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最令人尊敬的太监,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挽救上千人性命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频率最多的无疑是皇帝,最闪光的往往是无数的忠臣名相,才子佳人,最另类的恐怕就是太监了。太监这个职业自古就有,时间跨度非常大,这个职业里出的历史名人也不在少数.

比如秦朝的大宦官赵高,东汉的十常侍,到了唐代和明代也出过许多有名的太监。这里要说的一位太监,诚然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人,因为他的出现挽救了上千条人命,他就是张居翰。

古代最令人尊敬的太监,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挽救上千人性命

唐末的太监参政与张居翰其人

说起张居翰,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然而历史却对此人做过详细的记述,而之所以详细与张居翰所做的一件事有直接关系。张居翰生于857年,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人。他所处的年代正是唐末及五代时期最为混乱的时期。

晚唐时期,宦官参政是当时政坛的一大特点,晚唐时期太监兴盛的起点应该在唐玄宗时期,当时太监人数高达3000,最有名的太监就是高力士,从那时起就为后世开了一个头。

唐德宗时期爆发了泾原兵变,起因为兵饷分配,虽然兵变被镇压下去,但唐德宗所代表的皇帝威严遭到沉重打击,至此唐皇与大臣之间的猜忌愈加严重,对将领也逐渐失去控制,这样的结果就是皇帝更加倚重太监来实施管理国家的各项职能。

古代最令人尊敬的太监,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挽救上千人性命

宦官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特点,以至于到后面,太监的权势甚至有时能够凌驾于皇权,甘露寺政变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张居翰在唐懿宗时由张从玫收为养子,后来在这个平台进入高级宦官行列。

八面玲珑

在唐僖宗逃难时,因其忠心被授予护军判官,可见当时太监已经成为皇权与军权之间重要的纽带。虽然张居翰官位很高,但为人却非常谦卑,不似之前许多太监那样擅长玩弄权术,因此无论是皇帝面前,还是各方大臣那里.

对张居翰的评价都是比较正面。当年张居翰与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关系不错,当被委派前往幽州节制军务之时,获得皇帝许可就在当地留了下来。天复三年朱温势力日益强大,这时的皇帝唐德宗已经被朱温彻底架空。

古代最令人尊敬的太监,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挽救上千人性命

朱温以太监干涉朝政为由,对皇宫太监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而张居翰正好在幽州,刘仁恭出面为其化解了这次巨大危机。唐末的战局焦点是李克用与朱温之间的斗争,朱温派军进攻幽州时,刘仁恭派张居翰前往李克用处求救。

李克用出兵攻伐朱温时,得到张居翰很大的帮助,因此对张居翰另眼相看,并将其留用身边,张居翰一跃成为李克用的爱将,张居翰在李克用父子的后唐建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一直受到后唐国主的器重。

勇改一字,得救千人

925年,后唐李存勖发兵灭前蜀,主将是太子李继岌。前蜀国主王衍自知不敌,写降书愿意投降,庄宗看到王衍的请降书后非常高兴,回赐诏书给王,书上明确写明只要王衍投降,可免其一死,并可让其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古代最令人尊敬的太监,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挽救上千人性命

并指着天上的星辰发了个誓“三辰在上,一言不欺”。然而926年的四月,李嗣源却在河北造反,因为李嗣源是一员猛将,唐庄宗发兵讨伐前身边的艺伎劝说其应该杀掉已经投降的王衍等人。

原因是如果战事不顺,王衍等人有可能重新反叛。唐庄宗此时已经没有了主张,在艺伎的劝说下下诏“王衍一行,并宜杀戮”。这个一行指的是前蜀投降的所有人。当张居翰拿到庄宗的诏书时,大吃一惊。

根据他知道的情况是,王衍一行人等共计一千多人,好在唐庄宗这次下诏使命由张居翰执行。张居翰在皇帝诏书上将“一行人”改为“一家人”。这一字之差,就将拯救一千人性命。

古代最令人尊敬的太监,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挽救上千人性命

篡改诏书这在古代是要杀头的,然而张居翰却勇敢的将这一责任担了下来。诏书到达前蜀,太子李继笈对诏书的内容并没有过多的盘问,由于下诏书本人又是庄宗身边的红人张居翰,李继笈很快就执行了命令。

庄宗在事后虽然得知此事,然而当时时局对唐庄宗非常不利,不久他就死于战乱之中,这一篡改诏书的事也就变得不了了之了。李嗣源率军进入京师,对于庄宗时期的大臣既往不咎,而张居翰本身立场比较中立。

李嗣源同意其归隐长安,当起太平绅士,得以善终。

继续阅读