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5家上市公司预告全年业绩:5家深企预告净利润为正

75家上市公司预告全年业绩:5家深企预告净利润为正
75家上市公司预告全年业绩:5家深企预告净利润为正

又到岁末年初。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如何,或许可从上市公司的业绩中窥见一二。

南都记者梳理Wind数据发现,截止到12月21日,公布今年全年业绩预告的企业增加到75家,其中预喜的占78%,近八成。截至12月15日,58家企业预喜:9家续盈,23家预增,25家略增,1家扭亏,合计占总数的86%,传媒、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表现较为突出。另有6家略减,1家首亏,2家续亏。

尤需注意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医药生物行业两极分化渐趋明显,不少企业的净利润暴增,令其他同为上市公司的“邻居”们艳羡,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医药企业或是受高研发投入拖累,或是因竞争渐趋激烈等原因亏损严重。

南都记者也注意到,深企整体表现不错,虽然仅5家预告了2021年业绩,但净利润均为正,还有企业净利润大涨3倍。不过,对于部分净利润暴增的公司,去年业绩基数较低也需要纳入权衡的范畴。

电子、交通运输等行业净利润暴增

根据业绩预告规则,沪市规定,上市公司预计全年可能出现亏损、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增长或下降50%以上等三类情况,应进行业绩预告;深市则规定,预计报告期内出现净利润为负、扭亏为盈、实现盈利且净利润同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期末净资产为负、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千万元,应进行业绩预告。

可见,进行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在盈利、亏损方面均较突出,虽未涵盖全部A股上市公司,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那么,此次业绩预喜的佼佼者具体是哪些公司,又深藏于哪些领域?

在净利润下限上,分众传媒、龙佰集团、歌尔股份、双星新材、迪阿、海力风电等6家企业均超过10亿元。其中,分众传媒以超过60亿元的净利润下限暂居第一。

在净利润增幅上,超过100%的有14家,包括:东芯股份、怡亚通、嘉和美康、保龄宝、炬芯科技、力量钻石、华兰股份(301093)、普冉股份、延安必康、龙佰集团、迪阿、凯普生物、隆华新材、佐力药业。

其中,上市甫一周、去年方扭亏为盈的东芯股份净利润暴增,增幅超过1128%。此外,怡亚通、嘉和美康、保龄宝的净利润增幅均超过300%。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净利润暴增的企业所在的行业分别是:电子、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轻工制造等。

其中,医药生物有4家,分别是佐力药业、凯普生物、延安必康与华兰股份。

生物医药行业业绩两极分化趋势渐显

南都记者注意到,以目前的业绩预告来看,生物医药行业颇为特殊,两极分化趋势较为明显:不少企业的净利润遥遥领先,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出现在亏损名单中。

具体来说,在净利润下限排名前十的企业里,有3家是生物医药,包括延安必康、恩华药业和凯普生物。

在净利润增幅翻倍的14家企业里,也有3家属于生物医药,分别是华兰股份、延安必康和凯普生物。

然而,生物医药行业也囊括了3家亏损企业:首亏的是贝瑞基因,今年全年净利润约-9000万元-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8%—143%。续亏的有2家,其中迪哲医药(688192.SH)的净利润约-68000万元-61000万元,百济的净利润约-1101200万元-854200万元。

在公告中,贝瑞基因解释了亏损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因为客户前期研究项目结题,阶段性科研服务采购减少;二是后疫情阶段医院诊疗人数恢复较慢,产前检测数量增速放缓,且市场竞争加剧使检测价格下降等。

事实上,在全球新冠核酸试剂、检测单价下降以及业务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相关基因公司可能重回低迷的增速区间。与贝瑞基因这个“华小”相似,华大基因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长也不给力,营收与净利润均较去年同期下降。自今年年初至12月16日收盘,华大基因的股价下降了约29%。

对于另两家亏损的生物医药公司而言,研发是个拖累业绩表现的关键词。

2021年12月15日,百济神州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发行价高达192.6元/股。不过,市场似乎并不愿意为高价“买单”,上市首日即惨遭破发,大跌逾16%。

对于今年业绩亏损,百济解释称,由于公司属于生物科技公司,目前保持持续高额研发投入,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尚未实现盈利,因而在可预见的期间内存在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这家生物科技巨头的研发费用高得惊人,2021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高达65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国内“医药一哥”恒瑞医药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也不过26亿元左右。

针对业绩持续亏损的原因,上市不久的迪哲医药也表示,主要系公司加大了临床管线研发投入力度。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迪哲医药核心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公司尚未盈利。

显然,对于高回报与高投入、高风险并存的医药行业而言,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深企业绩整体表现不错

截至12月15日,已经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预告的深圳企业不多,仅5家,分别是怡亚通、迪阿、鼎阳科技、劲嘉股份、强瑞技术,总体来说业绩表现不错。

在净利润的增幅上,上述5家公司分别为345.56%,143.23%,86.18%,35%,-23.78%。虽然排名最后的强瑞技术增幅为负数,但是净利润也为正,净利润下限为4900万元。

在净利润上,供应链企业怡亚通暂居第一,净利润下限超过5个亿。对于公司业绩出现如此明显的涨幅,怡亚通解释称,首先是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品牌运营及营销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其次是公司2021年7月完成非公开发行新股,优化融资结构,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唯一一家净利润增幅为负的强瑞技术。这是一家主要从事工装和检测用治具及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也是华为的供应商之一。该司业绩的下滑,与华为关联莫大。

根据该司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4,900-5,400万元,与2020年相比变动幅度为-23.78%至-13.58%。

事实上,该司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就已同比减少24.05%。彼时,该司解释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核心客户华为受到美国制裁,其对公司的采购订单大幅下滑,从而导致公司订单饱和度不及预期,各项期间费用有所增长但营收略微下滑等。

去年,尽管遭遇疫情影响,但上市深企整体业绩仍呈现恢复性增长,抗风险能力增强,夯实了实体经济基本盘。今年,深圳数百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如何,值得期待。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玉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