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斯大林是那个时代的强人,如果没有斯大林地坚持,也许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成功了,德国一统欧洲,甚至染指全球,都将成为可能。

莫斯科保卫战前,斯大林因为决策失误,在乌克兰基辅葬送了几十万兵力,如果心脏不够大,哪里还敢坚守莫斯科呢?

斯大林敢于坚守莫斯科,难道只是胆大吗?还有其它原因吗?有的。

战斗民族有不轻易放弃的基因,这基本算是全体意志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德国在二战前期的成功,不仅仅是来自于“闪电战”的成功,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手太弱”,比如丹麦、挪威、法国、比利时、荷兰、波兰等,这些国家一旦发现打不过,绝对不会硬拼,保存生命要紧,“快速投降”成为了上策。

于是,德国得到了一个假象:我们很厉害,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这一点和亚洲的日本何其相像,看到“甲午战争”轻松胜了大清,看到“九一八”兵不血刃收了东北大地,他们的判断是:中国很弱。于是日本陆军喊着要三个月占领中国,但让他们意外的是八年也没打下来。

德国碰到的第一个硬茬是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老大,英国有英国的尊严,怎么能轻言放弃,怎么能轻易认输?德国一看英国攻克不了,把原因归到了英国海军的强大以及英吉利海峡的碍事。于是,希特勒转而开始了攻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但是,德国人没想到的是,苏联人太“硬”了,难道寒冷的天气能提升人的意志吗?要不为何攻打这么艰难?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其实,战斗民族在战场当中非常顽强,这是历史传统文化形成的。

从伊凡三世(1462年~1505年在位,这是著名的俄罗斯大公)开始,沙俄开始崛起,并不断壮大。在壮大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胜利和通并他国,从未臣服于其它国家。从那时候起,战斗基因就种下了,深入了每个国民的血液和骨髓。

十八世纪初,沙俄在西北开战,战胜瑞典,取得了出海口。

十九世纪初,一代战争狂人拿破仑带着法兰西大军杀过来了,而且战绩不错,一度拿下了莫斯科,但那又如何?在俄国亚历山大一世的顽强阻击和不断坚持下,拿破仑的大军忍受不了寒冬,忍受不了物资补给的困难,最后弃城返回。但是返回哪有那么容易?沿途遭到了沙俄军队的追杀和阻击,可怜拿破仑的57万大军,回到法国的只有三万人。就此,那个小个子巨人遭到重创。

一次次的胜利,让俄国人看到了他们的优势:地大物博,气候异常,纵深突出;也让每一个俄国人知道,只要坚持,就没有那么容易输。

当希特勒的大军来临时,斯大林率领的苏联军队,虽然在前面节节败退,但完全放弃,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是做不到的,哪怕希特勒真的奋力占了莫斯科,斯大林带领的苏联人也是不会放弃的。

不放弃是战斗民族的基因,不投降是战斗民族的传统,坚持了几百年的传统,一时半会绝对是放不下的。

所以说,坚守莫斯科,是斯大林的主意,也是大部分苏联人的意志。

莫斯科必须坚守,因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岂能轻易放弃?一旦放弃,会对全体苏联人的内心造成严重打击,因为这是国家的首都,基辅可以丢,但不战斗到最后,莫斯科绝对不能丢。

一旦丢了莫斯科,苏联军民将被迫东移,德国就会掌握莫斯科这个铁路中枢,这是连接苏联西部南、中、北的枢纽,如果让德军占了,绝对是大损失。虽然掌握了莫斯科,不等于完全的胜利,但是离胜利的距离绝对是近了很多。

按俄国人的一贯做法,如果守不住莫斯科,那么他们会做的就是“焦土政策”,整个莫斯科城就会成为一个空城,不会给德国人留下一颗炮弹,一粒粮食。如果是这样,莫斯科这个城市就废了,对苏联人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而且就算后期战胜了德国,重建也是非常不容易。

另外,莫斯科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如果胜利了,苏联军民信心大增,如果失败了,德国人信心增强。双方心态的上下,通过这场战役可以得到最大调整,心态好的一方在后期取胜的概率更高。所以莫斯科不能轻易丢掉。

也正是因为斯大林坚守莫斯科的决策,发动起了全国人民,使得后来攻击莫斯科的德军大受损失,也为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斯大林看来,只要坚守莫斯科,只要拖入持久战,德国必输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希特勒看似是二战时期的德国领袖,其实,希特勒权力的实施干扰因素很多,在希特勒的背后,是德国的不同阶级,一是贫民阶级,一是容克贵族,而恰恰容克贵族掌握着重要的总参谋部,二战期间的19个德国元帅,有17个来自总参,这17个中有12个来自容克贵族,很多高素质的德国军官也都属于容克贵族。

也就是说,希特勒看似是个独裁者,其实他有制衡的容克贵族。虽然希特勒想尽办法,增强元首的影响力,甚至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权,但不能忽视的是大批量的容克贵族,对希特勒的N多策略存在影响和质疑。

这不是一个完全团结一心的国家,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团结全国人民,如果出现“出师不利”的现象,希特勒的困难度就会提高。这也就决定了,希特勒要尽可能地打胜仗,要尽可能地打闪电战,一旦遇到持久战,希特勒的威信会很快降低。

隆美尔的北非战役,前期顺利,后期被英国蒙哥马利干败几次,德国希特勒直接把隆美尔调走了。这说明,胜利可以,如果打几次败仗,将军就等着下课吧!希特勒的压力也会增加。

后来,开始了攻打英国的“海狮计划”,意料之中,没有成功,国内对希特勒的反对声音开始大了起来。

希特勒为了取得更多的支持,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因为攻打苏联一旦成功,就意味着德国地完全崛起,自己也会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支持度。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斯大林看得很明白,希特勒率领的德国打不了持久战,一旦进入持久战,德国就靠近了失败的边缘。只要自己所率领的苏联军民抗住几波攻击,德军就会被干败。

而与希特勒不同的是,斯大林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国内的支持力度很高,再加上德军是侵略者,斯大林振臂一挥,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都做好了用生命拯救莫斯科的准备。

所有的事情和斯大林等人预计的一样,看着士兵们死去的越来越多,而苏联却久攻不克。德国国内的反对声音一天比一天大,甚至私下已经出现了“反希特勒集团”了,连希特勒的元帅隆美尔后来都和“反希特勒集团”的人交情不浅。

最终,苏联挡住了德国战车,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其实,从“经济和工业化”来看也好,从“国内政治环境”来看也好,以及“苏联纵深突出的地理环境”来看也好,德国都很难完全战胜苏联。

更关键的是,斯大林的意志更强,组织能力更强,苏联军民求胜心理也更强,所以一旦开始持久战,德国必输无疑,结果正是如此。

至于斯大林被俘虏的概率则小之又小,甚至可忽略不计,至于一泻千里也是很难会出现,战斗民族就算斯大林被抓,也不会全体一泻千里,因为苏共的组织结构较为完善,斯大林如果出问题,马上会出现新的领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