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经国抓了杜月笙儿子,杜月笙前去理论,一番话让蒋经国不知所措

上个世纪

四十年代末,当时通货膨胀严重,蒋经国准备在上海进行一次“大手笔”。为表示改革决心,蒋经国抓了杜月笙的第三子,中汇银行的总经理杜维屏。

事后,蒋经国拍电报请示蒋介石,蒋介石特意把回电发到《申报》上,恳请杜月笙支持蒋经国。

杜月笙不动声色,暗中联络青帮门徒和上海大亨,开了一份奸商名单。

他面见蒋经国说: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的儿子是我没有教好,但是‘扬子公司’的事情你要怎么处理?”

结果

蒋经国一查,“杨子”公司的老板,正是自己的表兄孔令侃。

蒋经国抓了杜月笙儿子,杜月笙前去理论,一番话让蒋经国不知所措

蒋经国为了表示“一碗水端平”,扣押了孔令侃。而他继母宋美龄一个电话,就让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飞到了上海。从此,令老蒋被人嘲笑:“不爱江山,爱美人”。

蒋经国的得力助手贾亦斌,深感国民党腐败无能,一拍桌子,愤而投向我党。而杜维屏、孔令侃则各交了一笔罚款后,离开了上海滩。

一、“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金融改革

1948年8月,蒋经国准备在上海大干一场,他通过发行“金圆券”取代“法币”。用1:300的比例,吸走上海市民和商贾手中的大量存款,以及黄金、白银。把大量的民间财富,搜刮到了国民党政府的名下,激起上海商贾们的强烈不满。

由于持续长达数十年的内外战争,国家的经济危机严重,底层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蒋经国在进行金融改革的同时宣布,禁止一些商贩涨价,也不允许任何游行和示威活动。

蒋经国抓了杜月笙儿子,杜月笙前去理论,一番话让蒋经国不知所措

民心思安,

蒋经国这一举动,立即得到了很多报社舆论的支持。一时之间,他被上海人称为“蒋青天”。

报纸铺天盖地,都是颂扬他的文章。

可好景不长,他打老虎就打到了杜月笙三子杜维屏的身上。

在事情初起的时候,

杜月笙还装着不太在乎的样子,对人说:死了杜维屏,我还有七个儿子。

杜月笙自1927年后,一直跟着蒋介石干,打完了抗战,又走进了内战。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蒋经国想拿他开刀。先是蒋介石特意在报纸上回电,让他支持蒋经国的改革。

他就在《商报》上发表公开声明说:“予二十年来,拥护领袖,服从政府,众所周知。币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蒋经国抓了杜月笙儿子,杜月笙前去理论,一番话让蒋经国不知所措

可没过两天,蒋经国又在一个大会上含沙射影地说,少数人阳奉阴违,仍然在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假如被他查到,就要没收全部财产。这让杜月笙的老脸可就挂不住了!

杜月笙自认不是被人吓大的,跟着蒋介石出生入死,不知道背地里干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末了老子还要被一个晚辈要挟吗?

于是,

杜月笙找到蒋经国说:杜维屏是我儿子,我管教不严,自己认栽。扬子公司的事情,你也要一碗水端平,不然怎么能服众呢?

二、蒋经国还是太年轻

杜月笙的这一番话,让蒋经国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不过,蒋经国很快就搞懂了,那是他表哥孔令侃的公司。孔令侃是宋霭龄和孔祥熙的儿子,杜月笙故意把他的事提出来,就是要自己左右为难。但是,

蒋经国当时并没有多想,就下令先把孔令侃的“扬子公司”查封了。

蒋经国抓了杜月笙儿子,杜月笙前去理论,一番话让蒋经国不知所措

蒋经国曾经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他少年时代留学苏联。后来回到蒋介石身边,看到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堕落,他是十分忧心的。

因此

关于币制改革的事,并非是他一时之间心血来潮,而是他在心中酝酿了很久的事。

不能因为亲戚犯法,就不推行。但是这样一来,他的继母宋美龄就不干了。

孔令侃在公司被查封的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姨妈宋美龄,当年的中秋节,宋美龄叫上蒋经国、孔令侃一起在孔家开了一个家庭聚会。

宋美龄是想大事化小,对于蒋经国的币制改革,只要对国家有利的,她本来是支持的。然而,孔令侃却是一个不能吃亏的人。

蒋经国见继母支持自己,顿时理直气壮要求孔令侃“顾全大局”。没想到孔令侃却暗示宋美龄要撕破皮,

蒋宋两家都不会好看。

蒋经国抓了杜月笙儿子,杜月笙前去理论,一番话让蒋经国不知所措

宋美龄因此想到了其兄宋子文在美国贪污八亿援华贷款,以及孔祥熙家族在国内倒买倒卖的各种黑料。这些事情要是全被抖了出来,老蒋必在全国人民面前彻底失去信任。

宋美龄不敢自作主张,于是马上拨通了蒋介石的电话。

正在北平已经焦头烂额的蒋介石,突然把手上的事全部交给傅作义,自己乘坐“美龄号专机”飞到了上海。见到儿子后,开头第一句话就叫他“以和为贵”。

蒋经国的好友贾亦斌,则在“扬子公司”的问题上和蒋经国拍桌子大吵了一场,失望地离开了他的办公室。没过几个月,就联系上了我党。

从此以后,蒋经国在上海打虎之事,不了了之。当初大肆报道并支持蒋经国的上海报纸,也纷纷被查封。

蒋经国抓了杜月笙儿子,杜月笙前去理论,一番话让蒋经国不知所措

由于蒋经国的改革方式违背了经济规律,币改终止后,金融市场和商业市场进入报复性的混乱,反倒引来民怨声沸腾。1948年底,孔令侃和杜维屏最后各自交纳了一笔罚款,两家人都迁去了香港。

结语

杜月笙一家人都去了香港,后来蒋介石还想让他去台湾。结果无论怎么劝说与恐吓,杜月笙都决不肯去,直至去世。

杜月笙是凭“义气”在江湖上混饭吃的人。想当初替蒋介石卖命,曾经以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可以当上海市长顺利从政,最后才知道被老蒋耍了一朝。老蒋不让他从政就算了,小蒋要搞改革,还要拿他老杜家开刀,杜月笙怎么还敢相信这一家人呢?

蒋经国知道当时国家经济的弊病在哪里,但他不知道,他们自己就是滋生这些弊病最大的温床。杜月笙让他处理“扬子公司”,其实就是在告诉他,除非你掀了自己家老窝,否则这个国家里的许多问题,绝不可能得到解决。

而他的好友贾亦斌却提前发现了真相,默默地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