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并不专业的硬件选购指南

突发奇想整理一下组装台式机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些硬件基础知识,仅供参考

本文内容主要参考B站Up主——喵喵折App的科普内容整理而成,非常良心的Up,推荐需要攒机的小伙伴关注一波

部分内容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理解以及推荐,仅供参考

处理器 CPU

盒装:带包装、说明书和官方标配散热器(有的处理器官方不标配散热器所以没有),有保障,安心

散片:只有CPU,可能为二手,比盒装便宜200-300左右,一般可以通过CPU两侧是否有压痕判断手否是二手

核心数相当于医院中医生的人数,线程数相当于每个医生的助手数量,一个医生配一个助手就是单核心单线程,多个医生并且每个医生配多个助手就是多核心+超线程技术,显然后者效率更高

现在的CPU基本上都有超线程技术,正常情况下,4核CPU算正常水平,6核CPU算高端(打游戏使用基本上足够了),8核及以上适用于对生产力要求较高的情况

频率相当于医生大脑的运转速度,默认频率就是正常工作量下医生大脑的运转速度,睿频就是在病人较多的情况下医生的大脑运转速度,而所谓超频就是在医生新冠疫情这种条件下高强度工作时大脑的运转速度

频率越高,大型3A表现越好,Intel就是因为频率比较高所以大型3A表现较好

架构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所医院的结构设计和医疗设备,一般情况下采用新架构设计的CPU效率更高,而较新一代的CPU会采用较新的设计架构,所以可以遵循买新不买旧的原则进行筛选

处理器一级缓存的作用相当于医生身边的医疗用品,如体温计、常用药物等,非常方便,获取缓存中内容的速度非常快,二级缓存相当于需要用到的药物需要去楼层医疗物品存储仓库取,而三级缓存相当于前两者中都没有,需要去医院的总医疗物品存储室去取(内存相当于要去别的更加高级的医院中去取了)

一般来说买新不买旧

需求

推荐

女生使用

自带核显的入门CPU更合适

大型3A

Intel I5、I7、I9

网游、生产力(渲染、剪视频等)

AMD R5、R7、R9

综合性价比

目前来看AMD更高

说了这么多不如一张图实在,建议直接看图选择,搜评测视频看性能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

桌面CPU性能参考:桌面CPU性能天梯图

主板

注意选择的主板芯片组、插槽需要和CPU兼容,可以在确定CPU后查询CPU插槽类型和支持的芯片组对主板进行筛选

只要CPU插槽兼容就一定兼容,只不过旧芯片组的性能不如新芯片组,插槽类型太多,这里就不再说明了,主要根据芯片组进行说明

一般来说,主板的主芯片组是根据CPU的代数确定的,比如某个芯片组支持哪一代CPU

AMD在主板兼容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某些CPU的插槽类型能向上兼容更高代的CPU,这也是AMD战未来说法的一个原因(另一个是AMD的显卡在未来的驱动更新优化后性能可能变得更强)

对于同一代的CPU来说,主芯片组根据本代的CPU等级也会进行等级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顶级、高端、中端、入门,如下表所示:

CPU等级

推荐芯片组等级标志位(首选、次选)

顶级 Intel I9 XE、X

X*

高端 Intel I7 *、I9 *(不带X或XE)

Z、B

中端 Intel I5 *

B、Z

入门 Intel I3 *、奔腾 *

H、B

顶级 AMD THREADRAPPER

TRX*

高端 AMD R7、R9

X、B

中端 AMD R5

B、X

入门 AMD R3

A、B

注意事项: 顶级和入门级别的主芯片组分别只兼容同代顶级和入门级处理器,例如 Intel X* 芯片组只支持本代CPU中的I9 *XE或 *X系列处理器,并不支持I7、I5或其他低等级处理器 除顶级和入门级别的芯片组固定了CPU的选择之外,其他等级的芯片组可以选择对应等级的CPU或者更低等级的CPU以获取极致的CPU性能(超频等)(虽然低等级主板也能兼容高等级的CPU但不建议这样搭配) 对于英特尔的企业级处理器至强(XEON)和比较老的AMD推土机系列这里就不做推荐了

主要分为三种:

