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目光更多的被袁崇焕和毛文龙这两个人以及他们驻守的宁远和皮岛这两个点所吸引,而忽视了其实明朝对于后金肆虐的辽东地区是有一个完整战略体系的。从宁锦到山海关,从山海关到天津,从天津到登莱,从登莱到旅顺,从旅顺到辽东半岛沿海各岛,从辽东半岛沿海各岛到皮岛。我们看下图这是一个面对后金的巨大的‘U’型战略防御体系;或者说以天津连接山海关和登莱,关宁锦防线与登莱海岛防线则像是左右拳,令后金顾此失彼。皮岛只是这整个战略防御体系中一个点,但它的重要性却在此后的朝堂争斗、人事变动中起起伏伏。

袁可立巡抚登莱期间
要说毛文龙和他镇守的皮岛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袁可立。最早有熊廷弼提出的辽东应对战略在天启时期成为了现实。天启皇帝任命孙承宗经略关宁,认命袁可立巡抚登莱,以李邦华为天津巡抚居中连通。在这三个老人精的坐镇下,关宁防线前推至大小凌河一线;登莱方面随着旅顺金州的相继收复,沿海各岛被有效利用起来。至此,这个巨大的‘U’型战略防御体系被建立起来。
袁可立坐镇登莱期间,拓地筑城,招集安置逃难流民,屯兵各岛间,步步向前推进海上防御,使得努尔哈赤就地蜷缩无以西窥,相当老实。
他令大将张盘以旅顺、金州为根据,令大将沈有容支援皮岛毛文龙,两方对进,多次在辽东沿海痛击后金军。毛文龙的大部分值得称赞的功绩就是这一时期在袁可立的大力扶持下做出的。可以说正是由于袁可立打通了从登莱到皮岛的整条战线,毛文龙的才能和他的皮岛的重要性才发挥出来。所以说此时的皮岛虽然也很重要,但仍是整个防线上的一环,并且朝廷对于登莱制定了一条规则‘登莱巡抚不能控制这条防线上的各镇就撤换登莱巡抚;防线上的各镇不能牵制后金就撤掉这个守镇’。说白了就是,这整个战略防御体系上的左右手再强,也要服从朝廷这个‘大脑’的控制。这个时期就是整个防御体系作用最强的时候,三个老人精互联互通,相扶相持,南北攻进,弄的后金疲于奔命,时间长了,早晚后金要被拖垮。这个时候的皮岛地位就是一般重要,他只是整个防线右拳的拳头。
毛文龙时期
在袁可立坐镇登莱的后期毛文龙就有些居功自傲,不太服管。但是碍于老领导的面子,毛文龙还算听话。可随着袁可立的去职,毛文龙就开始了拥兵自重的路子,有空子就扑过去打一棍,没有就在岛上做生意。这个时期也是皮岛地位最重要的时期,我们打个比方就是毛文龙想以他这个拳头控制这整个右臂。此时的毛文龙通过大量认义子、义孙并安排到各个岛屿的方式控制住了整条防线。而登莱就单纯的成为了他的后勤基地。
这个时期虽然是皮岛地位最重要的时期,但也是登莱海岛防线作用的转折点,更是整个战略防御体系崩溃的开始。因为朝廷控制着关宁锦这条防御左手,而毛文龙控制着防线的右手。整个防御体系的协调统一性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毛文龙排除异己,登莱也失去了之前袁可立在任时的支援策应的作用。所以虽然此时毛文龙控制的整条防线对后金还有威胁能力,但取得的战果以及牵制能力都已大大不如袁可立时期。
黄龙时期
正是出于掌控整个战略防御体系的目的,袁督师干掉了毛大帅。失去了毛文龙的皮岛地位迅速下滑,并且由于继任者能力不足,皮岛发生大乱,岛上驻军分成几方互相厮杀。本来想盘活整个防御线的袁崇焕却差一点自断一臂。但是随着一位能力堪比(就是还差一点比不上)毛文龙的强人——黄龙登岛接任总兵,才算是勉强稳住了形势。
但黄龙也只是勉强稳定住了形势,整个登莱海岛防线此时的作用也就剩下了封锁这一个,并且在黄龙坐镇时期,皮岛部分守将因为私通后金被黄龙发现而发生兵变,黄龙也差一点被杀。皮岛的作用进一步下降,这个时候整条防线上地位最重要的是由尚可喜镇守的广鹿岛。
沈世奎时期
孔有德的登莱之乱,彻底毁掉了登莱海岛防线。在孔有德带领后金军攻克旅顺、金州,并招降了尚可喜以后,皮岛彻底沦为了孤悬海外的一颗可有可无的弃子。此时的皮岛总兵为原来毛文龙的部下沈世奎,而皮岛也慢慢淹没在了史海之中。随着大明内部形势的一天天恶化,在也没有人去关注这个孤悬海外的小岛了。
皮岛地位大致就经历了这几个时期,一部皮岛地位的起伏史,就看尽了整个大明的衰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