江南,唾手可得。

论隋朝能扫平陈朝的具体条件与历史机遇

隋灭陈之战中,隋朝的贺若弼、韩擒虎都是当世名将,巴蜀地区早在北周时期已经被控制,荆襄地区也早就在隋朝掌控之中,南朝内部更是混乱不堪,陈叔宝不理朝政政治黑暗,兵疲将寡,整个国家早就陷入了内部危机之中。

时人民谣:“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所以隋朝以摧枯拉朽之势击破隋朝也是在情理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