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黎元洪反击段祺瑞的大手笔:撤职查办阁员,请李鸿章侄子出山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一十七):偷鸡不成蚀把米。

北洋六年的料峭春寒中,黎元洪愈发感到自己北洋总统的位置坐如针毡,毕竟作为阁臣之首的段祺瑞太过强势,此时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的契机,似乎让他看到了反击的希望。段祺瑞虽然通过了对德绝交案,收回德国在天津和汉口两处租界,解除境内的德军的武装,但是在德国公使辛慈降旗回国时,黎元洪出面赠送诸多礼物,取道上海时,淞沪当地还派人到车站相迎,沿途护卫的北洋军举枪示敬。此时的段祺瑞,还在筹备接下来的对德宣战,根本没有留意黎元洪各种反击的动作。

黎元洪反击段祺瑞的大手笔:撤职查办阁员,请李鸿章侄子出山

但是,虽然梁启超积极为段祺瑞发声,但是反对的声音实在太多了,其中也包括冯国璋和张勋这些地方实力派。这自然与黎元洪反击段祺瑞有关,哈汉章利用晚清时期和冯国璋在军咨府共事的关系,极力支持黎元洪采取联冯制段的策略。冯国璋返回南京后,当即打出电报反对段祺瑞对德宣战。康有为也来凑热闹,断言说:“请悬吾于国门,以视德舰之入。”黎元洪的另一位策士蒋作宾与张作霖也有密电往来,致力于拉拢张作霖拥黎倒段。这些只算是背后的反击手段,黎元洪真正祭出的反击大手笔,是将阁员陈锦涛撤职查办,以及搬出李鸿章的侄儿李经羲。

黎元洪反击段祺瑞的大手笔:撤职查办阁员,请李鸿章侄子出山

其实,前者在段祺瑞内阁中担任财长要职,因为牵扯不清的贿案,直接被黎元洪亲笔批“交院免职,交法庭”七个字,确实有从快从重的意味,原因也不言而喻,那就是杀鸡儆猴。至于李鸿章的侄儿李经羲,作为淮军的元老,北洋军与淮军渊源颇深,如姜桂题以及张勋等人,都是淮军出身,自然会卖给李经羲的面子,请其出山先是接任财长之职,为接下来取代段祺瑞作为阁臣之首组阁铺路。这一反击的大手笔一旦实施,段祺瑞必然得卷铺盖走人,不过黎元洪却忘了宦海过招最基本的一条,那就是实力才是最有效的保障,在当时可以简言为有兵就是草头王。

黎元洪反击段祺瑞的大手笔:撤职查办阁员,请李鸿章侄子出山

最终,可以从冯国璋离京后,赴京的西南军阀陆荣廷的表现上一窥端倪。陆荣廷是赣宁之役后首位亲自赴京的西南军阀,看似是倒向北洋军阀,不过反对宣战的张勋尽管搬出两人曾经在晚清广西提督苏元春帐下效力的交情,陆荣廷仍然以“服从为天职,不应过问以及表示意见”打圆场。所以各省军阀在黎段两人之间的态度并不一致,更多的是在审时度势。陆荣廷倾向于段祺瑞更多的是因为段芝老的威望以及皖系军阀的实力,至于黎元洪的倒段布局,也带有一厢情愿的意味,毕竟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选择站队,看重的是筹码的分量。陆荣廷在京期间,黎元洪和段祺瑞均礼遇有加,对于陆荣廷的不要名,不要利益及不要地盘,两人都看得透彻,这是陆荣廷觊觎巡阅使之位的委婉之词,而两人之间的角力也必将一地鸡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