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越国破吴并迁都琅琊后,渐渐成了淮泗一带小国的仲裁者。这也是越国霸业的重要根基。句践临死之前还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与齐、晋以及各路淮泗诸侯会盟。算是大大过了一把霸主的瘾。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越晋联盟渐渐促成,逐步取代了原先的越楚同盟。不过,可能促成越晋结盟的,不独有我在上一篇提到的吴越战争中楚国在南线招纳三夷的表现,也有包括楚国不支持越国北伐的因素。

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大概是在徐州会盟以前,越国招纳了邾国的流亡国君后,了解了中原形势,可能也招纳了一拨吴国的降臣。这些曾经做过大动作的失败者们,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他们有可能也去撺掇句践进一步再去耍耍威风,去讨伐一下晋国,特别是吴国旧臣们可能还想借此洗刷当初在黄池耀武扬威后还不得不让晋国主盟的耻辱。于是句践头脑发热,在彻底战胜吴国后,真的要向楚国借兵讨伐晋国。

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此时,楚国的一位老臣,灵王时代就被赞为“良史”的左史倚相劝说道,如今越国灭吴,怕是自己也损失不少,但是又要向我国求兵攻晋,只是为了显自己威风还没什么损失,不如起兵攻越。当时文种听到消息后,就劝句践,我方损失也不小,不如我国先贿赂贿赂楚国吧。句践听从了建议,把“露山之阴五百里(也就是越国的老家,蚌埠到巢湖一带的土地,马王堆帛书《缪和》作“南巢至于北蕲,南北七百里”)”的土地割让给了楚国。这片土地还成为了倚相的封地。可能后来句践派范蠡去秦淮河边筑城也是为了防备楚国从这片土地上袭击越国。不管怎么说,越国人算是认识到了,要当霸主得靠自己争取,不能总是指望着昔日的老大哥楚国了。可能也是因为楚国的不信任,让越国就此也与晋国修好了。

但是,越国在鹿郢、不寿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动作,可能有的动作,也就是帮助被齐国所灭的莒国复国,让莒国做越国的西大门的门卫,还有可能顺便也招纳了正宗大禹后裔杞国(时在淳于,今山东潍坊坊子区黄旗堡),做越国北大门的门卫。反正这路东方小国,为了防备齐、楚两国的压制,在晋楚争霸时代就是晋国的铁杆,现在又跟随了与晋同党的越国,也纯属正常。

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鹿郢、不寿二君的时代,楚国也比较老实,大概在好好安顿灭吴后新得到的淮河流域土地。可能楚惠王也念着姻亲关系,不想对越国下手吧。但是晋国,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晋国的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掉了执政之正卿知伯瑶,随后不久,晋出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三卿。三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齐国,结果病死在路上(时在前452年)。于是三家迎立了一位远支宗室,出公的堂兄弟骄为国君,即晋哀公(或作敬公、懿公)。从此,晋国的国君也像齐国的国君一样,彻底成了权臣的摆设。这也意味着日后越国与晋国打交道,必须要经过韩赵魏三卿的途径。

说到韩魏赵三家,其实这时候的盟主还是赵氏,赵襄子无恤也在一边拿着知伯的头盖骨当酒碗喝酒,一边当上了赵国的正卿。实际上,赵襄子其人也是与吴越有着深厚关系的。早在越国的灭吴持久战中的前475年12月,赵襄子听闻吴国处境艰难,自己把自己的饮食规格降的比三年丧期还低。话说回来,其实赵襄子并不是什么严谨守礼的人。在这一年的前一年,赵襄子的父亲赵简子离开了人世,按理说赵襄子应该斋戒守丧,但是他却在随后的夏天干了件违礼的大事,他在夏屋山(今山西代县草垛山)开了个野餐Party,请姐夫代王过来吃饭,结果宴席上代王的脑袋被厨师用铜勺打成了个破瓢,赵襄子顺便灭了代国(都在今河北蔚县代王城),事后赵襄子的姐姐受不了,用发笄自杀了。

