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白登之围”

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汉高祖刘邦

统治时期,是指

当时的汉高祖为了镇压韩王信叛乱,孤军深入之后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历史事件。

对于西汉当时的统治者来说,白登之围既是一次军事危机,也是威胁西汉统治的政治危机。

如果汉高祖刘邦没有在白登之围中脱困,而是被匈奴俘获,那么对刚建立的西汉王朝来说将是一次灭顶之灾。不仅会导致西汉朝野震乱,而且西汉王朝的江山可能也会易主。

但历史从来都不允许假设,

汉高祖刘邦被围白登山好的七天七夜之后,在情势危急的前提下谋士采用陈平计策,冒险向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求救,冒顿单于出兵解围之后方才得以脱险。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在“白登之围”事件之后,汉高祖刘邦认识到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如果单从武力方面去解决问题略显粗暴,尤其是在面对少数民族政权所建立的国家时,应该采取相对缓和的政治手段与其交往,在此之后汉高祖刘邦不断采取“和亲”政策,这对维护当时西汉王朝的边境安宁做出了重要贡献。

匈奴是我国一支比较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由于他们“居无定所”以游牧为生,所以在这种由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所造就的背景墙下,匈奴政权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就不得不“逐水草”而四处游荡。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不断对匈奴政权以外的其他政权造成不小的骚扰。由于匈奴人生性比较强悍,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以武力进行解决,这对于已经高度文明化的西汉王朝来说,不仅不堪其扰而且还要不断与其发生战争。而汉高祖刘邦所经历的白登之围”,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大环境下发生的。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一、白登之围拉开汉匈百年战争序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白登之围”是汉朝与匈奴三百年战争的导火索

。而从客观的历史角度来讲,其实也是当时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出现矛盾的关键点。事实上匈奴政权侵扰汉族人聚居地的历史还要往前推,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外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匈奴。

在秦始皇大一统时代曾经与匈奴发生过多次战争,最终将匈奴打败并将其驱逐至秦朝过境之外。为了能够预防匈奴人反复侵扰,秦始皇派人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事实上秦朝被汉朝取代之后,从西汉王朝开始与匈奴的矛盾或者战争一直延续了三百多年。直到汉武大帝刘彻派遣卫青、霍去病主动攻打匈奴,才最终结束西汉与匈奴的百年之争。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匈奴政权为了生存或者本民族的利益考虑,不断在西汉王朝的边疆地区发生争端甚至战争。这对西汉王朝的边疆安危、国家政权都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尤其是生活在西汉边疆地区的老百姓,为了能够躲避匈奴人的屠害不断由边疆迁往内地,这就很容易导致西汉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尤其是在边疆地区人烟稀少的时候,匈奴人甚至直接将此地划入匈奴统治范围。这种做法无论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

尤其是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发生的“白登之围”,更说明匈奴人根本就没把西汉统治者放在眼里,如果再往深层次去看会发现,匈奴人其实觊觎的是西汉的疆土。但是在白登之围事件之后,汉高祖刘邦及时改变了对外交往政策,由武力对抗改成了

“和亲”

这个政策当时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西汉王朝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无论国力经济、还是军力等综合力量方面,其实都与当时的匈奴政权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在为了保证西汉王朝统治的前提下,才不得不与匈奴“和亲”借此来换西汉的安宁。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二、汉匈百年战争的原因

如果从直接原因来看,“白登之围”就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据史料记载刘邦为讨伐韩王信御驾亲征,但由于过于轻敌冒进被匈奴人围困于白登山。其实韩王信在叛汉之后已经投降了匈奴政权,此时有匈奴人的帮助实力大增,而汉军发动攻击后由于匈奴人无法抵御,所以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匈奴人处于劣势。

汉军在这种情势之下开始变得贪官冒进,没想到匈奴前期退撤是早有预谋,这才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内并欲除之而后快,这样匈奴人就可以直捣黄龙并控制西汉政权。

其实,关于白登之围《史记》、《汉书》等史书也都有记载,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确实曾劝说过冒顿,

“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但使冒顿单于下定决心解救刘邦的原因并不仅限于此,白登之围时冒顿与韩王信和赵王约定会师,但这个两股势力的大军却并没有如约而至。于是

冒顿怀疑二者与汉军有串联,因此才下令将包围圈打开一角让刘邦突围得以逃生。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实际上汉朝初年的“白登之围”除了具有偶然性之外还具有必然性。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围七天七夜,而汉军居然出现了

“内外不得相救”

的局面。这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汉朝军队军事行动上的失误。

虽然最后白登之围的解救之计并没有光彩,但却让汉高祖刘邦得以脱险。至此之后虽然汉匈战争不断,但主要的外交手段还是“和亲”,通过这个政策可以让西汉王朝得到暂时的安宁,并可以在这段安宁的日子里不断发展国力。这其实也为后来汉武帝刘彻征讨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三、汉匈百年战争影响

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刘邦深刻意识到,在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中,不能仅依靠我们战争同时还要使用一些比较缓和的政策。汉臣刘敬提出的“和亲”政策被刘邦采纳,于是汉朝与匈奴开启了“和亲”的新篇章。

所谓“和亲”政策并不仅仅是匈奴人迎娶汉朝公主这么简单,其中还包括匈奴每年向西汉王朝朝贡布匹、酒食等物资。

在此之后虽然匈奴与汉朝依然会发生一些小规模战争,但从总体角度来看“和亲”政策,对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都非常有利。同时也为汉朝攻打匈奴提供了非常必要的历史时间。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汉朝还将“和亲”政策应用于除匈奴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朝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然而,匈奴的势力一直都让汉朝特别忌惮,所以在“和亲”政策影响下,汉朝不断发展至汉武帝时期,才与匈奴主动开战并最终将匈奴人打败。

四、结语

从西汉初年与匈奴人的外交关系的政策上来看,从最开始的武力攻打,到战争结束之后的“和亲”政策,这种两国交往政策的改变,其实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由于汉朝初年刚经历过秦末之乱,所以刚刚建立的汉朝其实国力并不雄厚。

在这种前提下汉朝在对匈奴的时候,通过不断调整交往政策来实现汉朝发展利益最大化,这不仅对当时的西汉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汉武帝时期攻打匈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白登之围开始汉朝与匈奴经历了近300年的战争,虽然最后以汉朝取胜并实现疆土扩大化为结果,但从客观角度来讲其实也是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契机。

从白登之围入手——浅析汉匈百年关系史

参考文献

1.李开元《白登之围》

2.司马不牛《白登之围,汉匈百年战争序幕》

3.王进先《从史料文献记载看白登之围与汉匈政策的转变》

4.杨燕《“白登之围”与汉匈合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