E-ATX

加强型,适用于多路显卡交火等对接口需求非常多的情况,用料多,价格昂贵,推荐使用全塔式或开放式机箱

ATX

标准型,比较丰富的接口,价格较贵,推荐中塔式机箱

M-ATX

紧凑型,提供的接口普通消费者完全够用,比较推荐,推荐中塔式机箱

ITX

小型板,对于便携性要求较高的,推荐ITX机箱,小型机箱

没有什么大坑,一般情况下根据CPU的等级选择对应等级的主板即可

RGB、极限超频、追求极致性能、外观、想体验被打的感觉

华硕ROG;微星MEG GODLIKE

性价比、外观

微星MAG 迫击炮

性价比、RGB

华硕TUF 重炮手

恕我直言,其他品牌都是垃圾

显卡

空气

建议直接看图选择,搜评测视频看性能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

桌面显卡性能参考:桌面显卡性能天梯图

固态硬盘 SSD

存储颗粒分为三种类型:

SLC(Single)

存储颗粒的每个存储单元只存1bit数据,大部分固态的颗粒

MLC(Multi)

存储颗粒的每个存储单元存2bit数据,两者之间

TLC(Triple)

存储颗粒的每个存储单元存3bit数据,损耗大,寿命短

能自主生产内存颗粒的厂家:

Intel、三星、镁光、海力士、东芝、闪迪

不能自主生产但使用上述原厂颗粒的厂家:

建兴、浦科特

如果把固态硬盘比作一个仓库,那么主控就是这个仓库的管理员,这个一般不是关键指标

新手没必要了解这么细致,手动狗头

在了解接口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PC中的总线,它相当于数据传输的公路,PC中的总线分为两种,SATA 和 PCI-E,其中 SATA 相当于国道,PCI-E 相当于高速公路

PCI-E总线又分为五个等级

等级

速度

PCI-E X1

500MB/s左右

PCI-E X2

最高1000MB/s

PCI-E X4

超过1500MB/s

PCI-E X8

显卡级别

SATA

走SATA总线,速度不会超过550MB/s

M.2

并不专业的硬件选购指南

PCI-E

走PCI-E X4总线或X8总线

4K IPOS 随机读写速度指标非常重要

速度快、稳定、旗舰级

固态一哥三星860EVO、970EVO、970PRO、SM961

性价比

东芝Q200、Q200ex、TR200

其他比较好的

浦科特M9PeG;英特尔545s、760p;惠普EX900(最便宜的M2 nvme之一)

并不专业的硬件选购指南

HDD

机械硬盘中的磁性颗粒我们可以看做房顶的瓦块,在摆放瓦块的时候有多种摆放方式,磁性颗粒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摆放方式,每种摆放方式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水平式(CMR)

传统的机械硬盘采用的方式,相当于把每块瓦都铺平了摆放成一排,但是这种方式对空间的利用较差,同样大小的硬盘采用这种方式的容量较小

垂直式(PMR)

相当于把每块瓦立起来摆放成一排,这种方式有效得利用了空间,提升了容量,能够存储更多的数据,所以现在的机械硬盘几乎没有1TB以下的

叠瓦式(SMR)

相当于屋顶的叠瓦式摆放方式,这种方式无疑更加密集,进一步利用了空间,加大了存储容量,成本也更低

但是叠瓦式磁盘由于磁性颗粒存在重叠,所以在对某一个颗粒进行修改时,必须先将重叠的另一个颗粒的数据保存起来,修改完成之后再还原本不应该产生变化的另一个颗粒,所以叠瓦式的机械硬盘不适合进行频繁的数据修改,不适合用作系统盘,也不适合装软件和游戏,只是适合做大容量的仓库盘,比如用来存放一些视频、当作备份盘等

