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流量时代来临之后,娱乐圈天价片酬层出不穷。

如之前传闻《择天记》中鹿晗、古力娜扎等人的片酬1.2亿,Angelababy的《孤芳不自赏》抠图,还拿走八千万片酬。

他们让普通观众看到了世界的参差,阶级的鸿沟,也引来了整治,天价片酬的乱象得到了缓解。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可天价片酬稍微控制住了,阴阳合同又出来了。

小崔的几个抽屉撕开了这个顽疾,但比这两者更坑人的是把电影当作是金融产品。

电影是艺术,金融是产品,产品不管好坏,赚钱就行,可当电影成了金融产品,艺术性就丢失了,质量必然参差不齐,而是以坏居多。

这样一来,虽然没了天价片酬,但是金融手段,这是比天价片酬更狠的存在。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天价片酬多了,老百姓听了,只是发发怒、生生气。

而把电影搞成金融产品,损害的是老百姓切切实实的真金白银,喂饱的却是那些电影背后的公司。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在《圆桌派》中,姜文喝了点小酒,有点小嗨,说起了拍电影和请吃饭的关系。

窦文涛在一旁不解地问:“还有拍电影不是为了请观众吃饭的?”姜文疯狂眨眼地说:“有啊,为了上市,为了换股票的嘛。”

这一回答又戳到了窦文涛的盲区,“拍个电影,没票房能上市,能涨吗?”,姜文又开始答疑解惑。“这事你得问专业的,他们都有办法,这都不是事儿。”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他们是怎么利用电影把一块钱变成两块钱的?姜文在《让子弹飞》中做了阐述。

一来到鹅城,师爷迫不及待地查账,得知鹅城百姓都成穷光蛋了,税被收到九十年后了,一脸不悦。

张麻子告诉他,自己从来不想挣泥腿子的钱,而是谁有钱挣谁的钱,师爷一把搂过张麻子,向他传达生财之道。

“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缴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跟着交钱;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这句得全文背诵的台词,放在现实中同样受用。

如某部电影的成本是1块钱,引入四家公司,对外说成本是4块钱。

然后把这部电影以4块钱的价格分拆卖给十家公司,这时原公司已经收回了钱并且赚了三倍。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紧接着这十四家公司对外说该片成本十块。

让某些专业平台对电影进行票房预测,往几十块上搞,毕竟十块成本在哪,票房几十块也不算什么。

随后这些公司向散户卖这部电影的份额,向他们承诺,有大明星,是大制作,稳赚不赔,盈利率百分之几百,属于躺着赚钱。

之后再找一批水军,引爆口碑,吸引观众进场,让票房先高一轮,之后因电影质量问题,票房呈直线下滑,被迫下映。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

那就是口碑维稳,票房逆跌,持续高涨,接近对外说的成本。

此时再整出一些幺蛾子,让票房基本止步于此,或者再助几波力,让票房无限靠近,甚至超过当初的票房预测线。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这三种可能都是为了赚钱,前两种用一个公式可以解释。

分红是分盈利,盈利等于票房减去成本,成本十块钱,票房三块钱,盈利就是负七块钱。

赔了、赔大发了,散户的钱自然就白投了,分红也就别想了,第二种可能也是如此逻辑,这叫豪绅的钱一分不动,百姓的钱全部拿走。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至于第三种可能,会给散户分红。

毕竟票房高于成本,肉眼可见地赚了,不可能当睁眼瞎。

不过,这个分红的周期一般都是半年以上,散户的钱会在他们手里放半年以上,早已经被钱生钱了,届时再给散户分红,也有可能各种拉扯。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由此再结合某些电影,有大导演挂名或监制,电影票房却失利了,可他们下一次还会继续拍。

还有一些电影,请了不少大明星,普通观众一看这些演员就知道,他们的片酬加起来就得几千万。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可电影上映后,票房连他们的片酬都不够付,更别说票房分成是院线、影院、制片方、发行方等几家一起分。

一圈分下来,那点微薄的利润怎么可能赚到钱,这是明摆着的赔钱,但那些资本为什么还趋之若鹜呢?

因为电影未上映,他们就已经把本收回了,还拿到了几倍的利润,票房越低,他们赚得越多。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除此之外,电影还能提升股价,在股市上继续翻江倒海,或者促进某个公司上市,亦或是进行偷税漏税和洗钱。

前段日子,落网的洗米华不就是用电影洗钱洗了多年吗?而且手段极其娴熟,背后的产业链也很完整,一环套一环,最终让老百姓套牢了。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其实,这些年也有很多电影爆雷了。

如梁家辉、吴磊、刘嘉玲主演的《阿修罗》,对外号称成本1亿美金,是中国奇幻巨制。

2018年7月13日上映,7月15日便匆匆下映,三天时间票房累计四千多万,与1亿美金的成本相差甚远。

还有《叶问3》的幽灵场,票房注水造假,严重的票房波动,让《叶问3》的相关方被约谈,疯狂的游戏才停止。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在这样的环境下,天价片酬的乱象是有所收敛了,可电影已经不是电影了。

这时候观众的差评还有意义吗?也许我们拼命给差评,正中他们的下怀,他们在一处正偷着乐呢。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可事情不该是这个样子,应该回到他本来的样子,不能等到劣币驱逐良币了,我们才开始心痛和发急。

幸好我们都是有涵养的观众,用自己的脚投票改变了潮水的方向,先让烂片营销不顶用,后让流量被电影市场退货。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中国电影才会变好

但这样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睁大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

只有我们不当韭菜了,种菜的那片地才可以恢复到养分充足的本来面目。

中国电影会变好的,你可能力量很小,我可能脑子不够用,但如酱爆所说,“你勒索我,我不怕,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