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然而赵襄子为了表示与吴国的友谊,还派了个使者楚隆出使吴国慰问一下吴王夫差,楚隆表示,先前黄池会盟时候,我们吴晋两国表示要“好恶同之”,但如今我们晋国无法救援,就只能派我传个话来了。夫差表示,我无法侍奉越国,也让晋国操心了。言罢,夫差还赠给楚隆一小筒珍珠,说:“句践不想让寡人好过,看来寡人是不得好死了。”算是对晋国慰问的正式回答。楚隆要离开的时候,夫差还问了一个问题:“快淹死的人还要强颜欢笑,我也要问你一个问题,贵国的史黯为什么会被称为君子?''公元前510年夏天,吴国讨伐越国,史黯夜观天象,曾经预测,不到四十年,吴国将被越国消灭。夫差在这时候间起史黯,多少有些自嘲的意味。楚隆回答得很委婉:“史墨这个人啊,做官的时候没人讨厌他,退休之后没有毁谤他,是因为这样才被人称为君子吧!”夫差听后答道:“您说得真是恰当。”

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这番对话虽然很巧妙,但也反映了春秋末年超强霸主消退,地区性强国涌现的事实,是啊,当年吴国曾经把楚国打到差点灭国,如今也陷入当年楚国的场面了。这场景,自然是只能期待“君子”来拯救一国了。不过吴国的问题,按照此后魏国人李克的分析,是亡于“数战数胜”,这样下来君主骄纵民众疲惫,所以最终亡于好战穷兵。而某种意义上,越国其实后来也走上了这条道路,不过越国的归路还有一些不一样,我会放在后面的章节来讲。

再回来看越国,越王不寿在前449年(秦厉共公二十八年)派使者去秦国为儿子(我觉得不太可能是为自己,越王不寿那时候应该有五十多岁了)接了一位妻妾回来,这可能也是为了敦睦一下楚国盟友内部的友谊,说明这个时代越国大概是与晋楚关系都比较和谐的。然而到了第二年,越王不寿就被儿子朱句(金文作“州句”)所杀,这也是后人所追述的“越人三世弑君”事件中的第一起。

越国进入朱句的时代后,就与晋国(以及晋国霸业的后续继承人魏国)合作更为亲密,与楚国渐渐疏远了。不寿弑君后的第二年,楚国就开始加大了对东方淮河流域地区的经营,消灭了蔡国(时在前447年,楚惠王四十二年),《战国策》称“蔡恃晋而亡”。蔡国本身在晋楚争霸时期,是楚国的小弟,然而在吴越崛起后的“四强时代”(即晋、楚、齐、越),选择了依附晋国,这种二五仔行为,自然是找打没的说。灭了蔡国以后,根据《清华简楚居》的记载,楚惠王自己干脆坐镇蔡国故地州来(今安徽凤台县),而让太子坐镇老巢郢都,足见楚国对于东方的重视,而这种重视,也意味着楚越两国对瓜分吴国遗产共识的一种破灭,江淮地区,又要不太平了。

楚惠王果然又开始了进一步的东方经营,先是在楚惠王四十四年(前445年)长途奔袭,端掉了越国的北大门门卫兼齐国的东大门杞国,算是给齐国和越国都上了一课。尔后又引进了一位工程人才,来自鲁国的公输般(也就是鲁班),他发明了一种水战兵器“钩镶”,就是把一种类似于船锚形的金属钩子坠在绳索之上,这种兵器很有用处,它对败退的敌船能钩住,对进攻的敌船能抗拒往前推。因为楚国在长江、淮河的上游,而越国处于下游,一旦水上交战不利,越国水军可以借着水流迅速撤退,如果越军占了上风,楚军船只沿水流而下,自然越国水军就可以与陆军配合围歼楚国水军。但是,自从楚国有了公输般发明的秘密武器,就再也不怕水军的重大损失了。

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图:钩镶实物,藏于徐州博物馆

不过虽然在水上可能略有损失,越国却在陆地上加紧了与晋国的配合。事实上,晋国在三家灭智氏以后,赵氏虽然也有晋阳被围三年的巨大损失,不过仍然是韩魏赵之中最强的一员。另外其实赵襄子本身也是有大晋国主义思想倾向的人物,当年孙武也认为晋国六卿最后会归政于赵氏,所以赵氏一族还不希望看到晋国瓦解,为了统合人心,就要继续加紧对外征战,以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清华简系年》当中就有一条记载:晋敬公(哀公)十一年(前441年),晋国的赵桓子(赵襄子无恤之子)在巩(今河南巩义,时属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大夫会盟,还会见了越国之令尹宋,约定两国一起讨伐齐国,结果把齐国打得损失很大。齐国人不得不沿着济水修筑起长城,从泰山西麓一直修到海滨。这一役虽然给齐国造成的威慑很大,不过我觉得这次征伐背景故事可能更多。