参考原文

前面咱们也说了,叠瓦式在修改文件的时候需要把重叠的内容复制到缓存里。所以叠瓦式硬盘缓存会比较大,一般都是256MB缓存。

比如西数蓝盘1TB 64MB缓存;2TB 变成了256MB;3TB/4TB版都都是64MB。

不了解的人还以为2TB版本缓存大,性价比最高呢,实际上2TB版本的是叠瓦式的。

同样的,还有我们电脑上常用的希捷酷鱼系列硬盘。

1TB是64MB缓存,2TB\3TB\4TB直到8TB也都是256MB缓存。

这也说明这些大容量的硬盘大概率是叠瓦式的,只适合做仓库盘。

而东芝P300系列,全系列都是64MB缓存,这也说明它都是垂直式的,性能更好。

转速越快,硬盘的读写速度也就越快,性能越强,适合装游戏,装系统。但相比之下,转速快也意味着硬盘更耗电,噪音也会更大。

由于大容量的机械硬盘大都被用来存储视频等数据,不会频繁进行读写,对读写速度要求不高,所以你会发现大容量的机械硬盘大都是5400转的低转速。

当作仓库盘、备份盘、不常修改数据的

大缓存叠瓦式;希捷酷鱼2T及以上;西数蓝盘2T及以上

频繁修改、装软件系统游戏的

垂直式;东芝P300系列1TB版本或其他品牌1TB 64MB缓存版本

只要能够分辨叠瓦式和垂直式即可,品牌上希捷、西数、东芝都可

机箱

入门基本上都选择中塔式机箱,万金油,如果对便携性或者大小要求较高可选择ITX机箱,发烧级DIY玩家一半选择全塔或者开放式机箱

全塔

ATX主板或者E-ATX,一般来说都兼容

中塔

ATX版型或M-ATX

ITX小板型

一般来说是前面板进风,靠近CPU的出风(上面板和背板)

这个没有什么可推荐的,选择自己喜欢样子的机箱即可,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九州风神魔方310P、爱国者炫影、先马黑洞这三款

机箱选购需要特别注意的参数是机箱的CPU散热器限高、显卡限长,这两者需要兼容自己选择的散热器和显卡

电源

电脑中耗电占比最大的部件是CPU和显卡,除此之外再加上100W左右的余量即可,一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方式先进行大致的估算:

<code>所需功率 = (CPU的TDP * 1.5 + 显卡的TDP * 1.5 + 100)</code>

TDP乘以1.5的原因是实际使用中的满载功耗一般大于TDP,但是基本上不会超过TDP的1.5倍(保守估计,如果不放心乘以2)

电源的转换效率其实就是由于电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损耗,额定输出功率占真正消耗功率的百分比

例如某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为500W,假设它的转换效率为80%,那么它在实际使用中提供500W输出功率的情况下真正消耗的功率为 <code>500W / 0.8 = 625W</code> ,转换效率越高代表电源越省电(损耗越小)

电源根据转换效率有白金牌(89%)、金牌(87%)、银牌(85%)、铜牌(82%)、白牌(80%)80PLUS认证(认准80PLUS,其他的85PLUS什么认证都是假的),推荐金牌起步,毕竟电费也不便宜

电容的一般作用是滤波,是为了减小电流信号的波动,稳定电流,所以电容的好坏决定了电源是否耐用,选择好的电容非常重要

推荐选择标称了使用 全日系电容 或者 台系电容 或 日系+台系电容 的电源

其实从商家提供的质保时长就可以看出来这款电源的耐用程度,一般来说普通电源提供1-3年质保,优质的电源提供5年质保,而更加优秀的电源甚至能够提供10年质保

模型分为非模组、半模组和全模组三种,同级别的电源价格也随之上涨

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材是否都是固定的,非模组电源的线材都是固定的,往往装完电脑后会多出来线头不能拿掉,理线麻烦而且不美观;全模组电源就是线头都不固定在电源上,电源上提供所有的线头接口,将需要使用到的接口用线接起来即可;半模组电源是一种折中的方式,将一些必须的供电线如主板、CPU、显卡供电固定到电源上,为其他线头提供接口

电源根据尺寸的不同分为SFX和ATX,ATX是正常大小,一般用于全塔和中塔式机箱,而SFX是小电源,一般用于ITX机箱

根据上述规则选择电源的参数,下面对电源的品牌进行一些介绍

品牌

海韵

台企,清一色日系电容,旗舰电源

酷冷至尊

台企,推荐购买NWE500、GX450系列,高端点的V系列V550也可以

振华

台企,推荐购买金蝶、金蝶GX、Leadex系列

航嘉

深圳企业,国内做工非常好的,300元以内的推荐购买

鑫谷

东莞企业,推荐GP白金版

美商海盗船

美企,推荐购买800元以上的电源

内存

内存条的容量决定了你能同时打开运行的应用程序数量

有些应用程序比较占内存空间,比如3A游戏,需要加载各种资源如图片、模型等等到内存中;程序员写代码时的IDE程序,尤其是IDEA和Visual Studio;除此之外一些设计类软件如PR、Matlab等都比较吃内存,如果内存不够应用程序会变得非常卡顿

一般家用办公(Office),影音的话8G套条(4GB X2)就足够了

玩一些单机游戏或者大型网游的,或者做一些简单的视频剪辑则推荐16GB套条(8GB X2 或 4GB X4)

