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林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何会在天启四年遭到“滑铁卢”?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身份地位都是大家一直争取的对象。只是现在除了地位以外,大家更注重的就是钱财,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过现在的人一般都是公开竞争,相对来说要好一点。

须知在古代,如果想要谋取什么官职,或者是要打压谁的时候。不仅要在明面上进行打压,在暗地里同样也在搞小动作。而且历史上的宫斗其实是非常残酷的,其中不光包括皇帝与臣民之间的斗争,还有皇帝与皇子之间的斗争,以及臣子与臣子之间的斗争。

或者很多人可能会说,皇帝和皇子之间怎么可能会争呢?等到皇帝退位了,那所有的东西自然都是皇子的。其实事情可并没有那么简单,毕竟历史上皇帝不愿意退位,导致皇子都已经很大年纪了,还只是一个太子的事情也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因此,长期没有得到传位的皇子就会心急,想让皇帝快点退位,所以皇子就会铤而走险,做出了逼宫的举动来。不过这样的斗争最终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皇帝与皇子父子不仅双方损失惨重,而且从此心生嫌隙,反目成仇,可见残酷。

其实除了皇室自身的斗争以外,大臣之间也是很容易发生矛盾的。而大臣之间的斗争往往是以派系林立起来的,他们会因为各自的利益受到其他派系的损害,所以就会做出排除异己,结党营私,中饱私囊的举动了来。

今天就给大家说说明朝历史上比较残酷的一次斗争——东林党之争。说了那么多,想必有些人还不知道“东林党”具体指的是什么吧。想必无锡以及游览过无锡的读者朋友都见过当地的一座“东林书院”了,据说“东林书院”和东林党有关。

那么问题来了,东林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它为何会在天启四年的时候遭到“大清算”?而东林党之争是由什么事件开始的?最后的结局怎样了?且听下文给大家娓娓道来。

东林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何会在天启四年遭到“滑铁卢”?

一、东林党的组织机构性质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很多皇帝为了表明自己是一个明君。于是就大力支持文人们之间的讨论会,让他们有机会提出更加有意义的建议。于是在明朝末期的时候,东林党就这样出现了。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团体。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直至明朝灭亡,共历经了40年的时间。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吸引了一大批的仁人义士到此学习,而这些人被称为“东林党”或“东林人士”。其实,东林党的“党”有两面含义,党内人士自称的时候,“党”表示同志、战友的意思。而对于魏忠贤的宦官集团来说,“党”就是“结党营私”的意思。

而顾宪成与高攀龙、钱一本在东林书院讲学之际,恰逢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故而东林人士便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使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举。

虽然,他们明面上也提出了廉正奉公、开放言路、振兴吏治、革除弊病等积极口号。但是他们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朝廷实施的赋税、赈灾行为进行极力阻挠。

而东林党人的举动,遭到了当时宦官集团核心人物魏忠贤的激烈反对。毕竟魏忠贤是想靠地主、商人上税从而捞取好处的。由此,魏忠贤与东林党之间的政见就有了分歧,而后便发展演变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而宦官集团仗着自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力来搜刮民脂民膏。所以在东林党成立的时候,反东林党的阉党也开始逐渐成立,两股势力开始无休止的斗争起来。

东林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何会在天启四年遭到“滑铁卢”?

二、朱由校重用东林党

说起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相信很多人都只记住了他重用宦官,不理朝政。而且还下令打击东林党,是一个只会专心做木匠的皇帝。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东林党其实是朱由校当上皇帝有利的支持者。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上一任皇帝朱常洛去世的时候,并没有封自己最宠爱的妃子为皇后。于是这个妃子就在皇帝死了之后堵住了宫门,让所有的人都不能去拜见皇帝。这样一来,原本是太子的朱由校就没有办法继承皇位。所以当时的东林党就力推朱由校为皇帝,这才让他成功的登上了龙位。

登基之初,朱由校确实非常感激这群人。因为没有这群人,估计自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就提拔了其中的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了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等许多正直之士,他们在朝中被委以高官重任。

并且朱由校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了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人防边重臣。一时间,使得明朝吏制澄清。而且朱由校也十分器重东林党派人士,对他们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不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校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这是因为当时明朝末期,已经衍生了很多的政党,各个政党之间互相斗争,使得朝堂之间非常混乱。

这个时候的东林党不但没有帮助他解决忧患,反而还是像从前一样。今天弹劾这个官员,明天弹劾那个官员。也正是东林党人为了一己之私,随意排挤人才,使得朱由校决定开始打压东林党这群人。

东林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何会在天启四年遭到“滑铁卢”?

