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欢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面纱》、《刀锋》都是很不错的作品,连大作家张爱玲都非常喜欢读毛姆,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经典作品,自有它流芳百世的理由。毛姆对人性的解读很透彻,又能站在上帝的角度来评判,满怀慈悲。
读完《刀锋》,心情是复杂的,书里面的人物特征非常鲜明,特别是三个主要的女性角色,她们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结局。正是应证了那一句“性格决定命运”,当然还有人物本身的眼界和格局。

伊莎贝尔
很喜欢书里伊莎贝尔,一出场她就是全场的焦点,为人活泼大方,不但容光焕发、诙谐开朗,也懂得享受生活,欢快的性格足以感染旁人。她的举手投足自然不造作,相形之下,旁边的人便显得俗不可耐和黯然失色。
她有一个恋人拉里,拉里有种与生俱来的迷人气质,伊莎贝尔会对他无限倾心。看他的眼神更是充满爱和依恋,他们四目交会之际,拉里的目光流露着温柔,甚是美好。就像所有小年轻的爱情一样,单纯又美好,让人艳羡无比。
这对小情侣看起来是多么般配,可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的,拉里因为好朋友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不再对人生抱有太多热忱,甚至没有正经一份的工作,这对于伊莎贝尔无疑是天方夜谭。她虽然从小衣食无忧,但仍然能凭直觉认为钱很重要,钱象征着权势和社会地位,男人赚钱天经地义,人生本来就该为此努力。
伊莎贝尔说,就算拉里没有任何财产,但是有份年薪三千的工作,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嫁给他,会替他煮饭、帮他铺床,不会在乎穿什么衣服,什么都没有也没关系。会当成是有趣的挑战,因为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她相信天道酬勤。
伊莎贝尔是真心爱着拉里的,她也为他们的未来打算过,她托人为拉里找了份工作,她希望他们能安安稳稳地过上幸福的日子,拉里却想要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谁也谁不服不了谁。他说他想去美国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曾经也想过等他回来,可是一方面她太爱拉里,不想干涉他的人生,一方面她也不会为了他放弃自己的舒服日子,背井离乡去未知的地方过着未知的生活。
所以伊莎贝尔最终选择了门当户对的格雷,一个家庭优渥的富家子弟,安安心心过着岁月静好的日子。
伊莎贝尔的舅舅说过一句话,他说伊莎贝尔嫁给门当户对的格雷,也许多年以后伊莎贝尔会出轨拉里,格雷也能包养各种情妇,各玩各的。但是他料想错了。
她是清醒的,早早就明白了,女孩子就算再爱一个人,也不能为了爱情放弃自我,放弃一切陪他去往陌生的城市。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得到了,也就不再彷徨,过去就都让它过去,对于格雷的疼爱,她也感恩,于是好好照顾家庭,努力做个好母亲好妻子。
这让我想到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盛明兰,她和齐蘅小公爷的爱情。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是许多情窦初开的女生心目中的白月光。可是年少的爱情在现实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其实明兰开始也彷徨纠结过,想过答应小公爷,但最终在祖母的循循教导下,选择了更加有担当的顾廷烨。
伊莎贝尔的观念多数来自身边长辈的引导,她的舅舅和妈妈,从现实角度出发,分析给她听,让她不至于走错。所以女孩子对待婚姻的观念,一定要虚心请教身边的长辈,听听他们的意见,虽然他们的话可能听起来是多么世俗,可是这往往都是长辈们的亲身经历,甚至是血泪的教训。
无法想象活泼骄傲的伊莎贝尔嫁给拉里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也无法想象明兰嫁给齐蘅小公爷以后的样子,也许那是美好的爱情只剩下一地鸡毛,这就是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的结局都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