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明末皮島戰略地位的起伏,來看大明的衰亡

現在我們的目光更多的被袁崇煥和毛文龍這兩個人以及他們駐守的甯遠和皮島這兩個點所吸引,而忽視了其實明朝對于後金肆虐的遼東地區是有一個完整戰略體系的。從甯錦到山海關,從山海關到天津,從天津到登萊,從登萊到旅順,從旅順到遼東半島沿海各島,從遼東半島沿海各島到皮島。我們看下圖這是一個面對後金的巨大的‘U’型戰略防禦體系;或者說以天津連接配接山海關和登萊,關甯錦防線與登萊海島防線則像是左右拳,令後金顧此失彼。皮島隻是這整個戰略防禦體系中一個點,但它的重要性卻在此後的朝堂争鬥、人事變動中起起伏伏。

從明末皮島戰略地位的起伏,來看大明的衰亡

袁可立巡撫登萊期間

要說毛文龍和他鎮守的皮島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袁可立。最早有熊廷弼提出的遼東應對戰略在天啟時期成為了現實。天啟皇帝任命孫承宗經略關甯,認命袁可立巡撫登萊,以李邦華為天津巡撫居中連通。在這三個老人精的坐鎮下,關甯防線前推至大小淩河一線;登萊方面随着旅順金州的相繼收複,沿海各島被有效利用起來。至此,這個巨大的‘U’型戰略防禦體系被建立起來。

袁可立坐鎮登萊期間,拓地築城,招集安置逃難流民,屯兵各島間,步步向前推進海上防禦,使得努爾哈赤就地蜷縮無以西窺,相當老實。

他令大将張盤以旅順、金州為根據,令大将沈有容支援皮島毛文龍,兩方對進,多次在遼東沿海痛擊後金軍。毛文龍的大部分值得稱贊的功績就是這一時期在袁可立的大力扶持下做出的。可以說正是由于袁可立打通了從登萊到皮島的整條戰線,毛文龍的才能和他的皮島的重要性才發揮出來。是以說此時的皮島雖然也很重要,但仍是整個防線上的一環,并且朝廷對于登萊制定了一條規則‘登萊巡撫不能控制這條防線上的各鎮就撤換登萊巡撫;防線上的各鎮不能牽制後金就撤掉這個守鎮’。說白了就是,這整個戰略防禦體系上的左右手再強,也要服從朝廷這個‘大腦’的控制。這個時期就是整個防禦體系作用最強的時候,三個老人精互聯互通,相扶相持,南北攻進,弄的後金疲于奔命,時間長了,早晚後金要被拖垮。這個時候的皮島地位就是一般重要,他隻是整個防線右拳的拳頭。

從明末皮島戰略地位的起伏,來看大明的衰亡

毛文龍時期

在袁可立坐鎮登萊的後期毛文龍就有些居功自傲,不太服管。但是礙于老上司的面子,毛文龍還算聽話。可随着袁可立的去職,毛文龍就開始了擁兵自重的路子,有空子就撲過去打一棍,沒有就在島上做生意。這個時期也是皮島地位最重要的時期,我們打個比方就是毛文龍想以他這個拳頭控制這整個右臂。此時的毛文龍通過大量認義子、義孫并安排到各個島嶼的方式控制住了整條防線。而登萊就單純的成為了他的後勤基地。

這個時期雖然是皮島地位最重要的時期,但也是登萊海島防線作用的轉折點,更是整個戰略防禦體系崩潰的開始。因為朝廷控制着關甯錦這條防禦左手,而毛文龍控制着防線的右手。整個防禦體系的協調統一性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毛文龍排除異己,登萊也失去了之前袁可立在任時的支援策應的作用。是以雖然此時毛文龍控制的整條防線對後金還有威脅能力,但取得的戰果以及牽制能力都已大大不如袁可立時期。

黃龍時期

正是出于掌控整個戰略防禦體系的目的,袁督師幹掉了毛大帥。失去了毛文龍的皮島地位迅速下滑,并且由于繼任者能力不足,皮島發生大亂,島上駐軍分成幾方互相厮殺。本來想盤活整個防禦線的袁崇煥卻差一點自斷一臂。但是随着一位能力堪比(就是還差一點比不上)毛文龍的強人——黃龍登島接任總兵,才算是勉強穩住了形勢。

但黃龍也隻是勉強穩定住了形勢,整個登萊海島防線此時的作用也就剩下了封鎖這一個,并且在黃龍坐鎮時期,皮島部分守将因為私通後金被黃龍發現而發生兵變,黃龍也差一點被殺。皮島的作用進一步下降,這個時候整條防線上地位最重要的是由尚可喜鎮守的廣鹿島。

從明末皮島戰略地位的起伏,來看大明的衰亡

沈世奎時期

孔有德的登萊之亂,徹底毀掉了登萊海島防線。在孔有德帶領後金軍攻克旅順、金州,并招降了尚可喜以後,皮島徹底淪為了孤懸海外的一顆可有可無的棄子。此時的皮島總兵為原來毛文龍的部下沈世奎,而皮島也慢慢淹沒在了史海之中。随着大明内部形勢的一天天惡化,在也沒有人去關注這個孤懸海外的小島了。

皮島地位大緻就經曆了這幾個時期,一部皮島地位的起伏史,就看盡了整個大明的衰亡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