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王朝,皇家子嗣也是个庞大的群体,但各朝各代对于皇子的教育程度也不同,而其中清朝对于皇子的教育是最为严苛的。清朝的皇子从6岁就开始上学,凌晨三五点钟就要起来晨读。而且皇帝还会随时的抽查功课,皇子们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清朝对皇子的教育如此严苛,主要也是为了保证皇位继承人的能力,避免皇位交给没有能力的人。皇子们学习儒家思想,也能够加强统治,而清朝皇帝多是爱学习之人,对皇子的教育有一定影响。

保证皇帝的能力
首先,清朝之所以如此重视皇子们的教育,也是为了提升皇子的政治思维能力,防止无能的皇帝误国。史料中记录,清朝对皇子们的教育有一套成熟且严苛的学习体系。首先,皇子们六岁就开始学习了。
其次,皇子必须深读儒家经典,还有骑射也是必修课,学习范围比较广泛。再者,皇子们的学习时间非常长,而且除了老师们布置作业和检查,皇帝也会不定期的抽查。清朝史料中记录,平常人不用每天早起读书,可皇子们必须每天如此。清朝如此注重皇子们的教育,主要是要培养皇子们的能力,避免出现能力低下者继承皇位误了国家。
纵观清朝这几百年的历史,的确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皇帝,像康熙、雍正都是难得的千古一帝。当然也有嘉庆、道光这种平庸皇帝,好在没有嘉靖那样的奇葩出现。如此严格的教育下,让大多皇子们都恪守本分,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所以说,清朝对皇子们严苛的教育虽然不能完全保证皇子们的上限,但至少能够控制下限。而且清朝的皇帝们也会恪守成规,不会僭越祖上留下的礼法,这是清朝严格教育下的成功果实,也是失败的地方。
学习儒家经典
其次,清朝对于皇子教育如此的重视,其实也为了培养出文化优势,更便于实现统治。清朝皇室是满族人,闯入山海关进入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但是在礼仪文化上面比不上中原王朝。而且康熙也说过,中原文化是远远超过于满族文化。清皇子们学习儒家经典,像四书五经和各种礼仪等都需要学习。康熙皇帝还曾经亲自带着皇子们和大儒讨论学习,并且夸赞皇子即使没有大的学问,也能够读懂儒家典籍。
从史料中分析,清朝如此重视皇子们的教育,其中很大目的是学习儒家经典,感受中原文化。在清朝初期,他们因为不懂得中原文化,还遭到士大夫的嘲笑和诋毁。在通过学习之后,一方面能够在文化上对峙士大夫,压住士大夫的嚣张气焰。而另一方面让皇子们学习儒学,也是能够起到一些引导作用,便于统治。所以说,清朝皇子们学习儒学,可以压制住士大夫,起到引领全国的文化趋势的作用,清朝皇子们也做到了。
宗室风气就是爱学习
另外,清朝皇亲宗室大多爱学习,而且形成了一种风气,清朝前几个皇帝也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康熙就曾经说过:自己刻苦学习读书一百多遍,是为了能够理解到书中的意思和道理。康熙是出了名的爱读书,甚至读书能够读到吐。这种爱学习的风气也传到了雍正身上,雍正审批奏章是也是亲自动手,不会交给大臣或者其他人。乾隆皇帝同样也爱好读书写诗,延续了爱学习的风气。
清朝初期的几位皇帝,如此的热爱学习,也给后代营造了学习风气。他们这么爱学习,自然也对皇子的教育非常上心,慢慢摸索出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之后的皇帝按照体系教育就好了。康熙、雍正、乾隆都爱学习,也是开了个好头。不仅在于文化学习上,清朝也非常注重皇子们的战斗力培养,骑射是八旗子弟的必修课。所以说,从建朝初期的几个皇帝开始,营造了一种爱学习与勤政的风气,同时也逐渐完善了皇子教育体系,让皇子们生活在学习的氛围之中。
综上所述,清朝如此重视皇子们的教育也是有着客观需要。皇子们学习儒学,融入中原的文化,同时压制住士大夫。培养皇子们的能力,避免出现无能的皇帝误了国家。而且清朝初期的几个皇帝,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后代营造出学习氛围。皇子们接受严苛的教育,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能力,也能统治住他们的思想。但这种教育体系也有弊端,毕竟大大打压了皇子们的个性。
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想要变得强大,教育非常重要。当然了,教育孩子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过于严苛也会压制住孩子的个性,起到相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在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