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军队派系中,以陈诚为核心的“土木系”最为强大,他们的核心成员主要来自国民革命军第18军第11师。
大家都知道,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是自黄埔军校成立后老蒋执政的主要心腹之一,他当时还有“小委员长”之称,因此可以说“土木系”是老蒋嫡系中的嫡系。

围绕着“土木系”核心人物陈诚的,当时主要有“四大金刚”、“十三太保”和其他一些骨干,今天龙叔就和大家说说土木系所谓的“四大金刚”都是谁?后来结局如何?
第一大“金刚”是罗卓英。
罗卓英是广东大埔人,1896年生,中学毕业后北上考取了保定军官学校,与陈诚成为同学并成为好友,军校毕业后回乡教书育人,三年后才正式从军,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一员,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先后担任陈诚为师长的第二十一师参谋处长、参谋长,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第十一师参谋长、第三十三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中将军长。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抗战全面爆发后,罗卓英率第十八军官兵在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争夺战中英勇杀敌,与日军反复较量,致使日军未能跨越浏河、嘉定之线一步,获得嘉奖,升任第16军团上将军团长兼第18军军长、兼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后又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杀敌无数。后又担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跨境作战,战绩辉煌。
抗战胜利后,先后任广东省主席、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南军政副长官等职,主要是协助陈诚治理台湾。1961年11月6日在台去世,享年65岁。
第二大“金刚”是林蔚。
林蔚是浙江黄岩人,1889年生,江南水师学堂、陆军大学毕业,先后在浙军任工兵营营长、参谋处长、第四团团长、第二十七军参谋长等职,1928年老蒋成立了警备司令部,由陈诚担任司令,由于林蔚既是陆大毕业,又是浙江人,所以受到老蒋、陈诚的青睐,于是被选为警备第一师参谋长,从此成为陈诚“土木系”的主要成员。
林蔚先后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厅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军令部次长兼木桂林行营参谋长、国防部第一次长、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同长官陈诚一道为老蒋经营台湾,1955年在台去世,享年66岁。
第三大“金刚”是郭忏。
郭忏是浙江诸暨人,1893年生,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入浙军任职,北伐战争时期随部队投奔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任营长、第六师步兵第六旅、第十七旅旅长等,后因新军阀混战,郭忏退出军界。直到两年之后的1932年,他参加陈诚的婚礼,经旧日同僚的举荐,才被陈诚任命为第十八军少将参议,从此便投入土木系,并逐渐成为陈诚的得力干将。
此后,郭忏主要是协助陈诚工作,他先后担任过第五军参谋长、武汉行营陆军整理处办公厅主任兼宜昌行辕处长、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调联勤总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舟山指挥部主任等职,1950年在台去世,享年57岁。
第四大“金刚”是周至柔。
周至柔是浙江临海人,1899年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浙军任职,1924年应陈诚邀请举荐赴黄埔军校任教,后在陈诚团任团附、二十一师参谋长、十一师参谋长、第十八军第十四师中将师长、十八军副军长,成为了陈诚的心腹爱将。后来经陈诚举荐,周至柔进入空军生涯,先后任任国民党航空委员会主任、昆明中央航校校长、空军总司令、曾指挥中国空军、苏联空军志愿队以及美国志愿航空队协同对日作战,从“八一四”空战中歼灭敌机6架首创空战记录,到“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大空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鼓舞了全国对日抗战的士气。
1949年,周至柔退居台湾,1986年8月29日去世,享年87岁。
从上面所述的陈诚系的“四大金刚”,你们有没有发现,除罗卓英之外其他三人均是浙江人,因为陈诚也是浙江青田人,还有一个他们的寿命都不长,除周至柔超过70岁以外,其他三人均寿不过70岁,所以结局都不算太好。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土木系”干将,兵败荆门战役,被俘时他为何没有选择成仁?
他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老蒋命令他北上,他却南下,后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