再大的容量就只有专业的剪辑师或者其他吃内存的设计软件使用者需要考虑了

内存的频率决定了内存条的速度,可以简单理解为,CPU在单位时间内去内存中读写数据的次数,同时也基本上代表了该内存条的内存颗粒能够承受的最大频率

内存上标称的频率是厂家承诺内存条一定能够承受的工作频率

在挑选高频内存的时候需要注意主板能否支持该频率的内存

内存条的频率是由内存颗粒的体质决定的,体制是天生的,这和有的人生下来就适合跑步,而有的人不适合跑步是一样道理,有的颗粒只能承受每秒2400Mhz的频率,因此只能拿来做成较低的2400Mhz频率内存,而有的颗粒体质好,能承受更高的频率,这种颗粒会被挑出来做成高频内存

通道其实不是内存的特性,而是主板设计的CPU与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使用的通道

过去的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通道大多数只有一条,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CPU和主板都支持双通道甚至四通道,所以单条频率高的内存访问速度不如双通道或四通道频率低的内存,除非内存的频率差了一倍甚至两倍,这就跟搬家的时候一个人搬得再快也没有两个人甚至四个人同时搬快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主板上颜色相同的两个内存插槽就是双通道内存插槽,而颜色不同的内存插槽共用一个通道

时序简单理解就是货物搬到楼下后装车所需要的时间,具体是指在完成内存条标称的频率(比如2400Mhz)次操作之后所需时间的总和,所以说随着内存条频率的增加,内存条的时序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在相同频率的内存条中,由于颗粒体质的差异,有的内存颗粒能够将时序降到最低,这种内存的超频潜力非常大,所以在同频率的内存条种,时序越低越好,但是价格也会翻倍

内存的容量必须满足需求,同时不管你是哪种需求,个人都推荐使用双通道内存

关于内存品牌推荐选择能够自己生产内存颗粒的厂家品牌,如镁光、海力士等,其他品牌的内存可以查看是否采用了以上厂家的内存颗粒,如果是那也可以购买

CPU散热器

散热器导热铜管的数量直接影响了散热器的散热好坏,热管越多、直径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一般用来家用办公(Office系列)、网页游戏娱乐音影选择两根热管的散热器即可;

如果玩游戏但是不超频的情况下四根热管的散热器也足够了;

超频的玩家需要6根及以上的热管的散热器

此外,热管还分为镀镍和五镀镍两种,镀镍热管呈亮银色,五镀镍热管呈黄铜色,镀镍的热管有防腐防锈的作用,更加耐用

散热器底座的做工必须要平整,这样才能使散热器与CPU充分接触以传导CPU的热量,导热硅脂的作用就是为了填充CPU表面和散热器底座的凹痕使两者充分接触

散热底座分为三种,热管直触、铜底焊接和均热板,做工、价格和效果也是依次增加

鳍片的作用是增加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CPU传导过来的热量尽快流失,所以鳍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好

此外,热管和鳍片之间的结合工艺也有一定影响,分为回流焊和穿片两种方式

穿片式就是直接使用热管将鳍片串起来(和烤土豆片一样),比较简单直接,大部分散热器也都是这种方式

回流焊是将内部热管与鳍片焊接起来的,成本高,牢固耐用,采用回流焊的散热器铜管和鳍片之间都预留了小孔,小孔就是用来对内部进行焊接的

关于风扇的说明可以点击查看

需要注意的是散热器支持的平台(AMD和INTEL)和机箱限高,避免买来装不了的问题

家用普通办公、影音

选一款看着顺眼的2热管散热器即可

玩游戏不超频

大镰刀 赤兔马;乔斯伯 HP400(小机箱)

超频玩家

九州风神大霜塔(可能遮挡散热马甲较高的内存条);利民 IB-E 银箭;ID-COOLING IS-60(小机箱)

不差钱

猫头鹰高端系列

AMD信仰

幽灵棱镜,好看就完事了

导热硅脂

信越7921完全可以了,性价比之王,就是比较硬,比较难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涂硅脂适量即可,因为CPU工作时的高温会使硅脂充分流动填满空隙,所以涂的时候可以简单直接挤上去一坨或者抹成X字形,当然也可以涂抹均匀,但是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风扇

风量是指风扇一分钟能够吹出多少风,就像水管能够排出多少的水,风量扇有不错的排风量,但是这些风没有劲,吹的比较近,所以风量风扇更适合放在机箱后面和机箱顶部这些离CPU比较近的地方,方便快速抽走CPU周围堆积的热量

