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作者:董小姐历史观

在古代,人们对大自然抱着敬畏之心。出现旱灾,人们就会去龙王庙求雨;出现涝灾,就会把食物等投入河中,寓意是给河神上贡,希望平复波涛汹涌的河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特别渺小。许多人相信大自然背后,有神明在掌控着这一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们渐渐开始探索大自然,希望揭开其神秘面纱。最早的大自然探索行动,是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发展。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工业时代到来之前,人们只是简单的从大自然中获取木头、水等简单的自然资源。工业时代后,木头、水等自然资源已经不足以推动工业化的进程,石油、贵金属等自然资源的获取途径,便成为工业化进步的关键环节。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工业化刚起步,亟需获取石油、贵金属等自然资源。中国国土辽阔,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将是工业化发展的坚实后盾。

在此背景下,中央组织了资源勘察队,彭加木便是其中一员。可惜,彭加木在一次探索中不幸失踪。在其失踪16年后,在相同的时间、地点,余纯顺也发生不幸。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彭加木,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市。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1953年加入共产党。1956年,31岁的彭加木,放弃前往苏联莫斯科学习核磁共振技术的机会,毅然前往新疆,执行中央下达的考察任务。

彭加木专攻农业化学研究,大学学习期间便展现出较高的天赋,屡屡发布论文,获得了老师们的好评。毕业后,彭加木在北京大学农学院支教。

到了1956年,为了寻找石油、贵金属的重要资源,中央成立了新疆调查委员会,彭加木毅然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响应祖国的号召,前往新疆执行科研任务。

1957年,刚去新疆一年左右的彭加木,罹患恶性肿瘤,不得不中断科研工作,回上海治疗。

依靠坚强的意志力,彭加木战胜了病魔。痊愈后的他并没有继续休息,而是马不停蹄的回到新疆。

新疆的矿产石油资源,对国家的工业化及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彭加木深知这点,便暗自下决心,就算生病了也不能懈怠,要全力完成中央委派的任务。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科研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实地考察。新疆便是彭加木考察的绝佳地点。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神秘面纱的背后,将会有丰硕的科研收获。

新疆这片神秘土地,最吸引科学家们关注的便是罗布泊。新疆罗布泊又称“死亡之海”,里面有著名的楼兰古国,曾经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繁荣至极。后来,湖泊干涸,楼兰古国没落,罗布泊变成了荒漠戈壁,人迹罕至,蒙上了更为神秘的面纱。

罗布泊也吸引了彭加木一行人的目光。1964年,考验小组环绕罗布泊一周,在周边采集样本,认为罗布泊中可能有稀缺的重水资源。重水,是制造核能源不可获取的重要资源。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1979年,彭加木受中央电视台邀请,以顾问的身份再次前往了罗布泊,拍摄了罗布泊的壮丽景观,进一步揭开罗布泊的神秘面纱。

55岁的彭加木并不甘心,他希望完全揭开罗布泊的神秘面纱,整备了考察队,做了周全的计划,彭加木开始了他的第三次罗布泊探险之旅。

1980年6月5日,彭加木带队的考察队,由北向南纵贯了罗布泊,到达米兰。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因为外国探险家没有完成的任务,首次被中国科学家们突破。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1980年6月11日,休整后的考察队计划沿着丝绸之路返回。返程并不顺利,考察队一行人在距离终点400公路处,饮用水及汽油均耗尽。遇此状况,队员们提议请求支援。当时的科研经费较紧张,支援送水大约要花掉7000元的资金。

思前想后,彭加木只是让队员汇报缺水情况,并没有请求立即支援送水,电报发出后他们便就地扎营,彭加木就在车边的小石堆旁,扎了个简单的帐篷。6月17日上午,援助部队回电同意支援。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到了下午1点,队员们到车里取物资时,并没有见到彭加木,却在地图册中发现了一张小字条,字条的内容短短一句话,却让队员们十分吃惊。“我往东去找水井”,留下这么一句话,彭加木便离队寻找水源。遗憾的是,这一去,彭加木便再也没有回来。

彭加木的失踪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组织了大批量的搜索部队前往罗布泊寻找彭加木,直到追踪到彭加木最后的足迹,依然没有发现其身影,救援行动才不得不暂停。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1996年6月18日,距离彭加木失踪16年后,专业探险家余纯顺,在彭加木失踪的地点不幸牺牲。同一天,同一地点,是巧合,还是有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让这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逝世。

跟彭加木不一样,余纯顺是徒步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在进入罗布泊之前,他独自一人徒步走过川藏、青藏、新藏、滇藏。野外求生技能丰富。

得知余纯顺要徒步跨越罗布泊,重走彭加木的探险之路,上海电视台找到余纯顺,并表示希望记录余纯顺徒步的过程,余纯顺答应了。为了确保余纯顺顺利跨越罗布泊,节目组设置了把余纯顺计划行走的路线划分为3段,在站点埋下食物及饮用水。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余纯顺原计划是9月或者10月进行这次徒步,因为该时段可以减少避开高温及暴风等灾害。出于节目组对拍摄质量的要求,余纯顺也想打破6月不能跨越罗布泊的魔咒,6月11日,余纯顺整备完毕后,踏上了彭加木曾经走过的罗布泊纵贯路线。

经验丰富的余纯顺前半段很顺利,徒步用时也被缩短,但拍摄组成员等人员心中依然绷着,罗布泊气候瞬息万变,不到终点,谁也不敢松懈。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意外还是发生了,在6月12日晚,一场沙尘暴毫无预兆的刮了过来。沙尘暴过于猛烈,以至于救援行动都无法进行。此刻身处戈壁的余纯顺只能依靠自己的求生技能活下来。

到了计划到达的时间点,余纯顺也没有到达终点,节目组最怕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沙尘暴结束后,节目组马上展开地毯式搜索。6月18日,搜寻队终于在距离原定路线几十米的地方,找到了余纯顺的遗体。

彭加木失踪16年后,余纯顺重走老路,却在相同时间、地点再遇不测

科学家彭加木及探险家余纯顺的牺牲,让我们感到惋惜。他们都为探索罗布泊做出杰出贡献。惋惜之余,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或许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