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八国联军侵华

北京的夏天来了,酷热难当,躲在使馆区的洋人们的夏天也来了,比生活在蒸笼里还难受,因为没人知道自己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阳。

慈禧太后发了狠,一心要给这些不让她掌权的洋大人们点厉害看,大清帝国难得地硬气了一回:命令列强使节在24小时内下旗回国,这是开战的前奏啊!洋人们蒙了,一瞬间怂到感觉自己才是那个东亚病夫。

他们向大清国的外交部(总署)提出要求:行,我们走,但只有24小时准备,时间太仓促了,可否再宽限些时日?按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人家已经答应走人了,只是希望再多给点时间,并且,这是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进行交涉的——大清帝国的答复是:没有答复。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总署——大清国的外交部

总署已经被极端排外的端王载漪一党把持,他们唯恐天下不乱,能把洋人惹得越毛越好,好促进早日开战,端王党就可乱中取胜,端王的儿子大阿哥就能取代光绪当上皇帝,自己再把慈禧太后老太太干掉,就能成为高踞权力之巅的太上皇。

洋人们也怒了,行不行您倒说句话呀,把我们晾这儿算怎么档子事儿?但现在的他们是敢怒不敢言,义和团快控制北京城了,大清政府现在也很仇视洋人,使馆区好歹还有洋枪洋兵挡着还算安全,谁要胆敢走出使馆区,那就是不想活了,绝对的!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抵抗侵略军

但德国公使克林德不信邪,这个狂热好斗的日耳曼人是个天生的战士,粗野放犷,极端无礼,又是个火爆脾气。他决定去找大清的总署问个明白,别人劝阻他:“别去了吧,别去找死,北京大街上可是极度危险的,再说,以我们堂堂德意志帝国的公使主动去找他们,跌份儿!”克林德不管,怀里揣了把手枪就出了门,顺便表达了对总署的愤怒和对其它使节的蔑视——这个莽撞的德国人不知道,他前脚迈出了这道大门,后脚就迈不回来了!

英勇的克林德带着几个有限的随从,刚走到北京的大街上,就遇到了中国人的盘查。又傻又愣又冲的克林德带着满腔怒火二话没说,拔枪射击。但批判的武器终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他的枪法差了点,没打中中国人,反而要了自己的命。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克林德坊

中国人一见洋人首先开火,大怒:都这个时候了还敢在中国的土地上撒野!于是立即反击,中国人中的神机营章京恩海是个神枪手,他对克林德开了一枪,够了,够了,一枪爆头,这位德国公使的头像西瓜中弹一样爆开,一声闷响,血浆飞溅,克林德就这样长眠在了这片他不热爱的热土上——确实是热土,北京夏天的大马路都能把人烫化了!

历史在此定格!

世界新任的陆军第一强国德国在大清帝国的最高级别外交官在北京大马路上被中国人一枪爆头!啥也别说了,说啥也不管用了,干就完了!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慈禧太后

大清和世界的大战已经无法避免,事实也是这样,德国公使在北京被杀,成为事态转化的导火索,就像十多年后奥匈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点燃一战导火索一样。列强加大了进军中国的力度以确保本国侨民在华的安全,不久,打了鸡血的慈禧老太后气昏了头,悍然向十一国世界强国同时开战!

当然,挑战的结果惨不忍睹,八旗兵、绿营兵固然不可靠,曾国藩和李鸿章刘坤一的湘军淮军也早已是明日黄花,宰相荣禄领衔的武卫军也被八国联军打成了筛子(除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更不靠谱的是义和团,面对敌人的洋枪洋炮,号称刀枪不入的拳民们一声呐喊,一哄而散——年老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只好逃跑,连行装都来不及准备,然后又是李鸿章出来和洋人周旋,签订《辛丑条约》,进行庚子赔款,中国在泥沼中继续沉沦……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辛丑条约

历来的史家谈到克林德被杀时,只是说此事激化了和列强的矛盾,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诱因之一,而具体细节则语焉不详。事实上,这里面大有玄机:克林德之死其实是个阴谋!是有人要置他于死地,好促使尽早开战,以达成从中渔利的目的。