风量的单位是 <code>CFM</code> ,一般超过70就属于大风量了

风压扇比较有劲,能把风吹的比较远,所以风压扇适合用在冷排上,同时也可以用在距离CPU比较远的机箱前面板上

风压的单位是 <code>mmH2O</code> ,一般2以上的就是大风压了

经过实测,有风扇和没风扇差别巨大,说明有风扇并且有合理的风道即可,不必购买非常昂贵的大风量风压风扇

供电接口

供电接口最低级的是2pin式接口,这种接口的风扇只能以固定的转身运行;接下来是3针3pin接口,这种接口的风扇支持DC调速,即支持多个转速挡位进行转换;最高级的是4pin的支持PWM无级调速,可以针对CPU温度对风扇转速进行更加准确的控制

如果预算足够建议购买4pin支持PWM调速的风扇,一般30元以上的风扇就支持PWM调速了

RGB接口

如果需要购买带RGB接口的风扇就需要注意RGB接口的类型了,RGB接口也有三种:最初级的是灯控线和风扇供电线公用一个接口的,虽然这种风扇支持多种颜色的灯光,但是灯光是不可控的,不仅不能和其他风扇灯光进行同步,而且还不能关掉;其次是这种12V 4pin的,这种接口的风扇一次只能显示单一颜色,但是可以通过主板进行灯光同步;最好的是5V 3pin的可编程RGB接口,也叫做ARGB,这种风扇可以同时显示多种颜色,也能够进行灯光同步

并不专业的硬件选购指南

除了上面的还有这两款:追风者SK神光12CM、迎广AJ120 12CM

显示器

简单来说,色域就是显示器能够显示色彩的范围,色域的衡量标准分为两种,即两种单位———— sRGB 和 NTSC,两者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code>72%NTSC ≈ 100sRGB</code>

就是色彩显示的准确不准确,对从事设计行业的同学影响较大,色差以 <code>ΔE</code> (读作DeltaE)为单位

当 <code>ΔE &gt; 6</code> 时,人眼能够明显分辨出显示的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区别

当 <code>3 &lt; ΔE &lt; 6</code> 时,经过色彩训练的人能够分辨出显示的颜色和标准颜色的区别

当 <code>1 &lt; ΔE &lt; 3</code> 时,人眼很难分辨出显示的颜色和标准颜色

当 <code>ΔE &lt; 1</code> 时,人眼基本上无法分辨出显示的颜色和标准颜色

画面显示的够不够精细,27英寸以下(不含)(23英寸长 * 宽 = 50.88cm * 28.62cm)的显示器推荐分辨率为1920 * 1080,超过27英寸(含)(59.68cm * 33.57cm)的显示器推荐分辨率为2560*1440(2k)

显示器的刷新率就是指每秒能够播放多少张图片,比如你的显示器1s能够播放120张图片,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20hz刷新率,刷新率越高显示器显示的动画效果越流畅,但是也意味着对显卡的要求更高

响应时间就是液晶面板上的每个像素点的三原色灯变换颜色需要的时间,响应时间较大的话会出现拖影的现象(动画过渡不干脆,有种拖泥带水的感觉),一般来说1ms是最理想的响应时间,不过很难达到,现在大部分显示器都是通过某些技术(骗过检测设备)达到标称的1ms,实际上并没有1ms,而且在不同类型的面板上差距较大,下面会说明

总结如下图:

并不专业的硬件选购指南

戴尔U系列

色彩好,适合设计修图

三星

大部分是VA屏,色彩好,适合家用影音,不适合打FPS游戏

AOC

产品类型多、全,性价比不错,按需选择

LG

带鱼屏不错,显示效果不错,做工一般

宏基暗影骑士电竞显示器

颜值不错

ROG败家之眼电竞显示器

豪华旗舰,花式玩灯

键盘

常见的机械键盘轴体分为三种,青轴、茶轴和红轴

先说青轴,青轴的键盘按键按起来就像在按开关一样,段落感是三者中最强的,声音比较清脆、响亮(有的人比较喜欢青轴键盘的声音而有的人不喜欢,建议听一下之后再做选择),打字体验较好,另外,青轴按键所需的按压力度也是三者中最大的,在长时间打字或游戏之后会感觉到手指较累,同时由于青轴的段落感较强,所以在一些对按键触发延迟要求较高的场景体验不是很好,比如英雄联盟、QQ飞车、地下城等,释放技能或者进行操作时键盘跟手度不好,常玩这类游戏的不推荐青轴

