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扶苏上位,秦朝不亡?张居正仅用四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秦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留给后人能评价的话题却足够多。当年的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他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发愤图强,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朝。当时的秦始皇那可谓是能文能武:既可以利用武力统一六国,又可以在统一之后统一文字、度量衡,大力改革。

扶苏上位,秦朝不亡?张居正仅用四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如此一个底子不错的国家,到了胡亥手里之后,没几年就被折腾得不能见人,各地的起义军此起彼伏,随后出来的刘邦更是推翻了秦朝,开创了汉朝。让后人更为惋惜的是:这秦朝的太子之位本不是胡亥的,而是大皇子扶苏的。这扶苏和自己的父皇、弟弟完全不是一类人,生性善良的他就是因看不惯父皇的暴政,从而被秦始皇发配到边疆,以至于最后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扶苏也没能守在身边。

扶苏上位,秦朝不亡?张居正仅用四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也正是因为扶苏的缺席,才使得赵高和李斯有了狼狈为奸的机会,最后扶苏还死在了这二人的奸计之下。所以,胡亥才捡到了这个皇位。因此不少学者就认为,如果当初的扶苏要是能顺利继承皇位的话,还有胡亥那个二愣子什么事!没有了胡亥的纵容,赵高哪里还有指鹿为马的机会?没有了胡亥和赵高的胡闹,这秦朝还能再坚持好多年。但是,这个假设真的存在么?明朝名相张居正一语道破了谜底:扶苏仁懦!

扶苏上位,秦朝不亡?张居正仅用四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扶苏仁懦”四个字,很好地回答了上述这个问题,所以就算是扶苏上位,这秦朝也成不了气候了。“仁懦”有什么含义呢?仁,可以解释为仁厚,为君者忠义仁厚,自然是百姓之幸,社稷之福。但是,坏就坏在后面的懦字上面,懦往好听的说是懦弱,往难听的说就是窝囊。一个窝囊的君主,难道还能带领一个有漏洞的封建王朝继续前进么?这就有些难了,而且从扶苏的经历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扶苏上位,秦朝不亡?张居正仅用四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时的秦始皇把自己的长子贬到边疆,很多人都说是因为秦始皇重视胡亥、所以故意排挤这个跟自己意见不合的长子,甚至连扶苏本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作为国之储君,只靠仁义,真的可以治理好国家么?不尽然吧!所以,秦始皇虽然把扶苏贬到边疆了,但是却是把扶苏送到了蒙恬手里。这蒙恬不仅手握重兵,而且比起对待胡亥、他明显对扶苏更为忠诚,况且他的家人又都被控制在咸阳,这样一个大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秦始皇为扶苏备下的虎将吧?

扶苏上位,秦朝不亡?张居正仅用四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扶苏就是连这点都看不到。于是,在秦始皇去世以后,扶苏被召回,然后收到了赐死的圣旨。这时候,扶苏骨子里的懦弱就起了“大作用”:扶苏连挣扎的想法都没有,只是一心想去见见他自己死去的老爹秦始皇!要知道,从身份上来说,扶苏比胡亥更为名正言顺,而从实力上来说,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就算是这些将士一人踢一脚,也不至于没有反抗的余地吧?

扶苏上位,秦朝不亡?张居正仅用四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况且,当时连蒙恬都忍不住劝扶苏:殿下,您其实还可以抢救一把!但是,铁了心的扶苏,就如同“小女生”上身:我不听我不听!反正父皇也不爱我,我死了算了!最后,抹脖子自杀了。而且,这扶苏不仅因为懦弱放弃了自己的性命,也丝毫没有顾及属下的命运:主君自杀,他的直系将军能有好下场么?最后,虎将蒙恬也死得那么窝囊。

扶苏上位,秦朝不亡?张居正仅用四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些遭遇就足以看出扶苏骨子里的懦弱,对于他认定的“事实”,就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也就是说,就算是秦始皇能多活几年,把皇位顺利地交到扶苏手里,这扶苏也不一定就能带领秦朝往前继续前进。毕竟,治理一个偌大的国家,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吧?那么那时候的扶苏,能有反抗的想法或者是行为吗?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明史·张居正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