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地下党员?杨尚昆日记中说是,出版时被删除

由于解放战争期间卫立煌在东北的平庸表现,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中共地下党员,故意不作为才导致国军在东北惨败。甚至许多文史作者也认为卫立煌是地下党员,但官方公开的史料从未称其为“同志”,这也让卫立煌的真实身份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谜案。

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地下党员?笔者最近接触到几个有意思的史料,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地下党员?杨尚昆日记中说是,出版时被删除

左起:傅作义、老蒋、卫立煌

一、关于卫立煌身份的谜团,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1、卫立煌早期反共立场坚定

卫立煌加入粤军是许崇智的部下,他追随老蒋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时,孙中山避居永丰舰上,老蒋从宁波赶回登上永丰舰陪在孙中山身边50多天。当时卫立煌是孙中山的护卫,自然看在眼里,把老蒋当成孙中山的坚定拥护者。

卫立煌南下参加粤军是因其表兄吴忠信引荐,而吴是老蒋的结拜大哥,三人偶尔会在吴住处碰面,算是熟人。后来老蒋逼迫许崇智下野,改编其军队,卫立煌便成了老蒋手下的一员团长。

卫立煌参加过几次对红军的“围剿”,作战不可谓不勇猛。尤其是1932年一马当先,攻打鄂豫皖苏区政治中心金寨,占领后老蒋将金寨改名为立煌县。

2、卫立煌确实提出过参加中共

卫立煌思想转变有两个诱因。早期卫立煌虽被称为老蒋的五虎将,但他是半路出家没上过军校。而且不是老蒋的老乡,无法成为老蒋的心腹,只能算老蒋嫡系中的杂牌,其他4虎仕途要比卫立煌顺畅得多。这让卫立煌感到不公,与老蒋产生了嫌隙。

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地下党员?杨尚昆日记中说是,出版时被删除

卫立煌在战场上吃饭

在第五次“围剿”时,得知同资历的陈诚、顾祝同、蒋鼎文都担任一路总指挥,而自己只担任纵队指挥后,一气之下竟然弃职离开前线。蒋卫矛盾公开化,按照职场一般规则,公开反对上司的职工,通常都会被边缘化。

此外在西安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而老蒋仍然要坚持内战,这让卫立煌很反感。尤其是卫立煌在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第一战区司令等职务期间,与中共高层有频繁互动,也在战场上有许多配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其影响颇深。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老蒋掀起反共高潮,要求卫立煌武力解决与八路军的争端,卫立煌并没有执行。老蒋发现卫立煌的异常后,曾试图以设立军团长的形式架空卫立煌,这自然更让卫反感。

正是在老蒋的不断逼迫,以及对中共向往的背景下,他透露出要加入中共的愿望。历史档案以及卫立煌多名旧部的回忆中都有相关描述。

卫立煌有一个叫陈铁的旧部,贵州人,黄埔一期毕业。卫把他招至自己麾下担任副师长,但他秘密请示过老蒋才答应。后来因为带兵问题,陈铁被老蒋痛批,感到不公平想辞职。临行前见卫立煌时痛骂老蒋,卫立煌便作了挽留,视为亲信。

1939年的一天,卫立煌要陈铁护送刘少奇过太行山,两人进行过一次私下对话。卫立煌对城铁说:“有人要我们入党(指中共),你看怎样?”陈铁一再表示老蒋的特务很厉害,得知后会置他们于险地。

卫立煌脸色开始变得难看,陈铁只好说:“我入,你暂时不入,出了事你保我。”此时卫立煌脸色才转好,说道:“以后再说。”

但不料,陈铁转身就把此事报告给了胡宗南,胡宗南又转报给老蒋,于是留下了一份档案资料。胡宗南在报告中称:

卫于深夜以自己汽车,召十四军长陈铁到寓,介绍入党,并谓共产党力量雄厚,地位特殊,且有苏联帮助,可以成功,而我们加入,可以自重,陈铁当时劝卫缓参加,卫遂作罢。

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地下党员?杨尚昆日记中说是,出版时被删除

卫立煌和龙云检阅远征军

此外还有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回忆:1938年下半年的一天,卫立煌对赵荣声说:“我参加共产党好吗?怎么参加呢?”随后卫立煌让赵荣声去延安找朱德(赵是八路军派给卫的干部)。赵荣声因路远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请示了林伯渠,而林回复:卫立煌留在国民党内对革命贡献更大。

但由于各种因缘巧合,在这一阶段,卫立煌入党的心愿并没有实现。一直到1946年底,卫立煌出国考察,到访法国,还在请留学法国的物理学家汪德昭设法与中共联系。可见在此之前,他很可能仍不是党员,至少未接到组织分配的任务,否则不论如何组织也会设法送一个密码本给他以保持联系。

二、卫立煌身份的两个谜团:

1、为何到困境中的东北就职

卫立煌正在国外考察老蒋突然电令其回国接替陈诚出任东北“剿总”司令。按照杜聿明的说法,陈诚到东北乱搞一通后接连遭遇惨败,被解放军吓得病倒在床。老蒋让卫立煌去东北,希望利用他与美国人的渊源,以获得更多的美国援助,扭转东北局势。

当时国军已经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重要城市里,大部分人都判断东北败局已定,到东北就任很可能是为老蒋背锅,败坏的是自己名声。卫立煌自然也不傻,一开始他推辞不就,但经过几番劝说后他还是答应了。

卫立煌为何要在此时跳火坑呢?