再来看红轴,红轴相比青轴是另一个极端,完全没有任何段落感,直上直下,声音最小而且所需压力也是最小的,所以在上面所说类型的游戏中表现不错,但是个人感觉红轴的手感不是很好,因为按下去直上直下没有任何反馈,回弹给人的感觉也不是很干脆,总有一种拖泥带水的感觉

最后说一下茶轴,茶轴是青轴和红轴折中的一种轴体,他保留了较青轴弱一点的段落感,所以在声音上不大也不小,在压力上也很适中,手感上和传统的薄膜键盘手感类似,但比薄膜键盘干脆利落一点,万金油轴体

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建议选择茶轴(青轴也可以体验一下);如果要求键盘声音较小,建议选择红轴;如果比较喜欢青轴的声音(虽然吵,但是确实是机械感十足)... 额,不用多说了

其他轴体个人不太熟悉,建议查阅其他相关资料

键帽材质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ABS,就是普通的塑料键帽,这种键帽的键盘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打油(键帽被磨得发光发亮),影响手感,如果你不是油性皮肤并且手也不会经常出汗,那么你可以选择这种键盘

另一种是PBT键帽,这种键帽具有良好的抗油性,比较耐用,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影响手感,建议选择这种材质键帽的键盘

入门

黑爵AK35I,同价位材料手感都是上乘,全键无冲还带多媒体键,双色PBT键帽,但只有单色背光,微星GK50Z,除了灯光其他方面比黑爵AK35I都差一点

中端

首席玩家MK8,部分键支持换轴,Type-C键线分离,RGB,双色PBT键帽

中高端

高斯GS87C/高斯GS104C,原厂Cherry轴,Type-C键线分离,RGB,双色PBT键帽

偏高端

AKKO系列200-300左右不带灯的,原厂Cherry轴,简约大方颜值在线,PBT键帽(还有特色侧刻的),同价位IKBC,Cherry都可以考虑

高端

阿米洛,好看就完事了

鼠标

鼠标这个东西太依赖手感,形状、大小、重量、材料(比如那种类肤质的皮质材料,个人感觉手感拉跨)等都是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个人建议把周围人使用的各种鼠标自己都拿来试用一下,最后根据感受做出选择

罗技

传感器顶级,无线鼠标无人能敌,G102性价比之王,G304无线

雷蛇

性能强,手感好,推荐蝰蛇系列

音响

说在前面的话,但凡是带功放的有线音响,音质都可以吊打大部分蓝牙音响,当然如果不缺钱,当我没说

个人小白,推荐漫步者R101V

桌椅

主要说一下桌子

如果不想麻烦,直接在淘宝上买现成桌子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购买折叠款和人造板(木屑压缩粘和制成)的桌子,判断依据就是看他的厚度能不能做到2CM以上(推荐3CM起),如果不能那基本上就是人造板

如果比较喜欢动手,可以在淘宝上找店家定做桌子面板,这时材质就有较多选择了,推荐的是实木、竹木、胡桃木等,厚度也推荐3CM及以上,然后再定做自己喜欢的桌腿进行组装

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片:

并不专业的硬件选购指南
该部分内容主要参考自B站Up主桌魂

宽度:使用24寸及以上大小的显示器时最少60CM以上(除非你喜欢贴着屏幕),推荐70CM、75CM或80CM

长度:如果喜欢将主机放到桌面上,最少120CM起步(非带鱼屏),如果还需要多屏协作或者放个笔记本或使用的是带鱼屏,至少160CM起步

高度:基本上都是75CM左右除非定制,可升降又太贵,一般可以通过调整椅子高低解决

椅子:个人感觉办公室那种可升降旋转椅即可

笔记本

买无货的型号准没错,手动狗头

顺便吐槽一下现在的轻薄本全能本的键盘布局,尤其是小键盘方向键,上下键共同占一个键位,又细又长,手感非常差,是哪个脑残设计师的注意?你的手指长那样?竟然还被广泛采用了是最离谱的,况且小键盘旁边的右ctrl和shift真的有人能用到吗?不考虑缩小这两个键给方向键空出位置而是缩小经常被使用的方向键,属实脑子瓦特了,建议全尺寸键盘布局向神舟学习学习,无小键盘的布局向Redmibook pro15 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