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介绍的是一部美国影片--《最后的莫西干人》。
影片拍摄于1992年,时长112分钟。由迈克尔·曼导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豆瓣评分7.6分。
本片改编自“美国小说之父”詹姆斯·费尼莫·库柏的同名小说,此书也被称为美国本土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影片以1757年英、法两大帝国在美洲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殖民者与土著内部的斗争以及追求独立自由的白裔土著与殖民者之间的故事。
本片获1993年奥斯卡最佳音响奖和英国第46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摄影奖。影片的配乐大气磅礴,直击人心,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没有获得最佳配乐奖也真是有点可惜。
影片在一个真实的历史框架下用战争、政治、爱情、复仇、救赎等好莱坞惯常元素,调配出了一道不同的味道影视大餐。
刘易斯在片中的表演无可挑剔,作为实践派的他为了此片不仅学会了捕猎,还亲手造了艘印第安独木舟。并天天带着片中出现的那支十斤重的燧发枪。
难怪片中那个长发飘飘、充满了印第安原住民气韵的鹰眼,我看了一半也没看出来是一个白种人。
说到这其实片中情节有个明显的BUG,17世纪的燧发枪可以说毫无准头,能打中目标基本靠蒙,不然也不会用“排队枪毙”这样的呆傻战术了。但主角居然可以用来当“狙击步”用,明显是不合乎历史事实的。
片中对印第安民族的悲剧有所描述,对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也有所揭露,虽然谈不上批判,但这样的历史视角和高度在娱乐至死的好莱坞已经算比较少见的了。
好了,关于影片就介绍到这,下面咱们照例来回顾下片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英法七年战争。
英法七年战争是英法这对老仇家为争夺欧洲霸权和海外殖民地为主要矛盾引起的战争,但其中又掺杂了普鲁士与奥地利、普鲁士与俄国等种种矛盾,最后导致一堆欧洲国家群殴。
战火波及欧洲、北美洲、中美洲、非洲、印度和菲律宾群岛。因此也被戏称为“第零次世界战争”,丘吉尔更直称其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开战前咱们先捋捋各国的矛盾,英法这种世仇咱们就不说了。在之前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之中,奥地利被普鲁士揍的不轻,还失去一大片土地,一直怀恨在心,图谋报复。
经过一番深度思考,果断抛弃了上一轮出工不出力的队友——英国,与一直看普鲁士不顺眼的法国、俄罗斯这两个宿敌组成联盟,打算一起胖揍普鲁士。
而普鲁士在上一场战争获胜后正在兴头上胃口大增,正打算再上一个台阶呢,转眼一看这情形,傻子也看出来怎么回事,赶紧四处找帮手。
出于平衡欧洲、不让任何人冒头的目的,英国决定拉弱打强,和包围圈中的普鲁士结了盟。
就这样,为了眼前的现实利益,奥、普两国分别和过去的仇家坐到了一起。
各家选择完小伙伴以后,1756年8月28日,普鲁士率先出兵萨克森,彻底拉开了七年战争欧洲战场的序幕。
靠着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军队的彪悍,普鲁士以一敌众,前半场居然和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瑞典一堆国家群殴,还能打个平手。
但好虎架不住群狼,普鲁士毕竟资源有限,英国这个“离岸平衡手”又光玩虚的只看不伸手,一直到1758年4月,普鲁士已经被一群国家揍的亲妈都认不出来了,英国才与腓特烈签署《英普协定》,付给普鲁士每年670,000英镑的援助,其后,也只象征性派出9000陆军登陆欧洲,加入战团。
相比欧洲大陆,英、法在欧洲战场以外的争夺,也同样激烈。从冰天雪地的北美到酷热难当的印度,双方军队都杀的难解难分。
最终英国凭着皇家海军的优势,打的法国海军不敢冒头,切断了法军补给线,导致殖民地法军孤立无援只能吃草,最终回天无术,美洲和印度殖民地都被英国收入囊中。
1761年,势单力薄的普鲁士再次弹尽粮绝,并失去了最后的港口,陷入绝境,腓特烈本人也绝望到几乎自杀。
关键时刻,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病逝,她的从德国长大的侄子彼得三世即位。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追星族(追的正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彼得一上位就毫不犹豫地展现追星族大胆作风,不但立刻与普鲁士签订合约,还命令已经攻占柏林的切尔尼谢夫将军率领20000俄军协助普鲁士。
这一波骚操作直接惊呆了整个欧洲,也帮助腓特烈二世实现了绝地翻盘。这一神奇转折也被后世称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
体量最大的打手俄国撤场后,其他国家此时也拼的筋疲力尽,纷纷签订合约,战争终于结束。
欧洲大陆基本回到了战前态势,各国领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140万人死亡。普鲁士牺牲最大,共死亡18万士兵和50万平民,国家打成一片废墟。虽然终于一战成名,跻身欧洲列强,但接下来的几年,只剩喘气的份。
法国被拉下欧洲霸主地位,路易十五也失去民心,间接导致了之后猛烈的法国大革命。
奥地利没能如愿收回之前割让的西里西亚,等于空费力气白折腾,以至于之后饥不择食从波兰身上找补回来。
俄罗斯因为在战争后期的一番迷之操作,直接导致彼得三世被自己老婆赶下台,俄罗斯开始了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欧洲从此又多了一头凶猛扩张的野兽。
整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全球头号“搅屎棍”---英国。英国从法国手中得到整个加拿大和几乎整个印度地区,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霸主,初步形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国”。
流别人的血,得自己的利。正如后来俾斯麦所说,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
这一传统政策直到今天仍然被英美等国应用着,只不过范围扩展到了全球。
无数被钱晃瞎眼的傻瓜依然在这条不归路上甘当炮灰,只不过它们现在有了个牛逼闪闪的称号:民主战士!
------------------------
让电影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