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中旬的一天,国民革命军第38军教导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全团立刻开赴石家庄阻击日军南下。第38军教导团,原名西安绥署教导团,乃是杨虎城将军储备军事干部的机构,官兵一般都具有初中或者高小文化程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西安绥署所辖部队均改编为第38军,归陕西省政府主席兼第38军军长孙蔚如指挥。西安署教导团于是改为第38军教导团,李振西任团长。

????????????????????????????????????????????黄绍竑
8月底,教导团开到石家庄,在平山县滹沱河畔王母庙至洪子店之间布置阵地。10月10日,教导团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教导团伤亡一百多人,特务第一连连长李光华阵亡,李振西腿部负伤。王母庙解围后,教导团又奉命开往井陉固守阵地。
10月20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黄绍竑打来告急电话:雪花山失守,敌人一个师团由井陉逼近娘子关,先头数百骑兵已出了关沟口,切断了娘子关的铁道,孙连仲、冯钦哉被包围在娘子关车站,那里只有两个特务营附近没有部队,情势危急,赶快由太原方面抽出些部队乘铁甲车开到阳泉,打通娘子关的交通线。阎锡山接到告急电话后,立刻命令教导团赶赴娘子关救援。
????????????????????????????????????????????晋绥军
李振西随即指挥全团连夜出发,从寒潭、上下盘石一带直奔娘子关阵地。娘子关大战前,第二战区的部署是:第26路军孙连仲部、第14军团冯钦哉部作为主力在井陉附近布防,并抽调部分兵力防守娘子关;以第17师师长赵寿山部防守娘子关正面的雪花山;前线作战总指挥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部驻阳泉。
当时部署的重点在忻口战场,娘子关阵地布防兵力其次。由于日军进展迅速,防守雪花山的第17师还未来得及布置好阵地就被日军攻破,虽然师长赵寿山枪毙了团长张世俊,但要隘已经丢失,势难阻挡日军前进。当时孙连仲、冯钦哉二人也紧急退入娘子关,每人只带了一个特务营,其他战斗部队还未来得及联系上,娘子关大门处于敞开状态。孙、冯二位长官危急。
????????????????????????????????????????????娘子关
进攻娘子关的是日军川岸师团(20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亲自指挥日军1.5万余人直扑娘子关而来。10月20日,日军先头骑兵大队开始窜犯关沟,企图切断娘子关的交通,将孙连仲、冯钦哉等人包围在娘子关车站内。第二天,日军川岸师团第77联队、第78联队沿着公路通过旧关,进入关沟。日军第78联队刚刚进入关沟口,38军教导团对鬼子发起突然袭击,日军骑兵大队第一次冲锋被打退,死伤百余人。
旧关在正太铁路未通车前被称之为娘子关,铁路通车后把进入山西的第一个车站称为娘子关,原来的娘子关称之为旧关。当时的旧关只有一个残破的箭楼,箭楼两边都是一堆又一堆的岩石和荒地。
????????????????????????????????????????????保卫山西
10月21日上午,教导团第一营营长殷义盛带着全营官兵击退了窜入椒园的日军骑兵,一路将日军赶到关沟之内,封锁了关沟口。李振西救下孙连仲、冯钦哉后,在一处窑洞里见到了二人。孙连仲告诉李振西:第14军团的两个师到现在还没联系上,30师的池峰城部已经抵达了昔阳境内,娘子关已经无兵可守,太原又抽不出兵来。娘子关一失,太原很快就受到威胁,晋北的大兵团也可能撤退不及,娘子关、太原等地堆积的大量军用物资,抢运都来不及。现在就靠你们教导团了,你们虽是一个团,编制上比一个旅都多,武器又精良。你们能将日军打出旧关最好,打不退就坚守三天,池峰城的援兵就到了。
李振西得令后立刻组织兵力猛攻关沟口,对被赶入沟内的鬼子发起猛攻。关沟有二十华里长,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几千日本兵挤在沟内骑兵、炮兵和战车将道路都堵塞了。尽管日挤着向后退,但由于地形限制,冲入沟内的教导团也攻不动了。李振西找来几个老乡一问,才知道这种地形下用错了战术,于是他立刻改变战术将第一营继续保持激战,其余人暂停进攻。
?????????????????????????????????????????娘子关战役示意图
李振西命令全团以营为战斗单位,把全营的48挺轻机枪和8挺重机枪集中起来,分为4个火力突击组,每组40人左右,配属轻机枪12挺,重机枪两挺,以及冲锋枪等。机枪兵背足子弹,手枪兵尽量多带手顺弹每组为一波。轻重机枪一挺挨一挺地摆着。把沟内造成火海,步枪兵蔽在突击组后跟进,前一个突击组伤亡大了,就停下来补充,后一个突击组再接上去,一波接一波地以火力袭击。
黄昏时分,钻进沟里的第78联队及骑兵大队、炮兵大队、战车大队,被教导团第一、第二两管歼灭殆尽,关沟里乱七八糟地摆着几十辆日军自己炸毁的炮车、辐重车躺着200多匹马,还有几百支机枪、步枪,日军的尸体还在燃烧着,教导团伤亡了五六百人。黄昏后,教导团完全控制了旧关,残敌退到关外的山上。
?????????????????????????????????????????关沟阵地
