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民造车:科技鬼才李一男再战新风口 | 造车进化论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全民造车:科技鬼才李一男再战新风口 | 造车进化论

新能源汽车这片战场群雄逐鹿,赶晚集的李一男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困难重重。

撰文 | 泰伯网 杨文斐

编辑 | 鹿野

2021年接近尾声,但造车圈越来越热闹了。

12月15日,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新汽车品牌,李一男的造车再创业也终于到了公诸于世的阶段。

引发了哗然舆论未必只是新能源赛道又添一员,或许更因为这个跨界造车男人身上被贴的“天才少年”、“华为太子”、“华为叛徒”诸多标签。

李一男造车之前

今年51岁的李一男,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前半生。

15岁,他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少年班,成为23名“天才少年”中的一员。

1992年,研二的李一男在辅导老师的指引下,来到华为实习。其时,这块金子难掩光芒,公司高管敏锐地看到了他身上的潜质,直接委任重要项目研发。次年6月研究生毕业,李一男正式进入华为。

入职后,李一男的势头发展突飞猛进。第二天便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及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时,李一男已经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

《任正非传》一书的作者提到,任正非私下把李一男认作“干儿子”,华为内部都心照不宣地认定他将是华为接班人。

2000年,为了应对电信业的寒冬,任正非在内部鼓励员工创业,让离职员工作为华为产品的代理商,但禁止离职员工从事核心产品研发项目。

年轻气盛难免恃才傲物,时任华为副总裁的李一男也加入了离职大军,不管任正非如何挽留,他都铁了心要走。据说,任正非甚至带领华为高管在深圳五星级酒店为他送行,难掩不舍道,华为的大门永远为他敞开。

然而,李一男似乎并未遵循华为的离职协议,逐渐从代理商成为华为在信息通信领域的竞争对手。他将技术贡献等转换而来的华为股份转化为启动资金,并依靠华为设备创办了港湾网络,甚至还为了产品研发从华为疯狂挖人。

2003年12月,李一男的港湾网络与黄耀旭创办的钧天科技宣布合并,意图进入运营商的光传输市场——华为的根基所在。

任正非在得知这一收购案后,打趣道,“乖乖,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还胜利会师了!”

约近半年后,华为正式成立“打击港湾工作办公室(俗称打港办)”,李一男带领的港湾网络,开始遭遇任正非的多维度围猎。

2006年,该事件以华为17亿收购港湾网络收尾。李一男遵守“至少要在华为持续工作两年”的协议,二进华为,直到2010年10月离开加盟百度。

自此,李一男似乎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浪子,两年的百度CTO生涯,一年半的无限讯奇CEO经历,甚至还在金沙江创投担任风险合伙人。

李一男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创造小牛电动车神话

2014年,明势资本投资人黄明明找上李一男,请他出任“小牛电动”CEO。

李一男没有错过这个项目。创始初期,李一男就为小牛电动拉来了很多资源,找来罗永浩、李想帮忙宣传,还找来摩托车王者本田的技术团队合作研发。

或许受益于过往名气,不久小牛就获得了GGV、IDG、红杉等多家机构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2015年6月1日,李一男骑着小牛电动车出现在舞台中央,一脸笑容地向大家介绍,并且称“这将是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创业”。

全民造车:科技鬼才李一男再战新风口 | 造车进化论

台上热情洋溢的他,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成功的曙光如此短暂。

两天后,李一男在深圳机场被检方带走,理由为被指控在2014年金沙江创投任职期间,曾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内幕消息炒股获利七百多万元。最终,李一男被判处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750万元。

李一男身陷囹圄的两年半时间内,小牛电动发生了诸多动荡,电动车问题频频遭遇投诉。而后,GGV资本也宣布撤资。

受此冲击,小牛电动车的经营也每况愈下。2020年报显示,2016 -2018年三年,小牛电动车累计亏损7.67亿元,虽然2019年扭亏为盈,但是与雅迪、爱玛相比,其2019年市场份额只有不到1%。

2018年3月,李一男辞去牛电科技CEO一职,加盟梅花天使创投担任合伙人。半年后,小牛电动如愿上市,虽然持股43.8%,李一男终究没有站在敲钟现场的C位。

其实,在2014年创立小牛电动时,李一男就有造车的想法,并预估30亿美元可以初步完成这个项目,但他当时觉得自己融不到这么多钱。

直到2018年11月,该项目才正式立项。

“2014年的时候,我自己判断我融不到30亿美金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我自己觉得我有可能大概率应该能够融得到这个钱,来做这个事情。”李一男说。

跻身造车新势力:有钱有人胜算大

“NIUTRON”,中文名自游家,项目立项于2018年11月。

狱中服刑两年多,李一男考虑良多,加上两轮电动车赛道前景灰暗,他很快便踏入了这个风起云涌的赛道,并确定了纯电动和增程式电动两种技术路线并行的方向。

李一男表示,从自游家创立开始,品牌就已明确按照纯电动车的思路来设计自游家NV车型的平台架构、外观、内饰等。“按照我们内部的说法,我们的增程技术实际上是‘电改油’,而不是‘油改电’。”

推出的首款产品自游家NV,定位于大5座中大型高端SUV,提供纯电动及增程式电动两种动力总成可供选择,该车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上市并接受预订,9月量产交付。

自游家汽车目前拥有核心研发人员接近1000人,品牌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则位于江苏常州,整体设计产能为每年18万辆。目前,工厂正在进行量产前的改造和标定,将于2022年3月投入使用。

全民造车:科技鬼才李一男再战新风口 | 造车进化论

据李一男介绍,自游家汽车目前已经获得5亿美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COATUE等机构投资。

而团队方面,自游家汽车也底气十足。

此前曾是Frog、微软知名设计师的胡依林担任副总裁;来自小米的张一博担任市场副总裁;来自万向电动汽车的刘成栋为系统研发副总裁;首席产品设计师则为来自WILD DESIGN的Joseph Nelson。

尽管牛电科技方面曾表示,“牛创新能源科技跟小牛电动没有直接关系”,小牛电动高管也多次发声没有造汽车的规划。但有报道称,小牛电动设计副总裁刘传凯将加入自游家。公开资料显示,在加入小牛电动之前,刘传凯曾在宝马集团(BMW)旗下的创意咨询公司Designworks担任设计总监。

此外,曾在小鹏汽车担任成本分析主管的方卿也已加入自游家,蓝鲸财经汽车频道主编王亚菲已出任公司公关总监。

尽管已经得到了A轮融资5亿美元,但对于后期的融资和研发投入,自游家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尤为关键的是,今年以来,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高调入局且来势汹汹。距试量产仅剩4个月的时间,真的足够吗?

曾经,李一男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发布了小牛电动的首款智能电动N1,并且仅用15天,便创造了众筹7200万元的奇迹。

又或许,经过三年多的低调沉寂,李一男真的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切的一切,只能等待明年九月份的交付。

毕竟量产不说谎话。

加群提示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精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