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在美国与“狼”共舞的日子(1)

<b>引子</b>

<b></b>

“人之初,性本善”是耶?非耶?这要看你说的是谁。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悠悠五千年文明史,先人们“温、良、恭、俭、让”, “三纲五常”,“仁、义、忠、孝”之美德,已悄然在我们血液中流淌。“虽无师教,亦有家教”,即使没有进过学校大门,但父母兄长,亲戚朋友,左邻右居会告诉你要尊长爱幼,刻苦耐劳。既非如此,他们以身作则,也会使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人养,没人教”,定会被社会唾弃。当然国人中也有“不齿于人类狗屎堆”的,那是极少数。

没有进过学校门或者生活在下层社会的老美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在美国这种崇尚竞争,弱肉强食,人欲横流,标榜自我为中心价值观,事事斥诸法律的社会里,他们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又是如何呢?大多数国人来美后从学校门进公司门,即使打工,也大都在华人餐馆,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美国社会的这一层面。我在美国做职工公寓经理的经历使我有机会了解美国下层社会。本文所记述的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真实故事。

走马上任

还是我在南伊大读博士学位的一个暑假,在发出的五十多封申请暑假工作的信中,终于有一家叫潭伯酒家有限公司的回了信,同意雇用我。工作是做这家餐馆属下一个有25单元职工公寓楼的经理。信中说除月薪1800元外,还提供三间一套办工室加卧室和厨房,并管吃管住。虽说这是只有四个月的临时工作,这对当时还在读书的留学生来讲,可谓是收入菲薄。我毫无犹豫,立即打回电话,说准时到任。一连好几个晚上,我和陪读的妻高兴的都没睡觉。好不容易挨到课程结束,我们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开着大福特老爷车,兴冲冲地上了路。为了省钱省时,一路上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和妻轮换开车,直奔一千多英里外的美东海滨旅游小城镇野木林市。

从熟人那里得知,每年五月到九月间是这座旅游小城的黄金季节。这时的野木林人潮如涌,昼夜难分,是座名符其实的“不夜城”。但这段时间一过,主要街道的旅游、商店全部关门。游客、居民纷纷离去。一到冬天,各商业和居民区停水断电,整座城市连个人影都没有。人们称这时的野木林为“鬼城”。

晚春的暖风吹醒了沉睡了一冬的野木林。我们到时,它正敞开胸怀迎接新一年旅游旺季的到来。驱车穿过闹区,一眼望去,旅馆、饭店,五花八门,林立于街道两旁,连绵数里不绝。各式餐馆、酒楼,连毗接邻,数不胜数。就连许多邻街的民宅,也挂着出租的牌子,各家店铺门口和主要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粉刷的,装饰的,清理的卸货的,各个争分夺秒,像是迎接一场即将开始的战斗。

      我们的车很快淹没在从四面八方驶来的长龙中,慢慢地挪动着。啊,大海!妻叫我和儿朝东望去,骄阳似火,天海一色,再望远处看,船帆点点,五颜六色,宛如镶在那蔚蓝色缀幕上的朵朵鲜花。透过喧嚣,涛声阵阵,像是耐心指挥着人们寻找他们的目的地。

       此刻我们却全无欣赏这美丽如画海滨景色的工夫。妻仔细地帮我看着地图,三拐两拐,终于在座规模庞大,但外表并不富丽堂皇的餐馆前停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潭伯酒家。

“我找总经理史麦思先生”。我把史麦思先生的信递给门卫。在他的带领下,我穿过一个可容纳三千多人进餐的宴会厅,走过一个个宽敞明亮的厨房区。

“厨房竞是如此之大,恐怕只有北京饭店可以与之比美……”。我兴奋不已地想着,已经走到正在总经理室外拷贝文件的秘书苏珊面前。

她看上去很年青,二十多岁左右,讲着一口口音很重的英国音英语。与其说是秘书,却更像是个学生。我看得出来她不像我在大学里看到的秘书们那样老练有素。穿着也很随便,一件牛仔裤套上一件束身薄毛衣。她跟我打个招呼,熟练地从文件柜中到了我的材料,走进办公室放在总经理办公桌上。显然史麦思先生不在。我趁机环视四周,墙上的几幅照片引起我的注意。