三、朱由校宠信宦官魏忠贤

也正是朱由校宠信了宦官魏忠贤,才会留下了那么深的骂名。其实笔者认为他应该知道魏忠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是自己也是没有办法。虽然当时的东林党还死活像从前一样,能够帮助他辨别哪个臣子的是非功过。

但是当时的明朝并不是鼎盛时期,国家除了内忧以外,还有很多的外患。所以东林党的职责不能仅仅是为了大臣做的几件错事,就轻易将他们的职务革除,毕竟眼下用人之际,正缺人才。

然而,东林党除了只会动动嘴皮子以外。确实没有什么实际的本领,所以朱由校后来根本不愿意听他们的。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魏忠贤的出现无疑是帮助了朱由校。虽然这个人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很多残酷的事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能够帮助朱由校解决问题。

所以魏忠贤就一直得到信任与重用,而魏忠贤也利用职务之便,开始了不轨之举。也就是魏忠贤这种不管代价的满足自己的要求,引来了东林党以及民间的不满。纷纷认为皇帝竟然重用奸臣,也不愿意听从自己的意见。简直就是一个昏君,所以才会在后期更加激烈的弹劾魏忠贤。

东林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何会在天启四年遭到“滑铁卢”?

四、天启四年,杨莲弹劾魏忠贤,引东林党遭“滑铁卢”

虽然东林党和阉党之间明争暗斗了很多年,但毕竟因为东林党的人数众多,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有身份的,所以宦官集团的人也不敢轻易去触碰他们的底线。另一方面,魏忠贤深得皇帝的喜爱,很多事情即使他知道也不会去追究,这就导致了双方之间一直都出于近似平衡的状态。

然而,事情的转机就发生在了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当时由于魏忠贤派人去皇宫里打太子,而这样的事情东林党肯定是不会忍的。然而皇帝那边却只是打死了那个肇事者就草草了事了,明显就是在包庇魏忠贤。

于是杨莲就提出了弹劾魏忠贤,而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是第一次发生的。虽然之前东林党也在打压阉党,但都是从侧面进行的。然而这次则不同,杨莲却选择了正面直击宦官集团。正是这次的弹劾,彻底将双方之间的矛盾推向了白热化。

可惜皇帝朱由校终究还是偏袒魏忠贤,不久东林学院就遭到查封。十月,朝廷便削去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官职。其后,魏忠贤与客氏勾结,开始蒙蔽朱由校,并开始了自己的作威作福,大肆构陷异己,导致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六君子先后受牵连枉死。

而这一年,随着东林六君子的垮台,东林党也惨遭“滑铁卢”。此后,东林党就开始以一蹶不振,很快灭亡。

天启五年(1625年)还发生了顾宪成罢官,朝廷下令捣毁各地的东林党讲学书院之事。而且防边重臣熊廷弼、王化贞因与东林六君子交情不错而被处死,并传首九边。同年十月,蓟辽总督孙承宪被迫高老还乡。导致了清军有机可乘,实为可叹。

总结:

说起朱由校这个人,大家的印象中都是一个昏君的形象,但是在历史上他似乎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无能。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作为一个刚刚登基的皇帝,手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加上东林党的人全部都是文人,每天都只会弹劾别人。一遇到实际的问题,就全部都不说话了。

出于这样的境地,即使朱由校想要听取他们的意见,但是也要解决其他的问题。不过,朱由校确实在宠信了魏忠贤之后,开始变得不明辨是非了。将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一个宦官,而自己就整天关心木匠的东西。

以至于后来他将皇位传给弟弟的时候,弟弟虽然杀死了魏忠贤。然而因为这么多年皇帝没有培养属于自己的人,而且东林党也已经被摧毁。朝堂才会变的更加混乱,令清军有机可乘,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探笔史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