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作者:亮网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2021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美术组评委在广东新快报社门口合影。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 参赛者要把目光放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为了技法而技法,寻找一种新奇的手段而不注重自己的感受或者想表达的题材,就会走向一个极端,不容易打动人。无论是哪个年龄层次,我都不提倡跨越自己的感受单纯炫技,因为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大赛,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并真实地表达,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法。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洪敏: 这次大赛和往届最大的不同是整体水平较高。我们评选的标准是看作品是否符合创作者年龄段对时代、对自然的认知和表达。我们发现有一些画相当不错,版画的水平尤其高,像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个孩子关注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用很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两届我们都发现同样的情况,就是指导老师的审美直接决定学生作品的质量,一名老师可能会让一帮孩子的审美趋同,因此如何提高老师的审美是很关键的问题。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关小蕾: 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使用的材料非常丰富,除了用传统的国画、油画、水粉、版画之外,还出现了很多综合性的形式,都是青少年可以信手拈来的媒材。题材的表达同样丰富,有表现生活的,也有比较抽象的。对孩子们来说,只要给他们适当的环境,人人都是艺术家,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孙戈: 作品贴近生活,说明创作者能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生活,我认为这是鼓励青少年创作的方向,能对他们的美术学习起导向作用。近些年来,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对青少年学习美术的影响越来越大,作品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希望大赛更好地推动青少年的美育学习。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广州美院美术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陈卫和: 今年是我第六次参加大赛的评选,本届大赛最大的特点是作品特别多,体现了当今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美育以艺术教育为主要载体,这次大赛反映了美术教育特别是少儿美术教育成为美育的主流形态,因为它是最容易普及、能和青少年的成长密切连接的方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都在学生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思燕: 我从第一届开始担任评委到现在已经第六年了,见证了大赛发展的历程,也看到了新快报对广州美育的贡献。今年令我觉得可喜的是,孩子们都从自己对广州的理解出发,从独特的视角描绘广州文化,但大家都着重于画美食、粤剧等内容,能不能画一下未来的广州呢?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这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丰富广阔的创作空间。美术是没有正误之分的,思维会随着画面的改变而改变,(着眼未来)能培养孩子多维地去思考问题。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羽珊: 我是第一次参加大赛的评选,今天我们几位评审老师的眼光比较一致:尽量贴近青少年的年龄阶段进行评选。经过评选,我发现大赛有非常大的意义,对青少年的美育起到导向作用,让他们投入更多精力继承传统、学习经典,提升对美的感受力。

八名大咖评委精挑细选 一千余件作品脱颖而出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叶正华: 今年很多题材都聚焦于广州本土文化和非遗艺术门类的展现,也关注了中国传统神话和价值观故事,过去从青少年的作品上可以看出他们更多被外来文化影响,但这次本土文化的展现更加丰富。这有两方面的意义:对个人来说,青少年可以提高对城市的认同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对城市来说,能够对外形成一种形象化和符号化的印象,让外来人口更加了解这座城市。

“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2021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美术组启动评选

“学生能画出这个水平,审美趣味已经很高了!”12月23日,“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2021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美术组评选工作在新快报书画院紧锣密鼓地进行,经过初评、复评两轮筛选,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带队的8名专家评委从一万多件参赛作品中选出一千余件优秀美术作品。

四万余件作品参赛 为历年之最

本届大赛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新快报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作为岭南地区高规格的青少年艺术赛事,大赛特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李劲堃,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许钦松和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桂光担任艺术顾问。

受疫情影响,2021年度大赛的评选工作延期至12月。昨天,美术组启动评选工作,由省美协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省美协副主席孙洪敏,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关小蕾,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孙戈,广州美院美术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陈卫和,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思燕,华师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羽珊,省美协副秘书长叶正华8位专家组成评审团。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大赛于今年6月启动,经过三个半月的征稿,共收到来自广东、山东、重庆、云南、广西、甘肃等多个省份和港澳台地区的四万余件书画作品,数量为历年最高,参赛者年龄由4岁至35岁不等。大赛设置了美术和书法两大组别,每个组别又分别设置了儿童、少年、青年3个参赛组。在昨天美术组的评选中,评审委员采用分组的方式,初评出晋级、待定和淘汰3个类别,再通过交叉评选,进行复评的二次筛选,最终从一万多件美术作品中选出了一千多件优秀作品。

作品质量高 明显体现新时代痕迹

评委们评审一丝不苟,每件作品都由8位评委逐一评审,评委们不时就一件作品能否入围而激烈讨论。“这样(细致、认真)才对得起孩子和家长,我们心里也无愧。”张思燕告诉新快报记者。

“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于2015年举办首届大赛,至今已举办6届,评委中不乏曾参加过数届评审的专家。谈起本届大赛的变化,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参赛作品的数量和水平均比往届显著提升。王永是大赛的“五朝元老”,见证着大赛的品牌效应逐步增强,他称:“今年作品的数量和水平普遍提高,有很明显的新时代痕迹,说明参赛者紧跟时代步伐,作品能反映出时代变化,在艺术上的表达方式也比以前丰富得多。”而叶正华是第一次担任大赛评委,他在评选过程中看到许多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参赛作品,认为是当代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

王永指出,本次的评选标准主要落脚于题材和内容。他以描绘了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车辆尾部的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为例,指出作品题材需要关注生活、贴近现实,在创作时要注重形式感,通过传统技法呈现。作品《之二》则描绘农民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评委们一致认为这件作品准确呈现时代生活,十分“接地气”,画法上也有自己的风格,是比较出彩的人物画。

■采写:新快报记者 庄嘉宝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见习记者 黄彦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