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其一,会盟的发起者是赵桓子,此人曾在赵襄子死后违背襄子回归宗法旧制传位与其兄赵伯鲁之孙赵献子(或其父代成君)的遗愿,驱逐了本当嗣位的赵伯鲁的后人,自立为赵氏宗主。但若依旧说,会盟发生时赵襄子还未离世,这可能一是记录《系年》的楚国人记错了,二是赵桓子嘉早在赵襄子在世时就与韩魏两家达成了默契,或者是赵襄子生病不能视事,从而逐渐从父亲那里夺过了晋国的权把,三是也许此时赵襄子真的离世了,《赵世家》襄子在位三十三年不误,则其卒年正在前442年,当年赵桓子立,在位十八年卒(前424年)而立献子。《赵世家》之误在于将襄子在位时间前移了17年,由前475年-前442年前移至前458年-前425年。何以出此错误?可能是因为献子乃政变上台,杀桓子之子而立,其得位不正,无论桓子为献子之兄或之叔,最终是献子之后代享有赵国,因此后世赵国史料有意缩减桓子在位时间,并为司马迁所误采,结果是将桓子实际在位的17年误增入了简子在位时间中。其二,会盟地点在周室之巩,而同年周室在周贞定王驾崩后,连续发生两起弑君事件,有可能赵氏在巩地主持会盟,也是因为刚刚结束了对周室内乱的安排。其三,越国本身在齐国之东,而这次用兵则主要在齐国的西境,而此时杞国被楚国灭掉不久,可能越国出于畏楚情绪不敢从东面出兵,只好借助鲁、卫之地出兵与晋国会合。可见,此时的越国虽然还算天下四强之一,但还是不得不抱抱晋国的大腿,给晋国当打手。

晋越联合破齐战役后,可能楚惠王又一次感受到了晋越联盟在北方和东方带来的压力,就又一次回到了楚国的别都鄢郢,免得在东方遭受麻烦,又让太子坐镇西北方向的“疆郢”(今湖北老河口一带),大概是怕晋国的韩氏从西线发动进攻吧。然而西线有威胁,他却对东线又动了心,对晋国自文公时代起的老朋友宋国动了念头。这就引发了后面墨子在楚国宫廷和公输般打模拟攻城战的故事。看来越国人也要感谢墨子的和平主义活动,也减少了一点来自楚国的威胁。

楚惠王崩后,楚简王中即位,新王一上来,又干掉了越国的老朋友兼西大门看守莒国(时在楚简王元年(前431年)),有关莒国的灭亡,苏代说是“莒恃越而灭”,《尸子》则言“莒君好鬼巫而国亡”。大概莒国人也是因为仗着有越国老大哥的照应,居然不重视守备,一心搞起鬼神巫祝活动去了,但是也不想想,这会子老大哥主要是陪着晋国敲打齐国,对楚国暂时搁下来了。

莒国灭亡后的第二年,越国也没跨过五莲山给莒国复仇,而是跟着晋国继续敲打齐国,想要西损而北补,就跟着晋国派来的赵狗(此人便是赵襄子时代大败狄人的“新稚穆子”,可能是他的后人别立了新稚一氏),一起打击齐国,晋军东跨过齐国新筑的长城,宋、越两国又联手,击败齐军于襄平(此地不详,但应在沂蒙山以南)。可见,越国人对齐国,看来是威胁不小。

总之,从这段历史来看,晋国人特别是其中的赵氏实在是相当精明。他们先交好吴国,后交好越国,并支持他们与齐楚乱斗,外交手段用的超溜。如果没有这种手段,倘若南方局势稳定,则楚、吴必乘晋霸衰微、六卿乱斗之际,起来并吞中原。这样一来,或许为中国文化基础的战国文化便会大变换个样子。幸亏中原各国政局变动的当儿,晋国人在南方远交近攻、扶弱抗强,这才得以保存了中原文化,才有了日后战国七雄的局面啊。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平沙无垠”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