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身份地位都是大家一直争取的對象。隻是現在除了地位以外,大家更注重的就是錢财,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不過現在的人一般都是公開競争,相對來說要好一點。
須知在古代,如果想要謀取什麼官職,或者是要打壓誰的時候。不僅要在明面上進行打壓,在暗地裡同樣也在搞小動作。而且曆史上的宮鬥其實是非常殘酷的,其中不光包括皇帝與臣民之間的鬥争,還有皇帝與皇子之間的鬥争,以及臣子與臣子之間的鬥争。
或者很多人可能會說,皇帝和皇子之間怎麼可能會争呢?等到皇帝退位了,那所有的東西自然都是皇子的。其實事情可并沒有那麼簡單,畢竟曆史上皇帝不願意退位,導緻皇子都已經很大年紀了,還隻是一個太子的事情也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是以,長期沒有得到傳位的皇子就會心急,想讓皇帝快點退位,是以皇子就會铤而走險,做出了逼宮的舉動來。不過這樣的鬥争最終隻有一種結果,那就是皇帝與皇子父子不僅雙方損失慘重,而且從此心生嫌隙,反目成仇,可見殘酷。
其實除了皇室自身的鬥争以外,大臣之間也是很容易發生沖突的。而大臣之間的鬥争往往是以派系林立起來的,他們會因為各自的利益受到其他派系的損害,是以就會做出排除異己,結黨營私,中飽私囊的舉動了來。
今天就給大家說說明朝曆史上比較殘酷的一次鬥争——東林黨之争。說了那麼多,想必有些人還不知道“東林黨”具體指的是什麼吧。想必無錫以及遊覽過無錫的讀者朋友都見過當地的一座“東林書院”了,據說“東林書院”和東林黨有關。
那麼問題來了,東林黨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它為何會在天啟四年的時候遭到“大清算”?而東林黨之争是由什麼事件開始的?最後的結局怎樣了?且聽下文給大家娓娓道來。

一、東林黨的組織機構性質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很多皇帝為了表明自己是一個明君。于是就大力支援文人們之間的讨論會,讓他們有機會提出更加有意義的建議。于是在明朝末期的時候,東林黨就這樣出現了。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階級政治團體。由明朝吏部郎中顧憲成創立,直至明朝滅亡,共曆經了40年的時間。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人修複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
吸引了一大批的仁人義士到此學習,而這些人被稱為“東林黨”或“東林人士”。其實,東林黨的“黨”有兩面含義,黨内人士自稱的時候,“黨”表示同志、戰友的意思。而對于魏忠賢的宦官集團來說,“黨”就是“結黨營私”的意思。
而顧憲成與高攀龍、錢一本在東林書院講學之際,恰逢明末社會沖突日趨激化。故而東林人士便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使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争利之舉。
雖然,他們明面上也提出了廉正奉公、開放言路、振興吏治、革除弊病等積極口号。但是他們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朝廷實施的賦稅、赈災行為進行極力阻撓。
而東林黨人的舉動,遭到了當時宦官集團核心人物魏忠賢的激烈反對。畢竟魏忠賢是想靠地主、商人上稅進而撈取好處的。由此,魏忠賢與東林黨之間的政見就有了分歧,而後便發展演變成明末激烈的黨争局面。
而宦官集團仗着自己是皇帝身邊的紅人,經常利用自己的權力來搜刮民脂民膏。是以在東林黨成立的時候,反東林黨的閹黨也開始逐漸成立,兩股勢力開始無休止的鬥争起來。
二、朱由校重用東林黨
說起明朝的天啟皇帝朱由校,相信很多人都隻記住了他重用宦官,不理朝政。而且還下令打擊東林黨,是一個隻會專心做木匠的皇帝。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東林黨其實是朱由校當上皇帝有利的支援者。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上一任皇帝朱常洛去世的時候,并沒有封自己最寵愛的妃子為皇後。于是這個妃子就在皇帝死了之後堵住了宮門,讓所有的人都不能去拜見皇帝。這樣一來,原本是太子的朱由校就沒有辦法繼承皇位。是以當時的東林黨就力推朱由校為皇帝,這才讓他成功的登上了龍位。
登基之初,朱由校确實非常感激這群人。因為沒有這群人,估計自己什麼都不是了,是以就提拔了其中的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了楊漣、左光鬥、趙南星、高攀龍等許多正直之士,他們在朝中被委以高官重任。
