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详解东晋“移民制度”——侨置郡县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重病,卧床不起。一生戎马战功赫赫的他没有预料到,人将死之时,会虚弱到只会点头。

他同意的是一份继位诏书。

一份诏书颁布,权力争夺开始上演,皇后贾南风掀开七年的腥风血雨,七年的权力争夺又导致此后持续百余年的永嘉之乱,正遇上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瘟疫等天灾,天灾人祸、生灵涂炭,最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直至西晋的覆灭。

整个北方陷入胡人政权五胡十六国控制之下。从此,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一个新的称呼——两脚羊。

详解东晋“移民制度”——侨置郡县

当然有人无法忍受。有的人奋起反击,死了,于是有的人往南方,寻找容膝之所。

公元317年,衣冠南渡,司马睿建立东晋。跟随朝廷的衣冠脸面南渡的还有大批饱受战乱折磨的流民和风尘仆仆的士族。

他们成分复杂,生活习惯和想法各不相同,朝廷必须立刻给出办法安置这样的大批人马,否则偏安一隅也将成为朝廷某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梦。

详解东晋“移民制度”——侨置郡县

王导给出的建议是侨置郡县。

所谓侨置郡县,就是在朝廷已经整体搬迁到南方的背景下,将南方的土地以北方原有行政区划命名。朝廷大致在淮南、江南、汉水、益州一带建立行政区划,并用北方名字命名

。侨置郡县无实土,只有名称。比如北方有琅琊郡,它是琅琊王氏的发迹之地,其郡下属临沂县,那么当琅琊人流落到南方时,政府也在南方江乘县境内侨立一个相同的行政区划,成为南琅琊郡。侨置的郡县并无实土,流民们不承担徭役、也不承担赋税。

这样的做法的确给了南下的人们莫大的安慰。在解决流民问题上,朝廷抓住了一个共同点,不管他们成分如何复杂,他们始终是因为战乱而不得不离开家园的人。

安置好流民的思乡之情后,还有如何安置那些流浪到南方的门阀士族的问题。他们带着自己的武装、家属、亲眷、财产,浩浩荡荡的来,稍有不慎,又将燃起战火。

详解东晋“移民制度”——侨置郡县

朝廷给出的答案是安抚。

朝廷将大片领地和领地上的人口划给士族,帮助他们休养生息,在他们并不熟悉的潮湿闷热的南方安顿下来,王导向朝廷提议,

“收揽一批北方来的士族做骨干,联络南方土族做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

王导本身是琅琊王氏,是北方来的士族之首,辅佐司马睿在江南站稳脚跟后,自己也获得了司马睿无比的尊敬,王氏家族水涨船高,坊间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的美谈。

门阀世家如同受伤的狼群,按资排辈各自在司马睿面前站好,在北方战火的硝烟中默默舔舐自己的伤口。侨置郡县则是朝廷给他们开出的一剂良方。

一批又一批的人群涌入潮湿闷热的南方,土地含水量高,难以耕种?人们有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受灾死亡,劳动力少?人们在此处安居繁衍,劳动力每年都可增长。

有土地、有人口,江南经济随之迎来东吴之后的第二次发展。侨置郡县制度也给了士族们巧立名目的机会。

由于郡县名目众多,侨置郡县与原有郡县之间关系复杂,也出现了“二郡领一县”的状况,导致“县令何太苦,郡守何太闲?”的问题。

其他问题并不大,主要是当流民膨胀到当地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的时候,流民仍然享有优待,政府征税变得困难重重,皇帝难以管理各地,中央政府无力驾驭门阀。当门阀和政府存在共同利益时,这也可以不是问题。

在侨置郡县制度下,流民和北方士族未被收编入当地户籍,而是分属黄白二册,门阀向百姓征收赋税而不用向政府缴税,政府也采取默认态度,只需

“劝课农桑、实行屯田、稳定民心”

,当时的东晋几乎就要达成门阀和司马睿政府共赢的局面。

详解东晋“移民制度”——侨置郡县

狼群们的伤口逐渐愈合,朝司马氏政府逼近。与此同时,北方前秦政权也在虎视眈眈。

侨置郡县给士族带来大量的佃户、租金、士兵,经过司马睿在位期间的休养生息后,百姓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仇国恨。

南方百姓的怒火在积蓄,北方的苻坚却太过傲慢。他说我方军队“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可是他忘了,自古以来带着国仇家恨的士兵可以一敌十。

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战胜前秦八十万,获得全面胜利。之前,百姓不堪北方少数民族侵扰,之后,四十余年不敢南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是出自这场经典战役的典故。

谢氏和桓氏回到建康,百姓夹道欢迎,淝水之战成为此后兵家学习的教科书式范例。

详解东晋“移民制度”——侨置郡县

这一战证明了门阀的巨大军事力量,这一年是公元383年,孝武帝司马矅亲政七年。手下门阀将领们北伐扩充的土地越来越多,皇帝也开始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前朝设立的侨置郡县制度。

毫无疑问,侨置郡县制度在安置流民和士族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使士族们安定下来,发展生产,小农经济稳定繁荣;军事力量逐渐壮大,政府不再是刚到南方的那样绝望无助。可是“王与马,共天下。”言犹在耳。

北方来的门阀、南方当地大地主、皇权,三种力量交织,利益纠缠,其中,门阀地主势力最强。不仅如此,侨置滥建导致户口寡少,又经过连年征战后,中央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于是政府断断续续的实行土断政策,目的是

“正其封疆,以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

详解东晋“移民制度”——侨置郡县

土断政策的核心是收编户籍,无论是北方来的流民还是南方本地人,全部编入正式户籍。另外,侨置郡县中,一部分取消名称,一部分划定实土,重新划定行政区划。流民们在侨置郡县制度下享有的优待自然不复存在。后来,孙恩、卢循起义和桓玄之乱并起,东晋政府走到暮年。

刘裕打败桓玄,他争权成功也意味着东晋争权的覆灭。随后刘裕带领士兵北伐,一步步向北收复失地。后着手整理行政区划,扩充财政,他在晋陵之外所有流民地区实行土断,史称义熙土断。义熙土断缓和了侨置郡县引起的地方建制混乱局面,基本结束了侨置郡县制度的历史,也基本成为南北朝开始的序章。

参考文献:

《晋书》

《资治通鉴》

《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孙超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胡阿祥

《东晋南朝流民及其政治影响》马晓琼

《论土断的范围、对象及意义》赵义鑫

《侨州郡县判断标准探析——兼议侨州郡县发端时间》田志馥张淑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