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公元249年,年过70的曹魏太傅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党,篡夺了国政。而实际上,这场惊天政变,早在11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出身于河内司马氏,自幼便满腹经纶,有着过人的王霸之略。司马懿心知曹操多疑,因此以养病为名而闭门不出。而为了让司马懿出仕,曹操直接以收押入监狱相逼,最终成功迫使司马懿成为自己的文学掾。

在曹操身边,司马懿虽然每天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工作,但仍时不时显露出不臣之心。根据史料记载: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简单翻译来就是,曹操察觉到司马懿有豪杰之志,有狼顾之相。一次,司马懿向曹操奏报完工作,结束后,他便转身离开。而曹操心血来潮,喊了司马懿一声。司马懿一听,赶紧扭头向后看,而身子却仍然向前,果然像头狼一样。

从面相上来说,狼顾之相代表着凶狠、狡猾和野心,就如《人伦大统赋》所载:

“狼顾者,谓回头顾而身不转,性狠,常怀杀人害物之心。”

古人皆注重面相,看到司马懿阴鸷狠厉的面容,曹操感到非常不安,当晚还做了个“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食槽(曹)”的梦。于是在第二天,曹操便告诫曹丕“司马懿绝非人臣,必然会干预你的家事”。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然而曹操绝不会因为司马懿的面容,就将其杀死。一方面,天下还未统一,司马懿的才干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司马懿出身高门,与荀彧、陈群等认嗣,不仅只针对于敌人,对自己的士兵同样如此。辽东之战结束后,时间已经进入隆冬。众所周知,辽宁的冬天是极为寒冷的。士兵们冻得快死,因此纷纷向司马懿索要棉袄。诸将皆认为:“魏明帝给了我们一仓库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给士兵们。”然而司马懿却冷酷地说:

“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也就是说,棉袄是官家之物,做人臣的怎能私自施予士兵?作为前方主将,司马懿对于这些棉袄本来就有自专之权,皇帝之所以送来这些棉袄,就是用来分给士兵的。司马懿之所以不分棉袄,实际是一种自污之术、韬晦之术。

在当时的曹魏朝廷,司马懿功劳最大,威望最高,如今平定辽东,更是无人可及。魏明帝本就是猜疑心极强的君主。司马懿掌握兵权,他自然不愿意看到他再借助官物,私自结恩于军队。因此司马懿宁愿背上虐待军士的骂名,也要证明自己对君王的忠诚。而司马懿在辽东的屠城,实际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没有野心。

司马懿撤军时,魏明帝已经病入膏肓。于是,魏明帝将司马懿火速招至洛阳。在病榻前,魏明帝流着眼泪,将8岁的太子托付给司马懿,甚至还让太子抱住司马懿的脖子。

很显然,在魏明帝心中,司马懿真被当成了诸葛亮式的纯臣,值得他以举国相托。司马懿的步步为营,最终征服了这位雄猜之主。而当时人也和魏明帝一样被骗倒,甚至将司马懿与诸葛亮并称为“二相”。实际若司马懿死于高平陵之变以前,还真有可能成为历史知名的、不输于诸葛亮的大忠臣。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但与诸葛亮不一样,司马懿的忠诚全是装出来的。辽东之战结束后的第11年,也就是公元249年,“大忠臣”司马懿在蒋济等老臣的支持下,发动了针对大将军曹爽的高平陵之变,最终篡夺了最高国政。

而在此时,司马懿终于揭下了他所有的伪装,露出了尖利的獠牙。在曹爽等人的血泊中,蒋济等人惊讶地发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不是为了匡正国家,诛杀国贼,而是为了篡夺曹氏政权,实现自己的野心。

司马懿数十年如一日地扮演着忠臣,数十年如一日的韬光养晦,最终成功骗过了所有人,其狠毒与阴险可谓是举世无双。正如陈寅恪所指出:“司马懿的坚忍阴毒,远非汉末同时儒家迂缓无能之士所能比。”而他的后代晋明帝听完司马懿的事迹后,更是哭着扑倒在床上:“如今狠毒,难怪晋室的国祚不长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