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至到!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食和文化的魅力

今日冬至,大家都吃饺子了吗?过了冬至,气温会越来越冷,我们也需要储备更多的能量过冬啦!

冬至到!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食和文化的魅力

冬至大如年

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如何让孩子快速融入冬至氛围,感受冬至背后的文化呢?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这些事情。

冬至那些事儿

冬至,俗称“长至节”、“冬节”等。冬至是一个寒冷的节气,也是24节气中最早定下的节气。“冬至”的“至”是达到了极点,阴至而阳,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夜最长,昼最短。

冬至到!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食和文化的魅力

冬至意味着蓄意勃发,古人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冬至半月是很喜庆的节日,庆祝方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祭祀、贺礼、饮食等。至今民间仍然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吃什么?

地大物博的祖国,各地过冬至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北方大部分地区吃饺子、南方有些地方习惯吃汤圆,饮食各异。

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流行在冬至这一天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寓意防寒保暖。古人认为冬季耳朵容易受冻,饺子长相类似耳朵,吃饺子可以防止耳朵受冻。

冬至到!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食和文化的魅力

汤圆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

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冬至到!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食和文化的魅力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

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

冬至和孩子一起做什么?

画九九消寒图

一些书籍记载了明代民间,从“画九”而来的风雅习俗: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妇人早起梳妆时,每天以胭脂轻点一圈,八十一圈既足,梅枝映在窗前变作杏花,即春暖回。

冬至到!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食和文化的魅力

数千年的农耕生活,我们的先民与天地万物、四时寒暑消磨出多少温存,多少诗意。通过画画让孩子了解九九背后的节气故事。

给孩子讲冬至故事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冬至到!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食和文化的魅力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到!和孩子一起感受美食和文化的魅力

一起念冬至儿歌

《冬至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

保你耳朵冻不掉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

平安幸福乐陶陶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

明天太阳会更好

冬至过后,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给孩子做好准备,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严寒的冬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