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前言

“对于不可救药的人的处置是比较好办的,处死比让他活着更减少一些罪恶,因为他们活着肯定会变成更坏的人。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廷杖锦衣卫(剧照)

起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创设廷杖制度,专门惩治那些违反乱纪的官员。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廷杖大臣(剧照)

结果

明朝历代皇帝都延用朱元璋创设的廷杖制度,并相应地惩治过当代的大臣,虽能加强皇权却极大的侮辱明代士大夫的尊严。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明朝廷杖制度

始末

1.受廷杖第一人

刑部主事茹太素,是朱元璋第一个廷杖的官员,从此以后廷杖制度被明代历任皇帝所延用。说起茹太素,他的点也是够背,一年前茹太素还是刑部侍郎,只因与贪官有过交情,遭受牵连被贬为刑部主事。

虽然官职连降几级,可茹太素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依旧夜以继日地工作。俗话说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没过多久麻烦又找到了他。茹太素不管做多大的官,都有着向朝廷进谏的习惯,一次他进谏内容大致是说朝廷这几年用人失当,留不住真正的贤才,任用宦官。

朱元璋听完后愤怒不已,结合茹太素刚刚被贬,以为茹太素是在说他自己得不到重用,讽刺皇帝不会用人,一气之下将茹太素绑到午门外处以廷杖。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茹太素(剧照)

2.廷杖茹太素的原因

太史令刘伯温曾建议朱元璋取消廷杖,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把人绑到大庭广众之下挨一顿棍子,是个人脸上都挂不住,更可况是朝中的大臣。朱元璋觉得刘伯温言之有理,可廷杖茹太素也有他的道理。

当时朱元璋刚登基不久,还立足未稳,要想巩固皇权就要有君王的霸气,自己的任何决定都要说一不二,不能任由群臣指手画脚,廷杖茹太素其实也是杀鸡儆猴。

茹太素被打的第二天,朱元璋又听了一遍茹太素的谏言,细细一品认为茹太素说的有几分道理。最终朱元璋把茹太素的奏折公示于朝,算是给茹太素赔了个不是。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茹太素

3.第一个被杖死之人

茹太素虽被打,但最后也博得了朱元璋的肯定,算是没白挨打,可是同为朝中的大臣薛祥就没那么好运了。与茹太素相比,薛祥可谓是彻彻底底的受冤,当时朝中御史弹劾户部侍郎郭桓,说他勾结朝中官员暗地里私自卖官粮。

朱元璋听后恼羞成怒,命令手下要严查此事,所有与此事相关的人全部抓起来,严惩不贷。许多无辜的官员都因此事被牵连进来,薛祥就是其中之一。薛祥是当时朝廷中为数不多的清官,他曾在淮河治理洪水,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赞扬。

薛祥被抓后受过好几次廷杖,有时都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在接二连三的廷杖下,身体和心灵遭受双重打击,最终薛祥惨遭乱棍打死。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薛祥(剧照)

4.第一个被廷杖的恶人

如果薛祥被打死是冤死,那朱亮祖被打死则是大快人心。朱亮祖是明朝的开国将军,明朝成立后朱亮祖奉命镇守广东,以为天高皇帝远的他在广东可谓是无恶不作,引起县令的不满,于是县令上奏给朝廷检举朱亮祖的种种恶行。

朱元璋得知此事勃然大怒,认为再任由朱亮祖放肆下去日后必是大患,于是派人夺去朱亮祖的兵权,并押解朱亮祖进京,公布其罪行后将朱亮祖处以廷杖,直至杖死。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朱亮祖(剧照)

5.创设廷杖制度的目的

朱元璋先后用廷杖处罚过茹太素、薛祥、朱亮祖三人,虽然三人所犯的罪有轻有重,但无一例外,是对皇权提出过质疑,朱元璋创设廷杖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大臣们忠于自己,不能对自己提出任何的质疑,否则下场会很惨。

尽管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末期有人劝说取消廷杖,认为这是一种极其侮辱人格的刑罚,不过朱元璋并没有理睬,选择继续使用,后来也得到明朝后任皇帝的延用。

明史:朱元璋设立的廷杖制度,究竟是利还是弊?

▲廷杖被后代延用

小结

廷杖这种刑罚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有效约束群臣对皇上的言行,加强皇上在朝中的地位,同时它也极大降低士大夫在朝中的地位,伤害了他们的人格。

【参考资料】:

《明史》

《明朝的那些事》

《细说明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