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也很难获得成功。人民就是共产党的支持者,也是他们身后的力量。
在那段时期,很多共产党在遇到麻烦时,人民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当然,人民是不求回报的,因为他们知道,共产党做的事情就是为了驱赶敌人,复兴中国,因此,能够帮助共产党,人民也是非常自豪的。

1941年,新四军参谋长张震接到上级的命令,前往战场支援,并规划作战计划。会议结束后,由于当时是敌后方作战,所以大家需要连夜撤退。在姚运良的建议下,队伍来到了盛圩子村。该地也是宿营地,所有百姓都很支持新四军。
到达盛圩子村后,大家分头在百姓家中借宿。张震与一些干部来到了村头的一件屋内,院子里有一棵槐树,树下还放着一块石槽。张震上前去敲了敲门,开门的是孔秀英,今天是她的大婚日子。孔秀英听了张震的请求后,连忙将其请入屋内,因为她知道,新四军是为人民而战斗的。在孔秀英的盛情邀请下,张震被请入了上屋里睡觉。
根据当地的习俗,新娘子需要在过门的第二日拆洗被子。次日,孔秀英起得很早,抱着一床拆了的被子去河边洗。由于是秋冬季,所以早上的雾气很大。突然,孔秀英听到了一种声音,良久后,她才反应过来,那是鬼子的汽车。孔秀英知道大事不好,便立即往家里跑。
由于孔秀英喊叫得很大声,在外放哨的士兵听到了,便立即鸣枪报警。或许是鬼子听到了枪声,便加快速度,立刻冲到了村子里。很快,村内便发生了混战。
姚运良在组织士兵进行对抗后,便跑到孔秀英家中去喊张震。由于张震太过劳累,所以睡得很沉,一直没听到外面的声响。这时,孔秀英便冲进了家里,连忙叫醒张震,他这才醒过来。由于张震初来乍到,不清楚当地的地形,所以他也没法指挥作战。
孔秀英见状,便对让张震带着军队一直往西跑。于是,张震便带着警卫员往西跑,鬼子见有人跑了,便立即上前追赶。幸好这时,游击支队赶到,张震便与几个形成火力网,与鬼子进行对峙。
当时,鬼子一共有500人,而新四军的人数却很少,再加上大家也没有想到鬼子会突袭,所以大家都放下了戒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新四军损失非常惨重。等到天亮后,石守良等人已经没有了弹药,便拿着刀与鬼子火拼。然而,寡不敌众,石守良等人最后英勇就义。
此时的张震带着十多个人穿过了村庄,踏上桥,跑到了河对岸。鬼子也紧随其后,张震便拿着枪,将桥给打塌了,几个鬼子随之倒下。
张震不愧是一个参谋长,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他还能临危不乱。在张震的指挥下,鬼子没法进攻,只得逃走。虽然张震逃过了一劫,可村子里仍有枪声,他知道还有很多战士都处在危险之中。然而,张震却不能前去救援,不然的话,他们很有可能会全军覆灭。
村子里,新四军的数量不多,但村民们却愿意帮助他们。在村民的掩护下,一些战士被藏到了粮库中,一些则被藏到了大床下。就这样,他们逃过了一劫。
损失惨重的日军不甘心,想要对其进行报复,于是挨家挨户地搜索新四军的身影。很快,鬼子们来到了孔秀英家,他们让其将新四军给交出来。可孔秀英丝毫不害怕,她一直沉默着,鬼子在搜索了一阵后,见实在是找不出新四军,只得撤退。
鬼子们走后,孔秀英及村民们便将已经牺牲了的战士遗体给收在了一起,并将其埋在了村里。据统计,在此次混战中,一共有31位同志英勇就义。对于张震等人来说,这种事是家常便饭,可对于盛圩子村,这却是一件大事。
不过幸运的是,鬼子在撤退之后,并没有前来报复百姓。多年后,张震一直想来报恩,但苦于没有机会,直到1981年,他才再次来到了盛圩子村,拜见了孔秀英,报了恩情。
总结: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没有群众的支持,新四军很难突围成功。张震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将军,即便那事过去了很多年,但他始终也没有忘记,一直将其放在心里。对于张震来说,孔秀英等人不仅救了自己的性命,更是鼓舞了军人的士气,让他们知道,人民群众永远是最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