当天傍晚,李振西爬上旧关一看,关前是一座峰峦起伏的大山,在月色朦胧中,对面山上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地闪烁着数不清的篝火。在摇曳的火光中,可以看出蠕动着的日本兵。原来他们在那里做饭,看样子今晚是不会离开的,激战就在天明。回头看看旧关,只是一个十几公尺宽的缺口,不但没有坚固工事,就连一条交通壕都没有,只有零零星星的几散兵坑的窝窝。李振西意识到,旧关的地形不利防守,不如趁夜袭击日军与鬼子拼一下成则可保旧关,失败了也可以让日军付出极大代价。
此时,第一营在前线潜伏的斥候来报,“黄昏时,敌人来来往往的忙乱了一阵后,除半山腰里有做饭的火光外,再没动静。根据火光堆堆判断,当面之敌最多不过一两千人。十二时左右,公路上还有几辆战车巡逻,十二时以后,一片沉寂,好像是都睡觉了。”李振西当机立断,下令全团发起进攻,日军哨兵率先被教导团便衣队解决,睡梦中惊醒的鬼子还来不及抵抗,教导团的大刀已经砍在了他们的脑袋上,突击营立刻冲了过去,冲锋号音处处相应,很快就拿下旧关迎面的两个重要山头,两翼出击部队也先后拿下了屏障旧关的所有重要山头。打死敌人三四百名,炸毁战车4辆,夺获炮2门、三八式机枪、步枪200支。
???????????????????????????????????????????日军
拂晓前,出击任务顺利完成,基本上完成了初步防御部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接到报捷电话后,这才松了一口气,拿出3000大洋作为奖赏。
自从驰援旧关以来,部队一日两夜没有体息,连饭也只吃了加上胜利冲昏了头脑,连工事都没做,就在阵地上躺下了。满以为敌人的两个联队,已经被打成残废,没有相当时间,不会卷土重来。于是各连的炊事兵,把行军锅背到各连排的阵地上烧起饭来。不意炊烟上升恰恰给敌人指明了守军阵地的位置。阵地上的官兵开始吃饭,大睡特睡起来了。
???????????????????????????????????????沟内的日军
曙光逐渐照亮了起伏的群山,到处摆着阵亡官兵和敌人的尸体以及一堆堆敌人的骨灰。太阳刚一尺高,忽然一声巨响,山崩地裂,把李振西从梦中惊醒。但见空中有敌机12架,编队轮流轰炸与扫射,日军一个联队的炮兵全部放列,连续射击。光秃秃的山头,毫无掩蔽,日军的每一颗炮弹,都给教导团以重大伤亡。
川岸师团的第76联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战车前驰,一开始就是冲锋,一波接一波地向教导团阵地冲。多亏阎锡山造的滚山雷,个儿同西瓜一般,只要日军接近阵地二百公尺左右准备发起冲锋时,守兵就拉断导火索滚下去,比十五毫米榴弹的杀伤力还大两三倍。日军一波接一波地向上冲,守军就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掀滚山雷,打得日本士兵伤亡一大片。中午时分,教导团虽然打退了日军5次冲锋,但是第二营营长阎维良、第三营营长钟期恭均负重伤百多个连排长和1000多个士兵伤亡。
??????????????????????????????????????????日军占领娘子关
中午时分,惨烈的肉搏战打响,日军第三次冲上阵地,第六和第八两连官兵全部壮烈牺牲,阵地被日军攻破。李振西急忙把守旧关的第一营两个连增加上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才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收复了所有的阵地,稳定了战局。从此,敌人虽然继续以大炮轰击,而步兵始终再没上来,阵地虽然仍在守军手中,但是全团官兵却只剩下八九百人。
为了应付第二天的战斗,李振西把剩下来的几百人编为九个连,以团附李成德、第一营长营长殷义盛各指挥三个连,担任两翼阵地,以中校团附张希文指挥三个连担任正面阵地。李振西带几个卫土、副官和秘书李唐民、中校团附徐明勋、副官主任陈纯仁、书记史文征,蹲在旧关上准备作孤注一掷。第二天天刚亮,日军的炮弹同机枪弹一齐落到守军的阵地上,飞机也来轰炸和扫射,自早至午没有停止过,但是日军步兵始终没敢前进。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孙连仲来电话:“老弟!池峰城到了!”李振西才舒了一口气,娘子关的保卫战,胜利地完成了。
????????????????????????????????????????????战场遗址
第三天拂晓前,第30军第31师池峰城部接替了教导团的阵地,孙连仲命令教导团开阳泉,归副长官部直接指挥。薄暮时,教导团剩下来的二百多官兵从阵地上撤下来刚出关沟口,正在通过铁道打算到对面椒园休息时,忽然由娘子关来了一个火车头,带着四辆车厢,飞驶而过,来不及躲避的80多个官兵,又被碾死撞伤。到此,教导团3000多官兵,只剩下100多人。
第四天,孙连仲派了一个营把阵亡的两千多个官兵集中起来,在旧关关沟口埋了几个大冢,李振西含着泪拜别了阵亡官兵后,才带着仅剩的100多官兵撤到后方休息。教导团在旧关的战斗,自此结束。
???????????????????????????????????????娘子关遗址
血战娘子关(旧关),晋绥军王牌教导团3000多人3天之内打得仅剩100余人,毙敌1000余人。可见当时战斗之惨烈,抗战之艰难。1970年代,晚年的李振西写下了这段回忆,记录了娘子关之战的最壮烈瞬间。这些带血的文字,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痛、落泪。
【本文由稗史候说收集抗战资料、回忆录整理和书写,错漏失误之处,敬希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