卫立煌的旧部都反对其去东北,曾担任过远征军高级参谋的陶振武对卫立煌进言说:“这是陈诚的金蝉脱壳之计。你对东北的形势是怎么估计的?你有什么把握?你和总统的关系,比以前去东北的三个人是怎样?他们三个人都没搞出好结果,你去更不好办。”

卫立煌的回答让他有些意外:“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陶振武认为卫立煌是贪恋官职。

卫立煌的夫人韩权华也反对他去东北,为此两人还吵了一架。卫立煌才解释去东北是为了“革命”,并把在法国找汪德昭联系中共的事情说了一遍。

到底是因为贪念官职还是因为要“革命”,这是隐藏在当事人内心深处的私念,后人各有说法,外人难以揣测。

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地下党员?杨尚昆日记中说是,出版时被删除

卫立煌和妻子

2、既为“革命”到东北,为何未率部起义?

这是卫立煌身份最大的谜题,很多人认为卫立煌到了东北以避战为主,东北败局与其消极避战有很大关系。因为锦州被围时,老蒋电令卫立煌西进增援,他坚守不出,坐看锦州解放。

后来锦州解放,老蒋仍想夺回,再次电令卫立煌发兵,他仍然不同意,甚至不断派人到南京当面向蒋报告。老蒋只能亲自赴东北指挥,强行出兵。

其实卫立煌按兵不动,未必就真的是“通共”。从军事角度看,国军接连遭遇惨败,已经被分割包围。大量补充的新兵尚未完成训练,不论士气和实力都难以与解放军匹敌,确实不应该轻举妄动。

从上帝角度看,撤出东北才是上策,但当时老蒋不同意,既然如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猥琐发育。据廖耀湘回忆,卫立煌到东北后开始整训军队,有一些起色。等新兵训练完毕,武器装备补充到位,实力恢复后再行动,是正确选择。

而且对于老蒋的西进,不仅卫立煌不同意,杜聿明和廖耀湘也都不同意。他们一致认为,沈阳主力西出必亡。反对最激烈的其实是廖耀湘,他从军事角度分析:“沈阳主力如西出,背三条大河,侧敌前进,增援锦州,更有被截断、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的危险。”

老蒋亲自到东北后,廖耀湘仍坚持以上观点,老蒋盛怒之下发电:“如再延误,将以军法从事。”廖耀湘非常绝望地说:“你们一定要这样做,一定要断送掉兵团主力,那我也不能再负责任,就由你们去罢。”最后的结果就是廖耀湘西出后被歼。

所以,单纯从军事角度看,坚守不出比西进更为有利。卫立煌的坚守策略并未从实际上帮到解放军,倒是老蒋胡乱指挥帮了解放军的大忙。

事实上,卫立煌在东北并没有起义的迹象。当时东北的将领并不被卫立煌控制,而且卫立煌还时刻处于特务的监视下,行动多有不便。卫立煌上任后扩充军队,准备找自己旧部来任职,但控制部队的目的并不明确。而且时间太短,不等军队训练完成,东北已经解放。

卫立煌的妻子曾在回忆文章中说:“卫立煌曾设法与中共联系,但没有找到。”这一点很难想象,北平的傅作义、湖南的程潜、云南的卢汉都能设法找到地下党,与中共高层关系如此密切的卫立煌竟然找不到地下党。

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地下党员?杨尚昆日记中说是,出版时被删除

回国后的卫立煌

三、杨尚昆认为卫立煌是地下党员

抛出这个观点的是杨天石,这是一位在历史学界非常有威望的专家,许多历史爱好者应该知道他的大名。杨天石曾听社科院的专家金以林说起:杨尚昆日记中记载,卫立煌于1939年经朱德,彭德怀介绍秘密加入中共。该段后来出版时删除。

持此观点的还有张鼎丞的女儿张老九,她回忆一次到杨尚昆家做客,提起卫立煌在东北的草包表现。杨尚昆亲口说:“卫立煌是共产党员,卫是我、叶帅和李克农三人介绍加入的。”(注意介绍人与日记所载不同)

杨尚昆的日记出版后,内容所记载的是1949年至1965年的事,也就是说关于卫立煌入党的描述,很可能是事后追述前事时提及。由于年代久远,有可能记忆出现偏差。而且,杨天石和张老九得到的信息也有很大的差距。到底是说的人说错了,还是传的人传错了?

至于卫立煌在东北的表现,我们前面分析过,导致败局的并非他。以东北战局的结果推测卫立煌的身份太过牵强。

后来杨天石曾问过中央文献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为何将该段删除。得到的答复是:“曾就此问题请示,认为杨的说法没有确切依据,所以出版时予以删除。”国家级的出版社在出版领导人相关书籍时,审查非常严格,甚至连时间、地点都要一一核对,无法核实的事情自然要删除。

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地下党员?杨尚昆日记中说是,出版时被删除

主席宴请卫立煌

卫立煌的孙子卫智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把我祖父也称为共产党的卧底,其实不是事实,有些夸张。”他解释,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很早前出版过一本《回忆卫立煌》,“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特殊,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切入点并不完全客观。”后来的很多文章中都引用了这本书的观点,以致卫立煌的身份被误传。

所以,笔者倾向于认为卫立煌并不是地下党员,至少在东北战场没有“通共”行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