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绞线

物理层:定义电气的、光的和无线规范来传输数据

铜的几个特征:

1、导电性:良导体

2、抗腐蚀性:不易生锈、不易被腐蚀

3、韧性:软韧性很好,拉的很细不被折断

4、强度:在204摄氏度下保持它的强度和韧性

…………

先说导电性:

万物的基本单位是原子

原子构成:质子、中子、电子

<a href="https://s5.51cto.com/wyfs02/M01/8E/87/wKioL1jDukmjmjP9AAE-YpcD5rs284.jpg" target="_blank"></a>

质子带正电的粒子

中子不带电的粒子

电子带负电的粒子

原子中具有同等的质子和电子,由于正负电荷相等,所以原子不带电

根据电子脱离轨道的难易度,可将原子和分子分为:绝缘体、半导体、导体

绝缘体:电子不流动

半导体:电子流动可控

导体:电子顺序流动

直流电压:直流电路里,电子总是沿着相同方向从负极移动到正极

交流电压:在交流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定期变为负极和正极,然后再改变回去

导体很容易地传导电子,不需要太高的电压使电子通过,而绝缘体相反

电阻:物质阻碍电子移动的属性(欧姆 )

电流:是电子移动产生的,流动电子运动的数量(安培)

电压:电子运动的速度

电功=电流X电压 (瓦特)

电压=电流X电阻 (伏特 V)

数据为二进制表示,bite是二进制数,8bite=1byte

bite为计算机最小的数据单位

Byte为计算机存储单位

Hz频率单位,描述计算机CPU处理速度

网卡工作在1层只关注比特

带宽:在给定时间内通过的信息量,基本单位bite/s=bps(bit per second),T=S/BW(传输时间=文件大小/带宽)评估网络性能

吞吐量:一组特定的数据在特定时间段经过特定的路径所传输的信息量的实际测量值(容量)

衰减:通信信号的能量损失

串行口为低速链路

以太网设计填补了低速网络、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之间的空缺

以太网最初基于同轴电缆.1972年发明,1979年Xerox\inter和DEC提出DIX版

1983年,IEEE802.3标准提出,802.3标准主要制定以太网标准,ethernet是协议

有线为802.3,无线为802.11

光纤巨大带宽和低错误率

10BASE5粗缆安装性能不令人满意,10BASE2细缆容易安装和折断

10BASE-T传输距离降到100m,迫使中继器出现

中继器:是比特级别对网络信号进行再生和重定时(部署不要超过4个中继器规则)

集线器:为多端中继器

由于数据多了必然产生碰撞冲突,如何解决冲突呢

网桥:为智能集线器

传输和接收各占用一对线

单工传输:单向传输,所有信号单向传输,电视和收音机

半双工传输:单工传输一种提供,双向传输,并非同时传输

以太网最初基于无线电技术

802.3协议中的所有协议兼容性(RJ代表“注册插孔”)

100BASE-T(T表示双绞线)\100BASE-F(F表示光缆)BASE:表示基带信号

基带传输:未经调制的信号直接传输(数字信号)

调制传输:将各种信号交换方式后传输的总称(模拟信号)

T568A  绿白、绿 橙白、蓝 蓝白、橙 棕白、棕

T568B  橙白、橙 绿白、蓝 蓝白、绿 棕白、棕

<a href="https://s2.51cto.com/wyfs02/M01/8E/D2/wKioL1jLqNnxxgbYAAB330HSBl4079.jpg" target="_blank"></a>

4、5 用于语音====7、8 用于电压

屏蔽双绞线:用于欧洲

非屏蔽双绞线:目前实施常用线缆

CAT1:用于电话通信,不适合传输数据

CAT2:用于传输数据,最大速度为4Mbit/s

CAT3:早期的以太网10BASET,最大速度为10Mbit/s

CAT4:用于令牌环网络

双绞线两条线拧在一起可以减少线间的电磁干扰,类别越高绞环数越多,拧的越紧

信号的三种干扰:噪音、电磁干扰、衰减性

第一层限制

1、不能与高层通信

2、不能标识计算机

3、只能描述比特流

二层解决方案

1、通过LLC与高层通信

2、使用MAC寻址方案标识计算机

3、用帧对比特进行分组

计算机MAC地址长48比特,12个十六进制数字表示,前6个由IEEE管理,用于标识厂商

LLC子层负责从逻辑上识别不同协议类型,然后加以封装

Fluke:在线缆中检测到能量看起来是一个帧却没有合法的起始帧定界符

本文转自 周小玉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maguangjie/174893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