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联发科今年的旗舰手机 SoC 天玑 9000 势头很猛,搭载该平台的量产机还没发布,口碑就已经立起来了,新的天玑9000 配置拉满,有了跟「竞品旗舰」掰手腕的底气。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天玑 9000 这底气又从何而来?

01

内核性能的超越

天玑 9000 这次 CPU 的更新幅度是前所未有的,采用 1 超大核+ 3 大核 + 4 能效核心的三丛集架构 —— 其中超大核用的是 ARM 最新最强的 X2 核心,频率达到 3.05GHz;3 枚 2.85GHz 的 A710 大核,4 枚 1.8GHz 的 A510 能效核 —— 乍一看是不是跟隔壁骁龙 8 Gen 1 的 CPU 架构很像?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 天玑 9000 CPU 架构示意 / 图源:联发科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 骁龙 8 Gen 1 CPU 架构示意 / 图源:小米手机微博

实际上天玑 9000 的超大核、大核的频率都要比骁龙 8 Gen 1 更高,直接换来性能的提升 —— 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前段时间用 GeekBench 测试了两款 SoC 的 CPU 性能,结果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CPU 的性能天平都明显往天玑 9000 一方偏移。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 天玑 9000 GeekBench 成绩 - 单核 1266 / 多核 4317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 骁龙 8 Gen 1 GeekBench 成绩 - 单核 1188 / 多核 3696

当然啦,CPU的性能可不只看核心本身的表现,还得看与其它部件的配合能力。

联发科给天玑 9000 的 CPU 配了 8MB L3 三级缓存、6MB SLC 系统缓存(骁龙 8 Gen 1 只有 6MB、4MB),要知道,缓存能缓解数据信息交换的「堵塞」,提升 CPU 与运存之间的通讯能力,加快读取速度。另外,联发科在各个子核心都配了 L2 二级缓存,超大核 X2 1MB、大核各 512KB,特别是四枚能效核心,每两枚能效核心共用 512KB 的 L2 二级缓存,而那边高通并没有给骁龙 8 Gen 1 的小核搭上二级缓存。

另外,这次天玑 9000 不仅支持如今旗舰主流的 LPDDR5 运存,还先于行业支持更新的 LPDDR5X ,据说带宽能提升 36%,最高频率能达到 7500MHz。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天玑 9000 的 GPU 图形处理器进步也非常明显,采用了 ARM 最新的旗舰 Mali-G710 MC10 十核心 GPU,共计 20 个执行单元,性能提升自然不在话下。此外,还有联发科的 HyperEngine 5.0 游戏引擎加持,AI-VRS 可变渲染、CPU 线程优化、智能动态稳帧、可变刷新率、光线追踪双引擎、低延时游戏网络等游戏优化技术一应俱全,在降低游戏功耗、追求稳帧方面做功不少。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前段时间我们测试过的天玑 9000 工程机在 GFXBench 表现,确实发现有不错的表现。

GFXBench 测试结果:

1080p Manhattan 3.1 离屏:160fps;

1080p Manhattan 3.0 离屏:236fps;

1440p Vulkan 离屏:44fps;

1440p OpenGL 离屏:42fps;

如果说天玑 9000 的 GPU 是成功越级、CPU 是反超碾压,那么它的 AI 性能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高通的混合 AI 架构是由 CPU、GPU 和 DSP 来协作提供相关运算的,而联发科 SoC 内置独立的 AI 处理器APU。天玑 9000 搭载联发科第五代高能效 APU 590, 性能、能效均比上一代提升了 4 倍。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我们在 ETH 苏黎世 AI BenchMark 的测试中,测得 1058K 的高分,是如今榜首 Google Tensor 的五倍,是仍未正式上榜骁龙 8 Gen 1 的一整倍。

ETH 苏黎世 AI BenchMark 测试结果:

天玑 9000 – 1058K

骁龙 8 Gen 1 – 555K

Google Tensor – 214.7K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 ETH AI BenchMark 官方榜单

02

性能与功耗的平衡才是旗舰的艺术

联发科新一代旗舰平台的野心并不只是在性能上,更需要做到高性能的同时平衡功耗 —— 毕竟今年隔壁家某火龙旗舰平台把各大手机厂商、消费者,甚至是自己都整得心有余悸了。

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留给散热结构的本来就不多了,特别在玩高性能需求大型游戏时,如果 SoC 还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无限猖狂地发热,不仅让手机成为「烫手山芋」,更会影响芯片、电池的寿命与安全。要降低热量,就得从源头的 SoC 降低性能缓解发热,可性能下降带来的就是卡顿,既然旗舰芯片的性能无法被发挥出来,那又何必选择功耗过高的 SoC 呢 —— 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的循环里了,手机厂商为了逃脱这个「悖论」,就只能被逼迫去研发各种散热材料和结构来替 SoC 收拾烂摊子。

