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绝世名将?

俗话说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代王朝的更迭,离不开武将的身影。

不少大一统的王朝,都有一些绝世名将出现,比

如秦之白起、王翦,汉之卫青、霍去病,唐之李靖、李勣,宋之岳飞、孟珙,明之徐达、戚继光等。

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绝世名将?

但是,到了清朝以后,很多人都发现,这种可以影响整个战争格局的绝世名将明显少了。

要是问问大家清朝有哪些绝世名将,大家都得在脑子里稍微想想这个问题。

但是,结果还是无法给出答案。

那么,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会出现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绝世名将这种情况呢?

是因为清朝的武将整体水平和战斗力不行吗?

重视文化教育,从思想控制入手

清军的战斗力,其实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成功消灭其他势力,入主中原。不过区别就在于,

清朝吸取了其他朝代的灭亡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强了集权。

顺治亲政第二年,前有定南王孔有德失守桂林自杀,后有敬谨亲王尼堪在衡阳遇伏身死。虽然

战乱频发,

但是,些都不足以动摇大清的根基。面对如此局面,

顺治没有选择绝对的武力镇压,反倒是选择了从文化入手。

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绝世名将?

顺治一方面着手在贵族推行汉化,另一方面又采取满汉联姻的方式,来加深满人和汉人的融合。

比如,顺治就把皇室贵女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

有了皇帝的行动做榜样,

下面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得到皇帝的欢心。

于是,“满汉一家亲”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而这也

有效避免了战乱的出现。

之后,清朝的历任皇帝也一直狠抓“思想”。

比如,令人听之色变的文字狱。

这样高强度的“洗脑式”思想控制,自然也从很大程度上镇压了战争的爆发。

毕竟,对于古代的普通百姓来说,有饭吃、有钱花就行,到底是哪个皇帝在上面高高挂着,并不是那么重要。

所以,清朝前期整体战争不多。而少战,自然也就少了绝世名将的出现。

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绝世名将?

当然,少战不代表没有战争,就比如说康熙时候的平定三藩、荡平准葛尔等。但是,

在这样的战争中,皇帝的御驾亲征就从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武将的地位。

武将地位变低,开始“不务正业”

清朝前期的几场大战,康熙为了赢取民心,就选择了御驾亲征。

比如为了震慑准葛尔,康熙不止一次亲自上阵。

当皇帝亲临上阵的时候,谁还会去关注当时的领兵大将到底是谁呢?

在皇帝的锋芒下,无人可以再出其左右。也就是说,

清朝前期也不是没有名将,只不过是锋芒被选择御驾亲征的皇帝遮盖了。

于是,为了谋求出路,武将开始发展副业,立志往“儒将”上发展。

儒将一词最晚产生于唐代,到了明清时期已经被广泛应用了。而

清朝儒将的发展,就和武将整体社会地位受限制有关系。

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绝世名将?

清朝前期,战争爆发,但是

集权加重,武将锋芒在贵族阶级的遮掩下已经所剩无几。

在如此社会背景的影响下,

武将纷纷开始发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为了能在朝廷上占取一席之地,武将

开始变得更加注重政治上面的勾心斗角。

从雍正时期开始,清朝整体战乱较少。

有的那些战争,也并不足以改变清朝整体的分布形式,

打胜仗的武将自然也不会再有以前名将那样的名声和影响力。

再者,从雍正时期开始出现的各种监察制度,也使得武将纷纷收敛。

毕竟,谁也不想当下一个年羹尧。在性命和前途之间,还是性命更重要。

所以,自然不会出现足以改变清朝命运的绝世名将。

到了清朝晚期,清朝整体军事实力偏低,处于被列强侵略的局面。朝堂之上政治斗争越演越烈,武将地位本就不高;而朝野之外,清朝整体社会地位不高,清朝的武将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名声。

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绝世名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有一批优秀的武将出现,如左宗棠等人,但是也很快被历史所淹没了。提起晚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清朝被侵略、被瓜分,而想不起他们有何名将可以改变清朝的整体局势。

其实,清朝末年的军事发展也有过被提高的希望。但是在慈禧太后的镇压下,清朝军事发展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当朝统治者就立志向敌人求和了,将领们又有什么底气去抗战呢?

仅有的几场胜仗,也并没有为军人带来应有的荣誉,但倒是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有镇南关大捷。在此战中,清朝名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率领手下将士大战三天三夜击退了法军的进攻,保住了土地。

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绝世名将?

消息传至法国,法国总理茹费理引咎辞职。

但是,

还没等人们开始享受胜利的果实,李鸿章就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此情此景之下,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冯子材在战场上的拼命搏杀呢?

结语

总的来说,清朝之所以给人留下没有绝世名将的感觉,原因是两方面的。

一、清朝早期战争相对较多,但是清朝采取了“文化思想”控制,在思想文化的推行下,武将的功劳自然被瓜分了不少。

二、到了清朝晚期,清朝整体军事实力不高,武将们的社会地位自然也就显现不出了。

对比当时的胜利,人们可能更多地记住了那些失败和侵略。

当然,这也不是说清朝就没有优秀将领。清朝的优秀将领还是不少的,只是他们大多没有起到改变整个战争局面的作用。

就拿汉之卫青、霍去病等人来说,他们在军事史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而在清朝,几乎就没有了这样的将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才使得清朝落了个挨打的局面。

不过,历史大势本就是分分合合的。在这样的变迁中,也能看出武将,特别是优秀的武将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无论是在哪朝哪代,都是至关重要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