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实力强劲的54集团军是怎么来的?总理亲自为其命名

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期,国内有两支部队进行了合编,并很快开往朝鲜前线。这支新部队就是著名的第54军,后来成为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顶级王牌军。在1952年进行合编之前,其前身有两支部队,分别是44军和45军。这两个军都出自原第四野战军,历史上也有非常好的战绩和战功过人的名将。

实力强劲的54集团军是怎么来的?总理亲自为其命名

44军的前身是原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邓华,曾经担任过该纵队司令员;而45军的综合实力还要略强于44军,其前身是东野第八纵队,堪称主力雄师,是四野名将黄永胜的老部队,东野的一支拳头纵队。抗美援朝期间,由于我军部队整体调整需要,这两个军需要进行合编。

实力强劲的54集团军是怎么来的?总理亲自为其命名

1952年10月,这两个兄弟部队合编时,引起过较大的争论。因为作为解放战争期间实力最强的野战军,四野的部队从指挥员到普通一兵都有着很强的荣誉感。一般认为一支部队取消番号,那么对于指战员来说,在心理上是比较难接受的事情。虽然合编之后的部队也是在延续老部队的生命,但官兵们都希望能够保留本部队原先的番号,似乎更名正言顺一些。但一个基本事实是:44军和45军两个老番号,无论如何都是要撤掉一个的,不如无法实现合编。后来是如何处理呢?

实力强劲的54集团军是怎么来的?总理亲自为其命名

如果单纯从部队构成来看,原先45军的军部和两个师得到保留,主体就是45军,因此从常理来判断应该沿用45军的番号,而且45军在历史上是比44军更强悍的部队,战绩和实力都更出众。但44军也打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历史贡献也不小,官兵对老部队感情很深。总理为了照顾44军指战员们的情绪,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两个部队的番号都不用,而是保留其中的血脉,留下44军的“4”和45军的“5”,组成一支新部队,就叫解放军第54军。

实力强劲的54集团军是怎么来的?总理亲自为其命名

这样一来,两个老部队的番号都以这种方式得到存续,两边儿指战员都不会心里有疙瘩,新合编的部队也能更加团结。这是一个妙招,也体现出总理处理问题的周到、全面。就这样54军由此诞生,很快开赴朝鲜前线,名将丁盛担任54军的第一任军长。

实力强劲的54集团军是怎么来的?总理亲自为其命名

54军保留了原来44军的第130师和45军的134师、135师。由于部队兵员基础好,54军虽然入朝作战时间不长,却参加了最后一次大战金城战役,在这一战中歼敌七千多人,立下了赫赫战功;而真正发挥54军实力的,则是62年对印反击战。丁盛将军作为我军主要指挥员,率领54军痛击印军,成功保卫了国家主权。从此54军真正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的一支王牌部队,丝毫不逊色于之前的几支四野王牌。而丁盛将军后来也因为战功成为大军区司令员,先后在广州军区、南京军区任职。54军在79年还参加了对越反击战,是打得最好的我军部队之一,正是因为在多场外战中都有突出表现,54军成了我军冉冉升起的明星部队。

实力强劲的54集团军是怎么来的?总理亲自为其命名

1985年这支王牌军升格为集团军,隶属济南军区,后来成为我军仅有的三个重装快速反应的集团军之一,实力仅略逊于“万岁军”升级后的第38集团军,地位很高,另外一支则是第39集团军。很明显,38军和39军都是老资格的四野头等王牌,能跻身三大主力集团军之一,可见54军后期的发展有多快,原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也曾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过该集团军军长。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史源历史专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