如果芯片厂商在研发时就做到 SoC 性能与能耗的平衡,追求更高的能耗比,那么手机厂商就不必太大费周章地投入研发更进一步的散热方案了 —— 因此对于芯片厂来说,一款 SoC 的性能固然重要,但能耗比的追求也不应被落下。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让性能和功耗两架马车齐头并进,天玑 9000 不仅是首发台积电 4nm 制程工艺,最重要的是还推出了自研的“全局能效优化技术”,在轻载应用、中载应用、重载应用时综合平衡性能和功耗,全方位覆盖不同 IP 模块,优化全场景功耗。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HyperEngine 5.0 游戏引擎中的智能调控引擎的职责就是提升性能、降低功耗,能依据场景、内容和系统等维度来降低运行功耗。例如,天玑 9000 支持 AI-VRS 可变渲染技术,可以自动侦测画面场景特征,来动态调整局部渲染,官方公布最高可降低 15% 功耗;另外,智能调控引擎还会对内容进行解构,拆分成多线程并优化,提升 CPU 多核效率,最高能得到 5% 的功耗优化;而智能动态稳帧技术,通过全局的温度预测决策系统,来调配各部资源以稳定游戏帧率,能节省 9% 功率、降低约 2℃ 发热量、提升 8fps 平均帧率,以及降低 75% 抖动率。

一句话总结:天玑 9000 的 CPU、GPU、APU 等模块并非各自为政,而是有机调配、合作,才能完成性能的最大化和能效的最小化。

03

旗舰水桶的每一块长木板

天玑 9000 可以说是联发科迄今为止最「水桶」的旗舰 SoC,就连 ISP 图像处理器、Modem基带等都进行了大幅升级。

Imagiq 790图像处理器跟隔壁家骁龙 8 Gen 1 一样,用的都是 3 枚 18bit 的 ISP,支持同时处理 3 个 18Bit 的 HDR 视频、3 个三重曝光画面,重要的是 Imagiq 790 ISP 运算速度远超骁龙 8 Gen 1 的 Spectra,前者处理速度可达 90 亿像素每秒,而后者只有 32 亿像素每秒,二者竟有 180% 的差距。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天玑 9000 采用的自家 M80 基带符合 3GPP 的 R16 5G 网络规格,支持全频 Sub6 5G 网络连接,3CC 多载波聚合达到了 300MHz 的连续频谱,下行的理论峰值速率可达 7Gbps。联发科甚至把功耗磕到了基带上,用 UltraSave 2.0 省电技术进一步降低 5G 通讯的功耗,相比上一代旗舰,5G 轻载功耗降低 32%,5G 重载功耗降低 27%。

04

需要落地,也需要放眼未来

不可否认,联发科这一代旗舰 SoC 天玑 9000 超乎太多看官的预想:GPU、ISP 的越级,以及 CPU、AI 性能的成功碾压是重点,但不全是它的使命。天玑 9000 不止想成为高通独占鳌头的 Android 旗舰 SoC 破局者,它的价值在于性能与功耗的平衡 —— 让多IP核之间的效能得到整合和优化。

天玑 9000 是联发科明年冲击旗舰市场的关键之举,不乏“战未来”的新特性,除了最新的 ARMV9 指令集、LPDDR5X 运存的支持,还有全局能效优化技术,不仅提升了性能,还保证了能效和功耗,带来最平衡的旗舰体验。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天玑 9000 明年能否真的能撼动高通的旗舰地位,树立联发科旗舰 SoC 的形象,还得靠合作伙伴的给力 —— 天玑 9000 的入场,无疑给各大终端厂商更多样的选择,拓宽终端厂商的旗舰机型产线,厂商多一份选择,用户多一份受益 —— OPPO、vivo、小米、荣耀等终端厂商未来将会推出基于天玑 9000 平台的旗舰机型。

性能和能效双修,是时候由联发科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 SoC 了

SoC 作为手机这类移动终端最为核心的部件,决定了终端运算性能、显示、相机、通讯等功能的上限,而它与终端厂商、其它软硬件供应商起到最直接的桥梁作用,联发科今年的天玑 9000 由内而外都给人以新的面貌,而这一切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厚积薄发的,它需要自身技术上的积累与进步,也需要与它的合作伙伴们相互合作与成全。

我似乎也明白了新一代天玑跳过「鸿沟」,从 1200 一跃到 9000 的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