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师长亲率大刀队伏击日军,官至兵团司令,送儿子当空军战死

国民党军队之中,向来就有嫡系和杂牌之分,蒋介石对嫡系将领向来偏爱,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向来优先,而对那些杂牌军将士,则常常视而不见,哪怕是杂牌军立了大功!

师长亲率大刀队伏击日军,官至兵团司令,送儿子当空军战死

笔者今天介绍的刘汝明,就是这样一位不被蒋介石待见的杂牌军将领,他是河北献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在他13岁时父亲病逝,靠母亲和姐姐纺纱织布养育他长大。

刘汝明知道感恩,成年后的他非常孝顺母亲,对乡亲们和手下的士兵都很宽厚,被人们称为“刘善人”,他从17岁时就外出参军,他曾坦白地说,“我当兵就是一个职业,为母亲减轻负担!”

他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由于读过书,就被安排当文书,跟随冯玉祥作战屡立战功,1924年被提升为警卫旅第一旅旅长,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刘汝明始终追随冯玉祥,不曾叛变。

中原大战爆发,刘汝明任第5路军总指挥,蒋介石多次派人带着书信去拉拢刘汝明,面对高官厚禄刘汝明不为所动,他说:“我投军18年,冯先生把我从一名小卒提拔成总指挥,恩重如山!”

在蒋介石的策反下,冯玉祥许多部下纷纷投诚,只有刘汝明等少数将领不为所动,他给蒋介石的是回信是:“大丈夫宁作断头将军,决不作降将军!”恐怕这也是日后蒋介石不待见他的原因之一。

师长亲率大刀队伏击日军,官至兵团司令,送儿子当空军战死

冯玉祥下野之后,刘汝明率领残部8000余人被张学良收编,整编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刘汝明任副军长,1933年,第29军增编第2师,刘汝明出任第2师师长,他率部参加长城抗战。

第29军接替张学良部防守喜峰口和罗文峪,日军在喜峰口遭受惨败,便改变进攻方向,把重点放在了罗文峪,刘汝明率领第2师的6000余人,在罗文峪一带的长城线上,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日军万万没想到,罗文峪会成为第二个喜峰口,刘汝明亲率大刀队在山口伏击日军,他身先士卒的表现大大激励了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的杀敌,双方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肉搏战。

杀死日军1000多人,第2师损失400余人,经过三天血战,日军损失3000多人,无力再发动进攻,不得不撤退,战后1936年,刘汝明被晋升为中将,第2师改变为第143师,驻防在张家口一带。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汝明多次参与对日作战,他不仅自己抗日,还把两个儿子送上了战场,他的大儿子刘铁山是空军,当时的中国空军基本上是有去无回,他的儿子果然战死。

师长亲率大刀队伏击日军,官至兵团司令,送儿子当空军战死

事后,就连素无私交的何应钦也对刘汝明感慨不已,亲自发去了慰问电,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尽管刘汝明官至第8兵团司令,但他并不愿和解放军交战,基本上是“闻风而逃”,逃到台湾后被蒋介石闲置,与1975年4月28日病逝,终年80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