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Notes迁移Exchange2010 数据中心系列之三: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在Notes邮件迁移到Exchange2010后,使用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毕竟是异构的系统,不光是操作界面是截然不同,还有就是用户在使用当然遇到的兼容性问题。我们前期会去检查用户的账户,过渡时保证Exchange通讯簿的同步,用户需要把近期的邮件、本地地址本、加密邮件这些也能导入到Outlook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个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

先从Exchange2010的架构说起,使用的是新的域架构,可以从Exchange通讯簿中反映用户的信息、组织架构,能使用部门的联系组,这点要比Notes更加方便,但对于用户自己的个人通讯信息的更改就比较麻烦,因为AD信息是不允许用户自行去变更,虽然在Notes里可以做到。用户需要通过HR去更该信息,还有就是Exchange通讯簿不够完全,有些用户的信息找不到。在从Notes通讯簿到Exchange通讯簿的同步过程,并不是实时的,微软又一款产品是MIS系统,可以从异构系统导入用户活动目录信息,IBM也有相应的产品,它们都不能完全做到把信息同步,很有可能的情况需要手动去添加,那么用户只能在Outlook中输入邮件的Internet地址,对于新用户也是需要还用Notes ID。

Notes是根据用户的ID去区分判断,从邮件通讯簿找到用户去添加授权,Exchange2010想要委派权限的话,不光需要去添加用户,还要对邮箱的子Folder去添加,可以说更加细化,想给别人SHOW你的邮件还要一番设置,Exchange2010对权限抓得紧了。

至于用户对于操作界面的不习惯是在所难免,这些都可以在文件选项里去调整,Ribbon界面会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调整,用户对邮件的预览View都可以对选项做微调,新增加的对话功能可以把历史主题的邮件都归类显示,可以帮助用户追溯。搜索功能更加强大,直接有搜索条,可以选择各种条件搭配,另外还能跟微软的搜索条一起使用,在搜索条内都能找到想要看的邮件,这个搜索服务自动更新。大部分用户都感觉使用Exchange确实带来很大的快捷,尤其是归档功能比较方便,自动或者是手动,自己都能定制。

Web方式收邮件,Exchange2010分为个人和公共计算机两种方式,这样用户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来登录,我们可以Anywhere去收看邮件,而且还可以改密码,有别于Notes必须需要ID文件,访问速度可以更加快捷,这都是值得推荐的。Exchange2010对于用户提供得更加高效的邮件服务,整个过渡过程是平行过渡,使得用户按批次迁移Exchange2010中,从SMTP服务器接收邮件上变更到Outlook,Notes仍可以保留发邮件的功能,推动Exchange2010迁移成功的用户把Notes服务器的邮件清理归档到本地,释放本地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Notes邮件格式和Outlook还是有差异的,比如收缩章节到Outlook里不能正常识别,解决办法是有中继存储数据库来转发到Outlook或是到Notes数据库中。还有个人地址本没有导入到Outlook里,也可以通过Notes的Personal AB数据库到Outlook里。企业黑莓手机也需要随之重新激活到Exchange2010服务器上,黑莓服务器实际上是跟邮件服务器同步的,所以Notes迁移对黑莓手机也要变更。总体来说,从Notes迁移到Exchange2010中是成功的,但是也要解决兼容方面的问题。

本文转自 zhaiken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zhaiken/689506,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