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崇祯皇帝是自缢还是殉国?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被称作“罪槐”的老槐树,树旁矗立着两座石碑,石碑上刻着“明思宗殉国处”,另一块石碑是前清翰林傅增湘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据说,明朝最后一位崇祯皇帝明思宗就是用这棵树自缢而亡的。但有细心的人发现,这里的石碑上最初刻的是“崇祯皇帝自缢处”,不知何时被改成了“明思宗殉国处”,前者只是交代了崇祯皇帝自尽事,而后者却有着强烈的褒扬色彩。

崇祯皇帝是自缢还是殉国?

那么,崇祯皇帝到底是自缢还是殉国?他的死又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影响呢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进京城,崇祯皇帝与贴身太监站在景山之上,远望着城外的烽火连天,只能哀声长叹。

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崇祯回宫写下诏书,交代完后事,便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进宫,在他的指示下,周皇后和袁贵妃相继自缢而亡,另外,崇祯还亲手挥剑砍死了一个公主(长平公主虽断臂但性命得保)和众多妃嫔。

崇祯皇帝是自缢还是殉国?

三月十九,李自成起义军杀入北京城,崇祯手持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冲出东华门,不料被乱箭阻止;然后跑到齐化门,成国公朱纯闭门不纳;后来转向安定门,却见守军已将大门紧锁;返回皇宫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上前。

就这样,在瀕临绝境、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崇祯在景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死前在蓝色袍服上写下:“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

崇祯皇帝是自缢还是殉国?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时年33岁。维持了276年的大明王朝也随之瓦解,作为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无论如何都料不到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尽管在他之前明朝内部的腐败已相当严重。

外部后金的侵扰也逐步升级,但是自登基之日起,他励精图治、处置阉党,可算从未懈怠过。怎奈国家积弊已久,不管再怎么努力,终究没能力挽狂澜从崇祯的遗诏中,我们可以看到崇祯的扼腕之意、自责之情,并希望可以靠一己之死为天下的百姓请命。

崇祯皇帝是自缢还是殉国?

当然他的死,对明朝的一些爱国士大夫们影响颇深,为后金入侵、击溃李自成树立了“旗帜”,从某种意义上,对清朝的建立、新纪元的开启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不管崇祯的自缢是不是殉国,都有着不苟且偷生的积极意义,所以才被后人加以纪念,反复提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