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則徐若是能督師兩廣,可否中途截殺太平天國呢?勝算很大

雖說乾隆中後期之後,大清帝國就開始走下坡路,國勢是一年不如一年,但也不至于面對這幫拜上帝教教徒時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八旗和綠營兵被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這着實令人費解。金田起義爆發時,清政府也正好派兵前往廣西鎮壓當地的天地會起義,拜上帝教根本就不是當時清政府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洪秀全稱王,并建号太平天國,使得清政府的注意力很快就轉向了拜上帝教,并派重兵剿滅。誰知清廷正規軍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往往一觸即潰;再加上當時在廣西鎮壓太平天國的清軍進階将領之間不能協調一緻,往往互相拆台,拜上帝教是愈剿愈強,最終走出廣西,席卷東南。

林則徐若是能督師兩廣,可否中途截殺太平天國呢?勝算很大

其實太平軍能夠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從廣西桂平縣的金田村打到南京,并建立起與大清對峙的政權,除了清軍内部沖突重重,軍隊腐敗不堪之外,更得益于運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太平天國之是以能夠迅速壯大,靠的是“運氣”,如同在永安和蓑衣渡的兩次戰鬥中,若是江忠源的計劃被采納,太平天國的國運就定格在這兩個地方了。

一談到林則徐,人們最容易想到便是他奉道光皇帝之命前往廣州禁煙,并在虎門進行銷煙運動。虎門銷煙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光輝寫照,林則徐禁煙有功,是當之無愧的民族大英雄。金田起義之後,清政府最先想到的是讓林則徐擔任欽差大臣前往廣西招撫拜上帝教,遺憾的是林文忠公當時已經是重病纏身,還沒到廣西上任就病逝于路途。林文忠公是個雄才大略之人物,而且為官深得百姓擁戴,如若不是中途病逝,太平天國根本無法走出廣西,當然也就無法席卷江南,晚清的四大名臣也許就不會出現在曆史舞台上,中國的近代曆史也許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在此,小編就來說說為何林文忠公不中途病逝,太平天國就會夭折在廣西。

林則徐若是能督師兩廣,可否中途截殺太平天國呢?勝算很大

林則徐深得民心,可以安撫廣西群眾,平息動亂之根源。

林則徐是中國古代為官者的楷模,秉承着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念,處處為人民着想,是典型的人民父母官。嘉慶年間,林則徐任江南道監察禦史,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撫琦善辦事不力,引發大水災,林則徐不懼琦善滿洲貴族的背景,向嘉慶帝直奏琦善的無能。道光十七年,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的境況,林則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千裡長堤,安瀾普慶,并支河裡堤,亦無一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财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此可知,林則徐比較善于治理地方,在群眾中享有較高的威望,如果能前往廣西任職,那麼廣西的民生問題将會得到改善,人民将不會為了生存問題而大批地投奔太平軍。

林則徐若是能督師兩廣,可否中途截殺太平天國呢?勝算很大

林則徐雄才大略,威望高,能夠協調廣西清軍。

林則徐在赴廣西任上中途病逝後,清政府相繼任命李星沅、賽上阿為欽差大臣,節制廣西軍務。但是這兩位欽差的能力實在是有限,根本無法調和清軍進階将領之間的沖突,向榮、周天爵、烏蘭泰、張國梁等大将往往各自作戰,時常互相拆台,緻使錯過幾次剿滅太平軍的機會。在這些将領中,烏蘭泰和向榮的沖突最為尖銳,火器專家烏蘭泰看不慣來自四川且面目兇煞的向榮,向榮更看不慣烏蘭泰這種以西洋火器專家自稱的沽名釣譽之徒。周天爵簡直就是搞封建迷信的高手,常常提些雷人的建議,自然不受其他将領歡迎。張國梁是天地會出身,後來投靠清政府,對這種來路不正的将領,清軍進階将領自然看不慣。如果林則徐擔任欽差大臣節制廣西軍務,以他在虎門銷煙中所表現出的才能和謀略,協調向榮和烏蘭泰之間的沖突自然不在話下。隻要向榮和烏蘭泰配合默契,在永安一戰中就可以就地解決太平天國問題。

林則徐若是能督師兩廣,可否中途截殺太平天國呢?勝算很大

江忠源妙計得采納,太平軍出不了廣西。

如果非要說當時廣西太平軍最畏懼的清軍名将,除了張國梁就是江忠源了。當時太平軍害怕江忠源就如同後來李秀成懼怕湘軍悍将李續賓和鮑超類似。江忠源作戰勇敢且頗具謀略,所率領的幾百楚勇是當時廣西清軍最具戰鬥力的軍隊,屢次擊敗由名将韋昌輝、胡以晃、曾天養等所指揮之太平軍,戰功赫赫。但是江忠源人微言輕,官職僅為七品知縣的他所提出的作戰建議均不被采納,緻使清軍錯失在永安和蓑衣渡圍殲太平軍的機會。如果由林則徐節制廣西軍務,那麼江忠源所提出的建議必然會被采納,太平天國将會面臨厄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