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期,他率政训处官兵参加威海起义,后成为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山东大地上曾发生过三大起义,他们分别是黑铁山起义、天福山起义和徂徕山起义,在三大起义之后,还有第四大起义,它就是威海起义。

抗战时期,他率政训处官兵参加威海起义,后成为开国少将

威海起义发生在1938年1月15日,这是胶东特委及威海地方党组织在威海成功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比徂徕山起义迟了半个月时间。

威海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特委副书记吕志恒、特委委员林一山、国民党威海政训处总干事孙端夫、“民先”威海卫地方队部队长袁时若等人。

今天要和大家说的这位人物就是参加威海起义的原国民党威海政训处总干事孙端夫的光荣事迹。

孙端夫是河南商丘人,1911年生,年少时赴北平求学,后进入进入北平大学法学院学习。在求学期间,追求进步,特别是关乎民族兴亡的关键时期,他更是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并成为其中的骨干。

大学毕业后,孙端夫通过家族关系到山东省福山县中学教了一段时间的书,然后就进入了军政机关,成为了国民党威海政训处的总干事。

抗战时期,他率政训处官兵参加威海起义,后成为开国少将

抗战全面爆发后,孙端夫与我山东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相识,逐渐成为至交,受马列主义影响,立志革命,并与同年加入了组织,从此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

当时,日军正准备在山东半岛登陆,威海局势紧张。孙端夫利用国民党威海行政公署专员孙玺凤的关系,搞到一部分枪支,把政训处的20多人武装起来,以防不测,并在胶东特委的领导下,为争取海军教导队及威海市保安大队参加威海起义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1月15日,孙端夫率领政训处的官兵参加威海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

随后,孙端夫在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的领导下率领第一大队抢先攻入日伪占领下的牟平县城,活捉伪县长宋健吾,俘虏伪军100余人,缴获枪近百支,取得了战斗的初步胜利。

在攻城结束后,部队撤至牟平县城东南3里的雷神庙休息,当理琪和孙端夫研究下一步的行动,因哨兵疏忽大意,部队被寻踪追赶的日军包围。突围的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夜晚,第一大队20多名官兵毙伤日军50余人,但不幸的是理琪同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抗战时期,他率政训处官兵参加威海起义,后成为开国少将

后来,他们在孙端夫的率领下,第一大队的将士们趁夜色终于冲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保存了部队的有生力量。雷神庙战斗也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

后来,这支部队发展成了第四十一军,他们是解放军王牌四十一军最初的“火种”,声名显赫的“塔山英雄团”就出自该军。

孙端夫率部突围后,与蓬莱、掖县地区的游击队合编成第三军第八支队。此后,他先后担任蓬莱县县长、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司令员、东海军区司令员兼东海区专署专员、北海军分区任司令员兼北海区专署专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孙端夫任胶东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华东野战军九纵二十七师师长、二十七军八十一师师长,参加了上海战役。

此后,孙端夫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的第八十一师成为志愿军歼灭的唯一一个美军陆军团级单位(被称为“北极熊团”的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的建制部队。

抗战时期,他率政训处官兵参加威海起义,后成为开国少将

1955年,孙端夫从一个北大学子,终于成为了一名开国少将。

1974年6月8日,由于了孙端无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奋勇杀敌,建国后又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直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还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不幸因病去世,享年63岁。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红军特派员,曾参与组织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后来呢?

他想做人贩子,却不料被人卖成了奴隶,后来何以成了开国君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