并且朱由校在東林黨人的輔佐下,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了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等人防邊重臣。一時間,使得明朝吏制澄清。而且朱由校也十分器重東林黨派人士,對他們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不已。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朱由校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這是因為當時明朝末期,已經衍生了很多的政黨,各個政黨之間互相鬥争,使得朝堂之間非常混亂。
這個時候的東林黨不但沒有幫助他解決憂患,反而還是像從前一樣。今天彈劾這個官員,明天彈劾那個官員。也正是東林黨人為了一己之私,随意排擠人才,使得朱由校決定開始打壓東林黨這群人。
三、朱由校寵信宦官魏忠賢
也正是朱由校寵信了宦官魏忠賢,才會留下了那麼深的罵名。其實筆者認為他應該知道魏忠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隻是自己也是沒有辦法。雖然當時的東林黨還死活像從前一樣,能夠幫助他辨識哪個臣子的是非功過。
但是當時的明朝并不是鼎盛時期,國家除了内憂以外,還有很多的外患。是以東林黨的職責不能僅僅是為了大臣做的幾件錯事,就輕易将他們的職務革除,畢竟眼下用人之際,正缺人才。
然而,東林黨除了隻會動動嘴皮子以外。确實沒有什麼實際的本領,是以朱由校後來根本不願意聽他們的。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魏忠賢的出現無疑是幫助了朱由校。雖然這個人經常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很多殘酷的事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實能夠幫助朱由校解決問題。
是以魏忠賢就一直得到信任與重用,而魏忠賢也利用職務之便,開始了不軌之舉。也就是魏忠賢這種不管代價的滿足自己的要求,引來了東林黨以及民間的不滿。紛紛認為皇帝竟然重用奸臣,也不願意聽從自己的意見。簡直就是一個昏君,是以才會在後期更加激烈的彈劾魏忠賢。
四、天啟四年,楊蓮彈劾魏忠賢,引東林黨遭“滑鐵盧”
雖然東林黨和閹黨之間明争暗鬥了很多年,但畢竟因為東林黨的人數衆多,而且大部分還都是有身份的,是以宦官集團的人也不敢輕易去觸碰他們的底線。另一方面,魏忠賢深得皇帝的喜愛,很多事情即使他知道也不會去追究,這就導緻了雙方之間一直都出于近似平衡的狀态。
然而,事情的轉機就發生在了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當時由于魏忠賢派人去皇宮裡打太子,而這樣的事情東林黨肯定是不會忍的。然而皇帝那邊卻隻是打死了那個肇事者就草草了事了,明顯就是在包庇魏忠賢。
于是楊蓮就提出了彈劾魏忠賢,而這樣的事情其實還是第一次發生的。雖然之前東林黨也在打壓閹黨,但都是從側面進行的。然而這次則不同,楊蓮卻選擇了正面直擊宦官集團。正是這次的彈劾,徹底将雙方之間的沖突推向了白熱化。
可惜皇帝朱由校終究還是偏袒魏忠賢,不久東林學院就遭到查封。十月,朝廷便削去吏部侍郎陳于廷、副都禦史楊漣、佥都禦史左光鬥的官職。其後,魏忠賢與客氏勾結,開始蒙蔽朱由校,并開始了自己的作威作福,大肆構陷異己,導緻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東林六君子先後受牽連枉死。
而這一年,随着東林六君子的垮台,東林黨也慘遭“滑鐵盧”。此後,東林黨就開始以一蹶不振,很快滅亡。
天啟五年(1625年)還發生了顧憲成罷官,朝廷下令搗毀各地的東林黨講學書院之事。而且防邊重臣熊廷弼、王化貞因與東林六君子交情不錯而被處死,并傳首九邊。同年十月,薊遼總督孫承憲被迫高老還鄉。導緻了清軍有機可乘,實為可歎。
總結:
說起朱由校這個人,大家的印象中都是一個昏君的形象,但是在曆史上他似乎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無能。因為在那個時候,他作為一個剛剛登基的皇帝,手裡根本就沒有什麼人。加上東林黨的人全部都是文人,每天都隻會彈劾别人。一遇到實際的問題,就全部都不說話了。
出于這樣的境地,即使朱由校想要聽取他們的意見,但是也要解決其他的問題。不過,朱由校确實在寵信了魏忠賢之後,開始變得不明辨是非了。将所有的權力都交給了一個宦官,而自己就整天關心木匠的東西。
以至于後來他将皇位傳給弟弟的時候,弟弟雖然殺死了魏忠賢。然而因為這麼多年皇帝沒有培養屬于自己的人,而且東林黨也已經被摧毀。朝堂才會變的更加混亂,令清軍有機可乘,直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更多精彩曆史故事,歡迎關注【探筆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