是谁杀死了克林德?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

本着谁开战谁受益的原则,我们一一分析下谁可能是那个犯罪嫌疑人。这些人按照嫌疑的从轻到重排列,分别是要求到广东去的新任两广总督李鸿章(也包括后来参与东南互保的那些地方实力派们)、帝国宰相荣禄、慈禧太后和未来的太上皇载漪。

首先说李鸿章等人。

他们的嫌疑最轻,这些人老成持重,并不主张开战,更不要说上北京大街上刺杀克林德。要说开战的好处也有,那就是这些人可以提高影响,更为朝廷所重,这一点也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尤其是李鸿章,更是成为那时中国权力的核心人物,甚至老太后的生死都捏在这位晚清柱石之手。

东南督抚们的嫌疑指数是10。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走向共和》中的荣禄

其次是荣禄。

荣禄的心态和李鸿章他们差不多,只是李鸿章是个老滑头,一看事态不对,就跑到广州躲轻闲,留得荣禄在京啃硬骨头。荣禄被端王党抢了风头,权力和影响力一并失去,如果说开战对荣禄的好处,不能说没有,那就是开战必败,荣禄就可抢回权柄——但这样做风险太大,一旦开罪洋人与列强作战,必定玉石俱焚,他荣禄能否活下来都很难说,应该不会冒这种险。

荣禄的嫌疑指数是20。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再其次的嫌疑轮到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这些年被洋人折磨得生不如死,自从光绪皇帝搞砸了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太后以老迈之身,再度垂帘听政,这是恨铁不成钢呀,是把光绪皇帝扶上马再送一程,如此周到细致老成谋国,却被洋人不断要求还政光绪。老太后恨透了洋人,找人在大街上打死克林德,以挑起事端,也不是不可能。但以太后之尊,行此鸡鸣狗盗之事,应该不是慈禧太后所为。

慈禧太后的嫌疑指数是30。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端王载漪

最后,嫌疑最大的是端王载漪。

开战对端王最有好处,可以借机搞掉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然后由他和儿子大阿哥溥儁取而代之,实现这爷俩的皇帝梦。所以,最希望把时局搞乱的就是端王一党,因为他们将成为乱局的最大受益者,所谓乱中取胜,说的就是他们。

端王一党的嫌疑指数是99。

综上所述,当街杀死克林德,制造街头血案,挑起国际争端,引发八国联军侵华的,应该是端王载漪了——可惜,不是。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庆亲王奕劻

克林德谋杀案确实是一个阴谋,指使者隐藏得很深,他既是一个端王得势的失意者,又是一个不敢出头的孱头懦夫,还是一个挑起事端的阴谋家,更是一个不需考虑乱局的不负责任者,当然,他对时局的判断还是准的,他知道自己准会在这种旷世乱局中全身而退,重掌大权,王者归来!

没错,这就是一个王者,庆亲王奕劻。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光绪皇帝

庆亲王奕劻曾经跟着李鸿章长期办理内政外交,有一定眼光和手段,端王上位之后,庆王风光不再,当然恨不得弄死端王,但他没有这个力量,慈禧太后虽然对端王有戒心,但不至于置他于死地,唯一能弄死端王的,只有洋人。挑起事端,引发战争,嫁祸端王,趁乱夺权,这就是庆亲王奕劻的如意算盘。奕劻的儿子是载字辈的,辈份太大,和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同辈,慈禧太后即使要换皇帝,断不会再换个载字辈的——压力太大,奕劻希望开战的目的只有一个,把本属于他、但被端王端去的权力再端回来!

杀死克林德的是神机营,这是庆亲王奕劻亲自统领的武装,是整个京畿防卫体系中核心的核心;恩海,是神机营的满人章京,和端王一点关系都没有。端王再权势熏天,也无法指挥他阵营以外的人。之所以大家都把刺杀克林德和端王联系起来,是因为这位端郡王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简直是半公开的,这个锅他不背谁背?

来,颠覆一下认知:克林德之死是个阴谋,大清国的正规军干的

大沽口炮台

克林德6月19被杀,次日,即6月20日,清廷就接到了直隶总督裕禄的急报:新组建的八国联军向大沽口炮台开炮,战争开始!这意味着,大清国已经与列强处在战争状态,虽然双方都未曾宣战——整个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国列强这两个敌对的阵营,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出来宣布双方处于战争状态,虽然已经打得不可开交——所以,所谓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是没影的事,她是向十一国挑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