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要寻找一个渠道,发泄一下,于是便有了耍性子、发脾气的行为

有很多家长发现了,现在的孩子和我们的交谈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越发把自己关进自己的小世界里,和妈妈的交流也变得不再那么顺畅。其实,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妈妈。孩子最初的无话不谈让妈妈逐渐产生一种感觉——孩子有事就必须要和妈妈说。妈妈也同样是有着思想的人,而且又有更多地为孩子着想的心思,所以妈妈会一边听一边加入自己的想法,并随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纠正。

孩子要寻找一个渠道,发泄一下,于是便有了耍性子、发脾气的行为

遗憾的是,很多妈妈慢慢地没有了倾听的耐心。因为随着孩子成长,妈妈对孩子的关注逐渐转移到了学习成绩好不好、兴趣能力强不强等方面,对于孩子的情绪便不是那么太在意了。孩子在这方面是非常敏感的,当他发现不管自己表现得是快乐还是悲伤又或者是愤怒,妈妈都并不感兴趣,甚至没有耐心听他把话说完时,他会学着闭嘴,逐渐关闭心门。

孩子要寻找一个渠道,发泄一下,于是便有了耍性子、发脾气的行为

可是情绪往往是遮掩不住的,孩子总是要寻找一个渠道发泄一下的,于是便有了耍性子、发脾气的行为。所以,并非孩子在故意地要性子、发脾气,而是他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情绪,那么妈妈就要开始“训练”自己有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识。认真观察但不要过多猜测。发现了孩子有情绪之后,不要过多去猜测。

孩子要寻找一个渠道,发泄一下,于是便有了耍性子、发脾气的行为

比如孩子不高兴,你可以问“你怎么了”,这个开头其实已经够了,这是可以引发孩子讲述的一个开头,但是如果你不满足,接着问“考试考砸了?”“和人打架了?”“挨老师批评了?”“与同学闹矛盾了?”……这些问话虽然看似在关心孩子,但每一个猜测都是负面的,在孩子听来就是另一种含义了,你是不是又惹事了。实际上,妈妈连番的猜测让孩子感觉非常不舒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