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煜寒|文

江遥的父亲江永昌,虽然只在《问天》的第一集中短暂出镜,但他却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他是长三乙火箭发射瞄准工作的指挥员,也是航天研究院总体室总设计师李地丰眼中最可靠的同事。
更是桀骜不驯的方啸天眼中,那个有生以来见过最严谨的航天前辈,而且还是没有之一的那种。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为我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的航天人,最终无缘见到长三乙成功升天。
江永昌最后从瞄准间离开前,那种饱含深情与不舍的眼神,似乎预示着他将永远与这里的仪器与设备告别了。
而他最后摆弄的那台“玩具”,也成了他临终前最后触摸过的设备。
不知他的女儿江遥,有没有机会找到这台设备留作纪念呢?
说起这台设备,他有一个很专业的名字叫“全站仪”,全称是“全站式电子速距仪”。
这是一种集经纬仪、电子测距仪和计算机系统为一体的现代光学电子测量仪。
之所以被称作“全站仪”,是因为它可以在一个站位同时完成: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程差等多项测量工作。
江永昌在剧中使用的全站仪,属于需要手工操作反射棱镜的老式型号。
这也许可以当作江永昌与同事最终遇难的间接原因之一。
因为一些现代的高端全站仪,已经可以达到全远程控制的自动化程度。
这不仅消除了手工操作的精度问题,更可以让技术人员远离危险的工作环境。
江永昌在《问天》中操作的这台全站仪,是由“南方测绘”所生产的“南方全站仪NTS-310”。
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公司,实际上是在长三乙发射失败之后的第2年才正式成立的。
虽然这种时间差异也许是因为民族自信心之类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航天事业确实非常艰难与困苦。
我国的航天事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
在那一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了,他就是现在“国家航天局”的前身。
在那个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年代,那个今天被我们称之为“两弹一星”的年代。
没有人愿意将这些高精尖的技术送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由我们自己从零做起。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与努力,今天的我们已经成功跻身于航天大国的行列。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商业应用。
从第一枚运载火箭升空到首次完成载人航空器成功返回。
从天宫一号到嫦娥落月,从天问一号环绕火星到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在火星着陆。
65年的时间,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不断追逐着我们的航天梦。
今天的他们,还有着更为远大的梦想与目标。
在江永昌、李地丰、钟旭等老一辈航天专家的带领下,方啸天、顾南、杨哲、江遥、秦曼文、越田田这些航天科学家们,将会不断翻越科学的高峰。
不仅赶超世界其他先进国家,还树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远大目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会努力建设一个可以长期载人的空间站。
努力完成月球表面的载人登月,努力完成建设月球载人基地,还要完成火星无人环绕等长远目标。
或许《问天》这个名字是向天空寻找答案,但今天的航天人已经在向更深处的宇宙进行探索了。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普通人的星际旅行将不再只是电影中的情节。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