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阅读的人,一个低着头向上看的人

昨天,开始阅读张纯如《钱学森传》,越读越有味道,忍不住在朋友圈推介了一下。

《钱学森传》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强烈推荐给希望孩子喜欢上读书的大人们看看。写作这本书的人在36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人世,写作此书的时候她才20岁出头,但笔锋沉稳、精练,节奏感非常明显,阅读起来轻松自如。作者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才是她的代表作。

今天,读完了这本书,又在微信读书上推荐了一下:

张纯如写作的《钱学森传》,算不上一本严格符合人物传记的传记,但在阅读中依然引发我对如下几点进行了思考——一个家庭在一个孩子成长中,哪些方面会影响孩子终生;持续专注的阅读对一个人成长而言起到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确定兴趣方向并为此投入所有热情和行动,快乐与收获相伴而来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是的,关于这几个方面的感触,都是因为书中对钱学森阅读的记载与叙述。

下午,朋友特意分享几个精彩的年度广告文案,其中一个是京东图书的:

阅读的人

一个低着头向上看的人

这只是文案的一部分,说实话,就是这一部分打动了我。然后我跟朋友之间还有一番借此而来的感触。感触中我有如下仅供她参考的一些想法:

京东图书这句文案,不仅表现了京东图书所要传达的阅读精神,这句话本身就给阅读的人做了一个很好的界定。任何一位陪伴孩子阅读的人,都更符合这句话背后隐含起来的主张。我觉得。

我是感觉到这句话其中隐含着“蹲下来跟孩子说话”的主张,蹲下来,不仅仅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更开放更宏大更富于远见的心态。

后来,我们又借着这个话题谈了一些关于阅读的体会。我跟她说,如果这句文案是哪个图书馆、书店,或者推广全民阅读的公益组织宣扬出来,效果或许会更好一点。

阅读的人,一个低着头向上看的人。

低头,是在积蓄力量,向上看,是因为有追求有方向。阅读的人,所有的方向都是远方。

这也是我今天如此感慨的原因,也是用这句话作为文章标题的原因。

阅读《钱学森传》的又一些想法转述在这里。

P s:以下灰色字体为原文,正常字体是随手记下来的感触。

教育机构中宽松的学术气氛可以促进思考,而这是获得智慧的唯一途径。

钱学森这个观点,触及了教育的本质——让接受教育者获得智慧,而不是一张文凭。

这就要求教育环境宽松,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且在这样的条件基础上促进受教育者思考。对照现实看看,我们拥有这样的教育机构吗?

当蒋英诵读着唐诗宋词时,蒋百里在一旁撰写着关于西方历史、宪政和战略战术的著作。身为一本文学期刊的编辑,蒋百里与当时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条件和资源,可遇而不可求,蒋英跟钱学森一样幸运!这也佐证了俞敏洪老师提到的提升一个人修养的几个必备条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些,蒋英都具备了。

周恩来评价王炳南—约翰逊会谈的结果说:“中美大使级会议……要回来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一件事情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会谈也是有价值的。”

政治斗争或者政治偏见,总会让一些人成为聋子、瞎子和刽子手,也总会让一些人成为时代和命运的宠儿。

■《钱学森传》上一篇读书笔记

2021年12月24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