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发生在曹操东征徐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刘备、郭嘉。原文如下:

却说曹操正在军中,与诸将议事,人报徐州有战书到。操拆而观之,乃刘备书也。书略曰:“备自关外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不及趋侍。向者,尊父曹侯,实因张闿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黄巾遗孽,扰乱于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曹操看书,大骂:“刘备何人,敢以书来劝我!且中间有讥讽之意!”命斩来使,一面竭力攻城。
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操从其言,款留来使,候发回书。正商议间,忽流星马飞报祸事。操问其故,报说吕布已袭破兖州,进据濮阳……止有鄄城、东阿、范县三处,被荀彧、程昱设计死守得全,其余俱破。曹仁屡战,皆不能胜,特此告急。操闻报大惊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图之!”郭嘉曰:“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刘备,退军去复兖州。”操然之,即时答书与刘备,拔寨退兵。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为报杀父之仇,曹操率部血洗徐州。陶谦无力抵抗,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随即派刘备率部来到徐州。刘备突破重围进入徐州后,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罢兵休战。曹操大怒,谋士郭嘉却建议曹操先对假装答应,然后突然发动进攻。不料,就在此时曹操的老巢兖州几乎被吕布、陈宫等人全部占领。曹操也只能回信给刘备,答应退兵,全军随即赶回兖州与吕布血战。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郭嘉口中的“先礼后兵”,意为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强硬手段解决。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说首创的一句成语。
父亲曹嵩被杀,曹操大举进攻徐州,陶谦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派刘备支援,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在《三国志》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刘备是否真有那样的实力突破曹军的围困并写信要求曹操退兵,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首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刘备的实力如何?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这也就是说,公孙瓒派遣刘备增援徐州时,刘备手下仅有士兵一千多人,兵力弱小。陶谦得知刘备的实力后,不得不提供四千将士给刘备,算是为刘备组建了一支队伍。
刘备这支四千人的队伍,与曹军较量的结果如何?是否有过突破曹军重围的战绩呢?《三国志·武帝纪》中也有一段明确的记载:“(曹操)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这也就是说在曹军的强大攻势下,刘备的四千人连同曹豹的军队被曹操打得落荒而逃,损失惨重,连郯城也未能守住。以这样的实力,又哪里有底气写信给曹操要求罢兵休战呢?
从以上的两段记载可以清晰地看出,小说中的这段描述并非历史的真实。只不过小说作者为了突出刘备这一人物形象,特意虚构了这段情节。事实上,即便刘备真的曾写信给曹操要求罢兵,不但郭嘉不会建议给刘备任何面子,曹操必然会不屑一顾。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