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则徐若是能督师两广,可否中途截杀太平天国呢?胜算很大

虽说乾隆中后期之后,大清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国势是一年不如一年,但也不至于面对这帮拜上帝教教徒时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八旗和绿营兵被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这着实令人费解。金田起义爆发时,清政府也正好派兵前往广西镇压当地的天地会起义,拜上帝教根本就不是当时清政府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洪秀全称王,并建号太平天国,使得清政府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向了拜上帝教,并派重兵剿灭。谁知清廷正规军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往往一触即溃;再加上当时在广西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高级将领之间不能协调一致,往往相互拆台,拜上帝教是愈剿愈强,最终走出广西,席卷东南。

林则徐若是能督师两广,可否中途截杀太平天国呢?胜算很大

其实太平军能够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从广西桂平县的金田村打到南京,并建立起与大清对峙的政权,除了清军内部矛盾重重,军队腐败不堪之外,更得益于运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壮大,靠的是“运气”,如同在永安和蓑衣渡的两次战斗中,若是江忠源的计划被采纳,太平天国的国运就定格在这两个地方了。

一谈到林则徐,人们最容易想到便是他奉道光皇帝之命前往广州禁烟,并在虎门进行销烟运动。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辉写照,林则徐禁烟有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大英雄。金田起义之后,清政府最先想到的是让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前往广西招抚拜上帝教,遗憾的是林文忠公当时已经是重病缠身,还没到广西上任就病逝于路途。林文忠公是个雄才大略之人物,而且为官深得百姓拥戴,如若不是中途病逝,太平天国根本无法走出广西,当然也就无法席卷江南,晚清的四大名臣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中国的近代历史也许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在此,小编就来说说为何林文忠公不中途病逝,太平天国就会夭折在广西。

林则徐若是能督师两广,可否中途截杀太平天国呢?胜算很大

林则徐深得民心,可以安抚广西民众,平息动乱之根源。

林则徐是中国古代为官者的楷模,秉承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处处为人民着想,是典型的人民父母官。嘉庆年间,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满洲贵族的背景,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道光十七年,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的境况,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可知,林则徐比较善于治理地方,在民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如果能前往广西任职,那么广西的民生问题将会得到改善,人民将不会为了生存问题而大批地投奔太平军。

林则徐若是能督师两广,可否中途截杀太平天国呢?胜算很大

林则徐雄才大略,威望高,能够协调广西清军。

林则徐在赴广西任上中途病逝后,清政府相继任命李星沅、赛上阿为钦差大臣,节制广西军务。但是这两位钦差的能力实在是有限,根本无法调和清军高级将领之间的矛盾,向荣、周天爵、乌兰泰、张国梁等大将往往各自作战,时常相互拆台,致使错过几次剿灭太平军的机会。在这些将领中,乌兰泰和向荣的矛盾最为尖锐,火器专家乌兰泰看不惯来自四川且面目凶煞的向荣,向荣更看不惯乌兰泰这种以西洋火器专家自称的沽名钓誉之徒。周天爵简直就是搞封建迷信的高手,常常提些雷人的建议,自然不受其他将领欢迎。张国梁是天地会出身,后来投靠清政府,对这种来路不正的将领,清军高级将领自然看不惯。如果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节制广西军务,以他在虎门销烟中所表现出的才能和谋略,协调向荣和乌兰泰之间的矛盾自然不在话下。只要向荣和乌兰泰配合默契,在永安一战中就可以就地解决太平天国问题。

林则徐若是能督师两广,可否中途截杀太平天国呢?胜算很大

江忠源妙计得采纳,太平军出不了广西。

如果非要说当时广西太平军最畏惧的清军名将,除了张国梁就是江忠源了。当时太平军害怕江忠源就如同后来李秀成惧怕湘军悍将李续宾和鲍超类似。江忠源作战勇敢且颇具谋略,所率领的几百楚勇是当时广西清军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屡次击败由名将韦昌辉、胡以晃、曾天养等所指挥之太平军,战功赫赫。但是江忠源人微言轻,官职仅为七品知县的他所提出的作战建议均不被采纳,致使清军错失在永安和蓑衣渡围歼太平军的机会。如果由林则徐节制广西军务,那么江忠源所提出的建议必然会被采纳,太平天国将会面临厄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