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lán,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今天我们来认识【兰 lán】这个字。
【字形演变】
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欄”的省略,即大门前的小栅门。蘭,篆文(草)(阑,“欄”,栅门),表示挂在栅门上的香草。造字本义:名词,古人挂在小栅门上的一种多年生香草,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有微香。古人将香草插挂在居所,用以醒脑放松,驱蚊求吉。隶书将篆文“艸”简化成“艹”。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局部简化:化自草书字形中的“草头”(正体楷书为),“二”化自草书字形中的“门”(正体楷书为),草书字形中的“柬”被省去。简化字“兰”表示“门上的草”。
【书法名家】
【字词释义】
〈名〉
(形声。从艸,阑( 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兰花 。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
兰属植物的泛称 。
古指木兰 。
兵器架
武库禁兵,设地蘭锜。——汉· 张衡《西京赋》
【字的故事】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解读: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