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题诵读|郑荣娇:珍藏的红旗

【总第2266期】

学好党的历史 |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珍藏的红旗 | 朗诵:郑荣娇

来源:会昌县第四小学党支部

报送:会昌县委组织部

主题诵读|郑荣娇:珍藏的红旗

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后,留守在西江县禾坑区的游击队在队长朱贵生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军队和地主铲共团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斗争。为了便于行动,全队轻装上阵。除战士的着装和武器及部队的一面红旗外,其它物品一律不带。红旗始终由朱队长随身保管。

1934年冬,在一次遭遇战中,游击队员被打散,朱队长身负重伤,生命垂危。而一起突围出来的副排长彭多春也挂了彩。敌人追捕临近,在这万分紧急关头,朱贵生将这面染着鲜血的红旗转交给彭多春,吃力地说:“多春同志,请保管好这面红旗,等革命胜利了再交给组织……”“不,朱队长,咱俩爬也要爬出去。”彭多春流着眼泪说什么也不愿扔下队长。“多春同志,我命令你一定要拼出去,保护好红旗。如果咱俩一起拼,只能旗毁人亡。”“队长,我坚决服从命令,请你放心,有我彭多春在就有红旗在。"

彭多春忍痛告别了气息奄奄的队长,怀揣红旗在深山密林中躲了两天,才辗转回到老家西江彭屋。当天晚上,他和母亲一起找来厚油纸,将红旗捆扎实并小心地藏到灰寮瓦角下面。他们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红军一定会打回来……然后,彭多春告别了母亲,远走他乡。

敌人没有抓到彭多春,就到他家洗劫,将家中财产抢劫一空,还用酷刑拷打他的母亲,要她交出“赤匪”儿子和游击队留下的物件。老人守口如瓶,既不说出儿子的去向,也不交出隐藏的红旗。结果,老人被打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冬去春来,红旗包在灰寮瓦角下静静地躺了十五个春秋,安然无恙。全国解放后,在外地谋生十多年的彭多春于1950年春返回家乡。他到家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灰寮瓦角下取出包好的红旗。同年3月,党和政府开始征集革命文物,彭多春身着整洁服装,洗净手脸,像办喜事一样,恭恭敬敬地将这面红旗交给了区党委,表达了一个苏区游击队员对党对红军的无比珍爱。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校对: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陈昱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