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名将彭义斌:拒绝史天泽劝降,被蒙古军处死

1225年,地点五马山,5万宋军与2万蒙古兵对决,双方连续交战,不分胜负。此时,史天泽亲率五十“汉军”精锐悄悄来到山后,突袭宋军薄弱之处。宋军腹背受敌,大将彭义斌被俘虏,拒绝投降蒙古,被处死。

南宋名将彭义斌:拒绝史天泽劝降,被蒙古军处死

彭义斌,南宋名将,被誉为“岳飞”,他一心想要恢复中原,收复失地。1211年,成吉思汗率15万大军南下,分两路攻打金国,在野狐岭之战中击败45万金军,夺取了作战主动权。

野狐岭之战后,蒙古骑兵长驱直入,河北、山东地区纷纷爆发起义,“红袄军”就是赫赫有名的一支。这些起义军,有些支持金国抗击蒙古;有些投靠蒙古,如史天倪、史天泽兄弟;有些则投靠南宋,想要恢复中原。

彭义斌,“红袄军”名将,长期与蒙古骑兵作战,后投奔南宋,所部被称为“忠义军”,是南宋朝廷收复中原的一支劲旅。此后,彭义斌作战更加卖力,表示要效仿岳飞,恢复大宋江山。

彭义斌骁勇善战,谋略过人,且嫉恶如仇,他看不惯同样出身“红袄军”的李全,两人之间矛盾很深,经常兵戎相见。李全,战斗力强悍,但意志不坚定,在蒙古、金国、南宋之间摇摆不定,对南宋收复中原非常不利。

南宋名将彭义斌:拒绝史天泽劝降,被蒙古军处死

李全立场不坚定,彭义斌非常恼火,便率兵偷袭李全的运输队,夺取马匹三千。有了这些马匹,彭义斌得以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纵横山东、河北,收复众多地方。彭义斌最强时,麾下兵马几十万,让蒙古有所忌惮。

为了有效抗击蒙古 ,彭义斌联手金国名将武仙,在真定击败史天倪,并将其阵斩。史天倪一死,蒙古阵营中的“汉军”胆战心惊,在河北连战连败,即便史天泽重新指挥,也难以扭转局势。

几十万大军在手,虽说精锐不多,但声势浩大,对付中原地区的“汉军”,还是非常有把握的。1225年,成吉思汗调集兵马,准备西征术赤,维护内部规则。术赤,成吉思汗的长子,骁勇善战,但“不速之客”的身份,让他郁郁而终。

蒙古主力返回漠北,成吉思汗准备西征,但术赤死讯传来,成吉思汗悲痛万分,自己错怪了长子,便停止行动。乘着蒙古兵返回,彭义斌围攻东平,对付“汉军”名将严实,双方在城下交战一个多月。

南宋名将彭义斌:拒绝史天泽劝降,被蒙古军处死

严实,金国名将,后投降木华黎,并将其控制下30万户送给蒙古,因而得到重用。严实不是彭义斌的对手,便向蒙古国王孛鲁求救,但孛里海畏惧彭义斌,并未救援东平。

蒙古兵不来,严实主动投降彭义斌,成为宋军的一员,到立场不坚定,随时准备再次投奔蒙古。考虑到严实在河北地区的威望,彭义斌对他礼遇有加,以此吸引燕赵地区的忠义之士来投靠,为北伐大业出力。

夺取东平后,彭义斌横扫附近州府,将蒙古兵赶走。为了对付彭义斌,孛鲁从各地调集兵马,以孛里海为主帅,史天泽为先锋,率2万兵马攻打彭义斌,消灭这支孤立在中原的宋军。

彭义斌从山东进入河北时,便向南宋朝廷提出建议:先消灭李全,夺取山东,然后进兵河南、河北,收复中原。有了河南、河北、山东作为前进基地,收回燕云十六州不是难事。但是,南宋正在与吉思汗商议“联合抗金”的策略,对彭义斌的建议不加理睬。

南宋名将彭义斌:拒绝史天泽劝降,被蒙古军处死

南宋朝廷态度不明确,又害怕得罪蒙古,彭义斌就是孤军作战,独自在中原地区转战,其所处之环境与岳飞是何其相似。孛里海、史天泽率2万兵马前来,彭义斌严阵以待,准备与蒙古骑兵进行一次正面对决。谁知,严实再次叛变,让宋军猝不及防。

严实临阵倒戈,蒙古骑兵乘势发起进攻,彭义斌交战不利,退守五马山,所部还有5万多人。五马山,位于河北石家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严实倒戈,带走了大部分兵马,孛里海、史天泽实力大增,蒙古兵、“汉军”,接近十万。

有五马山作为依托,彭义斌严防死守,多次击退蒙古骑兵的冲锋。夜晚,彭义斌出兵夜袭,让孛里海不得安宁。随着战事的推移,孛里海粮草耗尽,金国名将武仙又赶来增援,便打算撤兵,从长计议。

孛里海动摇,史天泽并未放弃,他找来附近村民询问,得知山后有条小路,可以直接突袭宋军大营。宋军、蒙古军交战正酣时,史天泽率50位“汉军”充当敢死队,披荆斩棘,从山后小路发起进攻,直接攻打宋军大营。

南宋名将彭义斌:拒绝史天泽劝降,被蒙古军处死

“汉军”突然杀来,彭义斌没有防备,宋军阵脚大乱。孛里海乘势猛攻,彭义斌收集溃散宋军,退守山顶,继续血战厮杀,力竭被俘虏。史天泽很敬佩他,便建议彭义斌归顺蒙古,一起为成吉思汗建功立业。

史天泽劝降,彭义斌严词拒绝,说自己的大宋的士兵,山东、河北,也都是大宋的疆域,岂能当别人的属下呢。史天泽很惭愧,离开了坐席,彭义斌被处死。

参考书目:《元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