第一幅摄于1913年,是潭酒家开业庆典的场面。另几幅是潭伯曾招待过的政界和娱乐名流的照片,其中有尼克松、里根总统,有新泽西、纽约州长,还有伊丽莎白女皇。电影名星伊丽莎白·泰勒和现任潭伯老板小威尔逊先生拥抱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我努力搜索着公寓楼的照片,想把我在公寓楼的工作跟这个历史不短,规模可以,知名度不低餐馆联系起来……。

“欢迎你,高先生,请进。”史麦思先生也操着一口浓厚英国音,走了过来,握了握我的手,把我让进了他的办公室。

趁他目光扫过放满文件的巨大办公桌时,我迅速地打量一下他:五十开外,瘦高,头发花白。考究的领带松开了点儿扣。表情严肃,甚至有点儿冷冰冰的,和他的手一样。脸色苍白,流露出一丝倦意。

“来美国几年了,高先生?”他看着放在他眼前的我的材料,开门见山地问。

“这是第四年,先生。”我必须仔细听才听得懂他的英国味儿英语,把身体稍稍往前挪了一下。

“以前在馆店做过?”

“是。出国前在北京饭店负责电脑系统开发管理工作……”。我正想趁机吹吹北京饭店是什么等级,多么豪华,历史多么悠久,他打断了我的话。

“我知道。”脸上闪过一丝回忆。我断定他一定去过北京饭店。他又问道:

“现在在上学?”

“在读博士,明年毕业。”我答道。

“很好。”他停顿了一下。

“你喜欢喝酒吗?高先生。”他辟头这么一句,把我问懵了。

“对不起,您的意思是……”

“做我们职工公寓楼经理工作,最好不要喝酒。”他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说。像是某种暗示,又像是一种要求。

“我平常只喝一点儿。若工作需要,我可以不喝。”我嘴上这样说,但心里还是挺纳闷,但没敢再问。

“好”。他看了看表,看得出还有事在等着他。

“我一会儿派人和你去伊丽莎白公寓楼,你工作的地方。这个公寓用来给我们的部分职工提供住宿。你的职责是登记住宿员工,打扫楼道,厕所和浴室,并换洗床单,保持内外环境清洁,尤其注意晚上保持安静,不能滋扰邻居。住楼职工不许喝酒。最好不要把酒带入公寓。有任何人违反规定,寻衅闹事,立即向我报告。”

他说着,拿出一张他的明片,写了些什么,递给我,又说,

“这是我晚间卧室电话,有什么紧急情况,立即打这个电话,必要时打电话给警察或火警。”他看了我一眼,很严肃地说。

他这么一说,我心里更发毛了,雇我这个公寓经理,感情什么都得胡碌。怪不得有人曾提醒我,工资给的不低,你得问清楚干什么,一天工作几个小时。信上也没说,我也没问,这下可好。我们全家撂在这了。住的不都是餐馆职工吗?又不是犯人,有哪么严重吗?还得跟警察打交道?注意防火道是挺重要的,我知道美国的许多建筑都是木头,一烧起来可不得了。史麦思先生这是“丑话说在头里”吧。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直乱犯嘀咕。

“请问住的是什么职工,请您说具体些好吗?史麦思先生。”我忍不住问道。

“大多数是帮厨,有些是清洁人员和维修,也有一些服务员。”他答道,见我不安的样子,说话一股学生味儿,又补充道。

“与这些人打道不能太软,处理事情要果断,尤其是安全问题。他们上班后你没有什么事,特别注意下班后到睡觉前这段时间。”

他这是担心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摆不平这些人吧。我心想,温文尔雅是修养,学都不见得会。玩混的,您甭教我。

“可不可以规定他们熄灯时间?”

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胡意提高嗓门壮着胆子问他,表示我也不是吃素的。

“可以试试”。他扫了我一眼,冷冷地说,又看了一下表。(待续)

<b> </b>

<b>本文转自高永强51CTO博客,原文链接: </b>

<b></b><b>http://blog.51cto.com/yqgao/157895</b><b></b>

<b>,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