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古陶瓷与中国画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不同的艺术门类能够如何相映成趣?今起亮相C3M北外滩艺术馆的“瓷韵丹心——蔡藏官窑瓷器和陈琪书画作品的碰撞”艺术展,让人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惊喜。

展览名称中的“瓷韵丹心”,取自“瓷韵丹青”的谐音,但又更富内涵,意境之外,更有心境。此次展览共展出30件蔡暄民藏历代官窑瓷器和陈琪以此作为创作素材而绘成的30幅书画作品。这个别开生面的艺术展,从筹划、创作、展出前后历时两年余,而其最初的萌芽,更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它是蔡暄民、陈琪这两位对于源远流长的瓷器和书画艺术情有独钟的收藏家、艺术家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如何在当下语境下进行现代表达的一次富于启迪性和创造性的新尝试,引人关注。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蔡暄民,现任宁波大学古陶瓷艺术学院特聘院长、华夏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此次展览所选的佳器均为他较为钟爱的顶级藏品。蔡暄民在欧洲回购了圆明园、故宫流失出去的大量国宝级物件,特意要求对方走公开拍卖渠道,使得器物回归“流传有序”,对应古籍记载“有据可考”。在收藏和整理中,他慢慢形成了一个想法,在自己的收藏中精选出顶级的官窑器,寻找一位优秀的书画艺术家,以这些官窑瓷器为素材,进行艺术再创作,向今天的观众传播中国独特的瓷器文化。

陈琪,现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擅长花鸟画。他同样对古瓷器收藏有所研究,对于官窑瓷器和中国书画结合创作也很有兴趣。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相识之初,两人就官窑瓷器和书画艺术碰撞的理念一拍即合,相谈甚欢。

此次展览的30件顶级官窑瓷器都是蔡暄民在欧洲回购的圆明园、故宫流失出去的国宝级瓷器。陈琪从构思到创作,几易其稿,精益求精,30件作品历时两年多时间才创作完成。他在瓷器绘画创作中的研究和实践中,一直在追求官窑瓷器和书画创作相结合,或者说依据官窑瓷器的器型、花纹、色彩、精神进行再创作,这种尝试是第一次。创作并不是依样画葫芦,如何把握客体精神与主观感受的关系,把握瓷器特质与个性风格的关系,把握艺术创作与艺术再创作的关系,都是陈琪在创作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作为当代海派书画代表人物,陈琪倾力打磨出来的绘画风格,含两个“气”字,一曰气势磅礴、二曰气象万千。笔下内敛外放、内绵外松、内文外质的墨线体现了陈琪艺术的生命力。面对30件官窑瓷器,这位艺术家选择用一样尺幅大小——纵高 2.1 米、横 0.6 米的中国画来致敬,视每个作品都是心灵的果实。其实,就凭着他的笔法也即墨线的力度和依心而生的种种华彩,即使盈尺小页,也以小观大般地感觉到磅礴的气势。又其实,陈琪画作的“气象万千”,是笔法的多种、多能、多变以及由此伸展造成的画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官窑瓷器和书画创作相结合,或者说依据官窑瓷器的器型、花纹、色彩、精神进行再创作,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创作中也不能依样画葫芦,这样就失去了官窑瓷器和书画碰撞的创作意义。”陈琪说道。在创作前,他先对瓷器进行研究梳理,了解瓷器特性,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在构思整个展览框架和展示方式上尽量以传统的书画形式为主。作品呈现的方式也很特殊,书画的装裱方法也是传统宫廷的装裱技术、装裱风格,就连装饰的轴头也是他特意到景德镇根据每件作品的内容量身绘制的。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清乾隆青花古琴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青菊余韵图》

每个时代的瓷器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不同的瓷器也有不同的窑质、瓷感、顔色等特质。陈琪的创作,可以说是为每件瓷器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中国画。

例如面对采用菊花缠枝纹样的“清乾隆青花古琴”,陈琪创作了《青菊余韵图》,用素质白菊花铺满画面,表现方法用勾线填彩,以青花顔色为主,主题形式、格调和瓷器的格调相辅相成。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宋建窑鹧鸪盏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点点梅花天地心》

又如面对有着极为罕见点彩窑变鹧鸪斑的“宋建窑鹧鸪盏”,陈琪创作了《点点梅花天地心》,采取我大写意墨梅的表现手法,点点构线的梅花,大块面的枝杆,传统的点线面,加上现代水墨语言的表达,其艺术表现效果和鹧鸪盏的瓷器效果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面对美轮美奂的古瓷器来创作一批现代绘画作品极具挑战,是在观古人艺术创作基础上由心而发的艺术再创作过程。最终创作出的绘画与瓷器之间相互衬托,又独具风格,如金兰之交,它们之间的对话亦如古人与今人的对话,诉说瓷器背后承载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当代书画作品和对应的官窑瓷器交相辉映,既有一种历史的沉浸感,又是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汪涌豪指出,陶瓷虽出泥火,与水相济,许多时候正赖彩绘,并只有与画相合才能生雅,才得增重。也因此,人们看得到花鸟画兴盛与长沙窑釉下彩绘的联动关系,而工笔画在宋以下各类瓷器中更多回响。至若从千峰翠色的唐越窑青瓷到如冰胜玉的宋官窑青瓷,每多“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婉润细媚,有时青如天,薄如纸,所谓“自古陶重青品”,追求的更无外是人所素重的画尚水墨的粹美。即使富有幻化效果的窑变花釉,其宛同“夕阳紫翠忽成岚”,也与传统画的水墨晕染异曲而同工。

汪涌豪认为陈琪此次应邀创作的30件画作尽其详地传达出瓷器的神韵与美,“有《元青花鱼藻纹辅首罐》与《邂逅青花》这样令人感佩的形近,更有《宋建窑鹧鸪盏》与《点点梅花天地心》这样不拘器形纹饰,由窑质瓷感开显其寓意精神的神合。而姿态各异的树木的象拟,更是无出其右的他独家的擅长。这样的名画与名瓷合展,不仅最是相得,也最难得。”

为30件历代官窑瓷器量身定制国画,成就了这样一次畅快淋漓的古今时空交流

作者:范昕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