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考古队在秦始皇陵究竟发现了何物?不是宝藏,专家:不敢信

考古如今已经非常的常见了,我们也能够在各种电视平台,以及各种媒体报道那里看到听到,某某地方挖出某某人的墓,并且发现了什么什么文物。这样的报道,如今的观众们早已觉得屡见不鲜。但是,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个墓中所发现的可不一般。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竟然发现了不寻常的一幕,这绝非是什么宝物,就连那些见多识广的专家都不敢相信。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看。

在整个秦公陵园中,最早发现、唯一发掘的最大墓葬,便是秦公大墓,故人们也称之为:秦公一号大墓。

考古队在秦始皇陵究竟发现了何物?不是宝藏,专家:不敢信

在这个古墓之中,所发现的东西并非我们日常听到的各种宝物,而是尸骨。这或许引起观众的奇怪的,在墓穴中发现尸骨是什么稀奇事?确实,墓穴中理应有尸骨,但是上百副尸骨的场面,可不是什么墓穴都没够看到的!那么,为何这个墓穴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尸骨呢?这就要说起秦时的两种陪葬仪式,分别是人殉以及人牲。

据记载,人殉,指的是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者是封建主殉葬。而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以及战争中的俘虏等,而人殉中有的也是自愿的,他们的陪葬是为了让墓主死后依然有人服侍。

当然,也有奴隶被迫参与人殉。因为在奴隶制社会的观念下,奴隶本身就都是奴隶主的,甚至是想一种物品。因而,当时大部分人的观念就说是,奴隶的主人死了,那么作为奴隶的他们活着也就没有用了,所以他们也就一同要死。

考古队在秦始皇陵究竟发现了何物?不是宝藏,专家:不敢信

并且,古代还有一个有事死如生这么的一个观念。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人死了以后在阴间仍旧跟阳间是一样的生活环境。所以奴隶就要一块去跟他的主人陪葬。

而在阶级出现的时代里,人殉成为了一种广泛流行的古代丧葬仪式。这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阶级对抗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宗教行为。其中,关于每次殉多少人,并没有具体执行标准,但有一个大概。而墨子也曾说过,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在发现有棺木的人殉之后,在墓中有发现好多人骨架,不仅没有固定葬式,有的还经过捆缚,更有的身首分离,其中不少与牲畜同埋,这便是人牲了。

考古队在秦始皇陵究竟发现了何物?不是宝藏,专家:不敢信

据记载,人牲,是祭祀时人像牛羊猪等牲畜一样被供奉给祖先的神灵。被杀者多为战俘或者是奴隶。

这个仪式即是用人作为祭祀的牺牲,或墓中的殉葬器,这在古代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及奴隶制社会期间,为祭祀祖先(人鬼)、神灵或者自然界万物,而杀戮活人以为祭品。一般使用的是战争中的俘虏、被征服部落贡纳的青年男女及儿童或者由此而形成的奴隶。每次使用人牲的数目多少不等,一般为数人、数十人,有时更多。

对此,郭沫若也在《奴隶制时代·奴隶制的下限在春秋与战国之交》中写道:“卜辞中常常用人为祭牲,与牛羊犬豕同用……上面所举的人殉、人牲以及耕田的众或众人都是官家的奴隶。”

考古队在秦始皇陵究竟发现了何物?不是宝藏,专家:不敢信

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一共是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是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

其中,因该墓有186具殉人,秦公一号大墓成为了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墓中的三层台上环椁室共置殉人166具,而填土中埋人牲有20具,这样数量的人殉以及人牲,让人触目惊心,这也难怪那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也会觉得不敢相信了。

对于古代的墓葬事死如生的观念,以及为此需要大量的人殉,还有为了祭拜神灵,从而需要人牲作为祭拜品这些事情,还是让人感到太过的残酷,好在这样的的习俗没有流传下来。也希望不要再发现能够打破秦公一号大墓的记录的考古发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